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李静媛(首印6500册,半年破50万册,一本育儿书的“红海”突围)
这本书,孩子,教养李静媛(首印6500册,半年破50万册,一本育儿书的“红海”突围)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文/余若歆
本文约4500字,预计9分钟的时间阅读完毕
商务君按:从首印6500册到销售突破50万册,《最温柔的教养》这本书只用了半年,而其背后的出版品牌光尘刻书馆自2021年3月推出第一本书至今,共出版了60多种书,其中超过10万册的有6种。这样的成绩是怎么实现的?
每周二上午,是光尘刻书馆(简称“光尘”)的“光尘一刻”时间,团队所有成员聚集到一起,或交流图书业务,或分享阅读感悟。
最近的一次活动,是庆祝《最温柔的教养》销售突破50万册。这是光尘成立以来销量最好的书,从首印6500册到50万册,只用了半年,目前仍在“当当亲子/家教畅销榜”排名第1位。这是庆功宴,也是项目复盘会。
光尘CEO慕云五不无骄傲地说“如果没有新一轮疫情,这本书的销量能更早地跨越50万册大关”。但比起短期销量,他更期待的,是作为光尘的“大赛道”之一,未来在亲子家教板块打造出能媲美多年霸榜的《正面管教》这种级别的产品,让好的教育理念去普惠更多家庭和孩子。作为樊登读书旗下全资的出版品牌,这才是“光尘做出版的价值和意义”。
一个编辑被感动哭的选题
在当当的读者评论区,读者对于《最温柔的教养》最多的评价是“实用”“治愈”“收获多多”,好评率达100%。作为韩国儿童青少年心理专家、“国民育儿导师”吴恩瑛的新作,这部作品为父母提供了建立良好亲子关系,和孩子“好好说话”的实用指南。尤其是对于“爱在心中口难开”的中国父母而言,用温暖的语言去表达对孩子的批评与指正,这本书恰好切中了他们亲子教育的“软肋”。
在产品经理刘浩看来,作为一个成熟的产品策划,做选题首先要评估一本书的畅销概率有多大,从作者背景到内容质量,一旦选题进入出版流程,不同岗位都尽最大努力抓好每个环节。这也是光尘目前做书的基础操作。
最初接触这个选题时,刘浩就在看样稿时被感动哭了,“读着书中的亲子对话,突然很想念自己的爸爸妈妈,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大概就是这样了”。温柔不是矫情,而是父母和孩子之间最应该有的样子,只是太多父母不懂得如何表达,才使太多孩子的童年只能在失望和孤单中度过,这正是《最温柔的教养》所要表达的观点。
书中这段话让刘浩难以忘怀:“丰盛的食物、美丽的旅行地,其实都不是最重要的。孩子们会记住的,是明媚的阳光下妈妈笑靥如花的样子,是和爸爸闹着玩而笑得快背过气去的经历。多年以后他们回想起来,还是能获得生活的勇气,并感叹一句:‘那时真的很有趣啊。'”刘浩说,这些打动自己的点,也正是《最温柔的教养》的最大亮点——和其他同类育儿书相比,它除了可以作为家教工具书外,能真正打动和治愈家长。
项目总策划袁璐将其称为“购买理由”,“如果一个产品缺少这样明确又迫切的购买理由,后续能成为有效营销抓手的点是有限的。”而这个购买理由成立的前提是“自己做的事自己得相信”,如果选题和内容不能打动自己,又遑论把书卖好。“当然,如果做好了前期的产品调研和分析,在市场验证过程中失败了也没关系。更重要的是,如何在试错中形成一套相对稳定的长期性产品逻辑。”
在《最温柔的教养》的选题策划阶段,项目组进行了详尽的产品调研。通过开卷监测数据,分析了近3年的育儿类图书市场销售情况,主要抓取了开卷前三四百名的产品数据,并从中得出两大趋势:一是在所有家教/育儿类产品中,亲子沟通类图书占比较大,不仅产品数量多,畅销概率更大,相关话题讨论度也经久不衰,由此为这本书找到了成功几率较大的赛道。二是“80/90后”家长更加重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最温柔的教养》阐释了为什么要跟孩子这么说话?如何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这本书正好切中了当下家长的刚需。
作为光尘的合作方,中信出版集团文艺分社这几年在家教图书领域屡有亮眼表现,2020年8月出版的《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凭借专业的沟通心理学理论和实用硬核的内容,在读者中形成自发传播,迄今已发行50多万册。
在文艺分社社长李静媛看来,《最温柔的教养》这个选题初看没有特别与众不同之处,讲父母如何对孩子说话的一本书,且同类竞品很多。但细看文本后,她却发现其特别之处:一方面,这本书的内容可信、权威、严谨。其所讲的“说话之道”并非只是个人感受和心得,而是基于专业心理学理论和作者数万例心理咨询案例经验总结而来。“谈到育儿,几乎每位父母都有发言权,都有可分享的个体经验,我们看一本书,那一定是因为作者的专业性,这是普通父母不具备的条件。”
另一方面,这本书的适用性很广。表面是在讲亲子关系,但内部肌理却聚焦于人际沟通。也就是说,这是一本“讲关系”的书——与孩子的关系,与自身的关系,与过去的关系,与周围世界的关系。而毫无疑问,良好的亲子关系将成为孩子一生的力量源泉。
专业策划为差异化产品赋能
如果说,选题是否足够打动人和内容是否足够硬核,考验的是编辑的眼光,那么书名、封面设计、封面文案等具体产品打磨环节,则体现了编辑的做书手艺。
事实上,《温柔的教养》这本书的韩文直译书名是《孩子,我该如何对你说?》。凭借多年的做书嗅觉,李静媛提出,自从《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成为经典畅销书之后,各种山寨仿冒产品层出不穷,育儿书市场遍地都是“如何说”,无数个“怎么听”,读者一时难辨真伪。如果采用直译书名,这本好书不仅完全失去特色,还可能因为“误伤”而被淹没。
看过全书文本之后,李静媛最大的感受就是,作者所谓的对孩子说话的“技巧”,并不是把孩子的问题当作麻烦事来应对处理的“技巧”,而是提倡父母用发自内心的爱来温暖和关心孩子,平等、平和、平静地与孩子沟通交流。全书没有谁控制谁,谁管教谁,谁命令谁,所有出发点都源自于人性中最真实的“骨肉之爱”。当下,无数父母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而忙于“鸡”娃,以为把孩子培养成精英就是爱,最缺乏的,恰恰是那种最温柔、朴素的无条件的爱。
与光尘项目组的几番讨论后,李静媛决定将主书名定为《最温柔的教养》。因为“在当下亲子教育理论中,‘温柔’是缺失的,从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到追捧严厉管教的‘虎妈’,‘80/90后’父母也难免在育儿时复制父母辈模式,很难真正把孩子当成独立个体,理解和尊重孩子。”她解释道。
同时,“做温和而坚定的父母,让爱在对话中流动”的副书名也颇费了一番心思。主书名比较概念化,因此副书名一定要清晰地告诉读者“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做温和而坚定的父母”为全书定下基调,这并不是一本空泛地宣扬爱的心灵鸡汤书,而是告诉父母,如何在温和的态度中把握原则、树立界限,陪孩子一起成长;“让爱在对话中流动”则点明这本书的功能在于“对话”,“如何对话”对于亲子关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上一篇:李丹萍(暂停键、冲锋号、复活甲……如何面对职场低谷期)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