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平活(170个结构施工图中常见的问题分析(干货))
结构,建筑,支座平活(170个结构施工图中常见的问题分析(干货))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4、 墙、柱截面尺寸与建筑不符(因建筑未按竖向构件的截面尺寸不同分层造成)(墙、柱截面上大下小,而建筑图一样,常将卫生间压得过小而放不下厨卫设备)。
5、 柱、暗柱及剪力墙边缘构件平面尺寸与大样尺寸不符或在大样、表中找不到该号柱、暗柱及剪力墙边缘构件(因修改图纸时改了这个没改那个)(需核对平面图与柱表、配筋图、大样图来发现)。
6、 柱、暗柱及剪力墙边缘构件编号标注遗漏(设计者忘标)(注意每一个竖向构件在平面图中均应标注,剪力墙端部、转角处均应有暗柱、角柱、边缘构件即可发现)。
7、 柱、暗柱及剪力墙边缘构件中的纵筋数量与大样不符(因修改钢筋数量时未改大样)(需核大样中的钢筋排列及数量来发现)。
8、 墙肢较短时两暗柱靠得太近未合并(因设计程序不管墙肢多长均在墙肢两端加暗柱,设计程序出图后结构设计者未按具体情况做出调整造成)(注意暗柱间间隔的合理性即可发现)。
9、 有倾斜边的竖向构件竖筋竖直配筋与倾斜边矛盾与截面竖筋矛盾(此时截面竖筋数量是变数)施工困难(因设计者头脑中竖向构件竖筋必竖直的思维定势造成)(注意钢筋砼配筋应顺外边配置即可发现)。
10、 大截面巨型柱连有短墙支,在地震力时短墙支极易破坏,对抗震不利,应取消。
11、 架空层层高较高(架空层含地下负一层及首层两层高)且剪力墙又与地下室墙体连接时,未考虑地下室墙体对剪力墙(稳定性和强度)的有利影响(特别是对剪力墙稳定性的有利影响),采用高标号厚墙,使剪力墙与地下室墙体标号不匹配。
12、 当地下室与塔楼分开建模计算,地下室顶盖当做塔楼的嵌固端时,因地下室顶盖开大洞,使塔楼柱和剪力墙失去嵌固端,此时又无梁连接,或架空层高度过高,使塔楼柱和剪力墙稳定性不够,影响结构安全。
13、 支承或吊挂夹层的梁上柱或梁下吊柱缺失,此时往往伴随梁受力不够甚至支承或吊挂梁缺失,同时往往伴随夹层结构缺失。
九、 梁及板结构
1、 梁、板等水平结构构件竖向位置(标高)与建筑矛盾(因结构设计者未注意高差变化而当成为同一高度造成)(需套图并进行高差研究来发现)。
2、 梁编号、截面、配筋漏标或标注不全或通筋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矛盾(因电脑自动生成后结构设计者未检查其适用性或图层未打开或在图形操作中遗失或修改图纸时未注意造成)(需检查梁配筋境况来发现)。
3、 同一跨梁梁顶标高不同时未有区分(因结构设计者未注意高差变化而当成为同一高度造成)(需套图并进行高差研究来发现)。
4、 高出楼板的边梁阻碍侧排管通过(因结构设计者根本未意识到有侧排管造成)(注意侧排管即可发现)。
5、 梁面凸出板面,影响使用(如在门洞处凸出的梁形成门槛)(在梁面标高不同板面的画法中极易出现此问题)。
6、 有较大标高变化处梁高不够,挂不住两边的结构,需加高梁或设双梁解决(因结构设计者未注意高差变化而当成为同一高度造成)(需进行高差研究来发现)。
7、 梁截面高度不当;门窗洞顶梁与门窗高度矛盾(因结构设计者一般不留意门窗洞顶高度造成)(需进行门窗洞顶标高研究并对比结构图发现);建筑外边无墙及门窗处结构边梁高度与建筑立面矛盾,过高或过矮,影响建筑立面效果(因结构设计者一般不细看建筑立面造成)(需核对建筑立面该处高度并对比结构梁高发现)。
8、 梁截面过高影响建筑功能(特别是在有夹层的部分,因一层分层两层使用,层高受限,夹层上空及夹层底下空间净高都有可能低于2.2m)、影响设备安装、阻碍设备管线通过(因设计院各专业未协调造成)(需各专业协调解决)。
9、 次梁高于主梁又为采取措施(因结构设计者未注意主次梁的支承关系造成)(检查梁支座情况即可发现)。
10、 梁截面宽度不当,室内露梁(因结构设计者未考虑此问题)。
11、 梁宽大于墙宽时,凸出卫生间沉箱的梁,在高度上因标高同楼板而卫生间标高建筑面又低于楼板30mm使之凸出卫生间建筑面【该处梁应在客厅、卧室、走廊等主结构标高的基础上再下沉50mm(因主结构标高比主建筑标高低50mm,故该处梁比主建筑标高低100mm,低于卫生间建筑面70mm(其中防水20mm,找平及建筑面层50mm)】,在宽度上阻碍卫生洁具安装及排水管通行(特别在住宅第一层同时转换梁较宽时发生)(因结构设计者无此概念造成)(注意卫生间沉箱净空也是不可随便占有的即可发现,要占有一定要有措施(如梁下沉50mm等))。
12、 梁跨中有集中荷载时,仍按Φ8@100/200配箍,梁跨中抗剪能力不够,可能造成梁的剪切破坏。结构设计者未注意,此时梁跨中剪力几乎与支座处相等,仍认为梁跨中剪力为0,造成梁跨中抗剪能力严重不足,影响结构安全。此时梁箍筋应通长加密。
13、 关于悬挑板根部梁及边梁的抗扭问题:因悬挑板及边板产生的不平衡弯矩需用梁的抗扭抵抗,所以与之相连接的梁应配足够的抗扭箍筋和抗扭纵筋。因一般情况下,板不参与结构整体计算,只是假定板在平面内无限刚并考虑板对梁弯曲刚度的影响,所以在结构整体计算时悬挑板不能将根部负弯矩传给梁而形成梁的扭矩,故只能用相邻板平衡悬挑板根部负弯矩,这样计算出来的梁没有足够的抗扭能力抵抗悬挑板根部负弯矩。如果在建模时悬挑板不参与建模而只是作为荷载加入,此时又没有将板产生的弯矩作为梁的扭矩加入(因计算软件无此荷载类型而无法输入或忘记输入),造成梁抗扭不够。此问题多发位置为:悬挑板阳台、梁上飘窗、梁上飘空调位、梁上飘板、无飘出构件的边梁。即使梁的抗扭承载力足够,因梁的抗扭刚度较差,梁抗扭时变形较大,也易引起结构开裂。故一般结构设计原则是尽量避免梁抗扭。因结构设计者对梁抗扭接触较少研究不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特别是梁抗扭刚度问题;结构设计时忘记配抗扭箍筋或抗扭腰筋导致梁抗扭承载能力不够,对梁的抗扭刚度较差的问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认为梁抗扭承载力够了就可以了,用梁的抗扭平衡悬挑板的负弯矩造成相邻板支座开裂(正确做法是用相邻板平衡悬挑板的负弯矩)。一层下沉板)未设设备检修人孔。
18、 真冰溜冰场冰面楼面未下沉(一般要求从楼面算起下沉0.8米,从冰面周边走道起下沉0.6米);下沉区域不够大,只考虑了冰面而未考虑铲冰车位、地沟及周边设备管道区域(设备管道区域未下沉时将造成众多DN400套管穿越冰面周边梁顶,因冰场面周边走道下沉200mm,套管下为防止冰的溶水倒灌需150mm反槛,相加是750mm,只比“冰面下沉800mm”少50mm即套管顶面只在梁面下50mm造成设备管道无法穿越冰面边梁)。
19、 真冰溜冰场冰面周边走道及其服务楼面未下沉(一般要求从楼面算起下沉0.2米),这样铺上真冰溜场特殊地面后才能保证其建筑面与其他楼面的建筑面平,不然真冰溜冰场建筑面将高于其他楼面的建筑面。
上一篇:品牌网maigoo(2017袜子十大品牌,仅供参考!排名不分先后)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