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始终不渝的意思(纪念周保中同志诞辰120周年)
苏联,金日成,云南始终不渝的意思(纪念周保中同志诞辰120周年)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在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如何正确处理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关系问题,这既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实践问题,有时处理得好,有时处理得不好,在这个问题上总是有反复。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即资本主义处于自由竞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革命的世界性,提出国际主义原则,倡导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在列宁时代即帝国主义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问题突出出来,兴起了民族解放运动,此时,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的关系问题也突出出来了。如何处理这个问题?这对于马克思主义者是一个重大的考验。第二国际的领导考茨基等一批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放弃国际主义,在高喊“爱国主义”、“保卫祖国”声中背叛马克思主义,成为了修正主义者。列宁既强调国际主义又提出民族自决的原则,把这个问题辩证统一起来,在实践中成立共产国际,以此指导和帮助各国革命,成功建立苏联(苏维埃联盟)并支持了民族解放运动。
周保中(右5)与云南各族人民在一起
赫鲁晓夫上台后,苏共党内出现大国沙文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以国际主义之名行沙文主义之实、以国际主义之名搞霸权主义的情况。在国际上,实行大国主义、老子党,不能平等对待兄弟国家和兄弟党;在国内,实行大民族主义,不能平等对待其它民族。苏联共产党在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关系问题上犯严重错误,并导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共产主义运动跌入低谷。在这次剧变中,朝鲜和中国的社会主义挺立不到,这是因为他们不像东欧国家共产党那样盲从苏联,中国和朝鲜共产党都能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正确处理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关系问题。周保中和金日成等同志在领导东北抗日联军的实践中积累了正确处理这个问题的经验。
1938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六届六中全会作了《论新阶段》的报告。总结中国共产党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首次提出共产党人既是国际主义者,又是爱国主义的论题,认为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革命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在反对帝国主义过程既有国际主义的内容,又有爱国主义的内容,共产党人必须把二者统一起来。在以后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国际主义和爱国际主义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不同时期,它的表现不同。今天,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是新时代对于这个问题的创造性回答。
三
14年东北抗日游击艰苦生活,严重损害周保中的健康。晚年周保中疾病缠身,在同疾病斗争的过程中,周保中以顽强毅力对东北人民抗日斗争、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进行研究,总结经验发掘历史资料,他写出:《东北的抗日游击战争和抗日联军》(1954年)《东北人民抗日游击战争概况》(1960年8月)《忆东北抗日游击战争》(1962年)等,这些文章发表后,起到了用党的历史教育人民,激发人民建设新中国的作用,周保中的这些著作已经成为研究东北抗日的经典,为后代学人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可靠珍贵的资料。
除了撰写历史著作,周保中还以散文、诗歌和纪实文学等形式怀念歌颂牺牲的战友,从抗日联军高级将领杨靖宇、陈瀚章等,到普通抗日英雄车老四、李海峰和袁珍等,还有抗日小英雄姜墨林。对于战友杨靖宇,周保中写下三篇长文和一首六节24行的新诗,他写于1940年的《东北抗日领袖杨靖宇》的宣传文章被编进延安出版的高小国语课本。今天,杨靖宇已经成为东北抗日的精神符号。对于普通战士姜墨林,周保中为其写下10节138行的新诗,这首诗写于1958年5月,诗的标题《给北京市八十五中学初二少先队》,三年后即1961年,周保中在《抗日小英雄姜墨林》中写道:二十多年过去了,烈士的高大形象、音容笑貌,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为自己的部下、战友和同志姜墨林写下近两万字的传。
周保中纪念馆
从周保中的这些文字,到金日成赞扬声中,可以看到周保中确实是一个重情义的人,高尚的人,有着崇高精神。革命战争年代,锤炼出共产党人的这种精神,和平建设年代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共产党人多么需要继承和发扬这情义和精神,这是党团结奋斗的精神和情感基础。
1960年2月,在杨靖宇牺牲二十周年之际,周保中写下一篇怀念战友的长文《松柏常青》,他称颂杨靖宇是忠贞不贰的无产阶级革命坚强战士、品德优秀的模范共产党员、民族英雄。而且深情回忆起:
1932年4月初,省委决定我去吉林东部,靖宇同志代理我的工作。深夜,我俩作了临别的谈话。我对他说:“与君相处几个月,胜读马列多年书。”他恳切地回答我:“我们是反对旧礼教的,但是可以这样了解,把‘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改作‘劳动人民之寄希望于共产党,党之寄望于共产党员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劳其筋骨,行拂乱其所为’,那些在革命斗争中,经不起考验而临阵脱逃的,有如朝露见阳光即散失,有如秋草经风霜即枯萎;一个普通的人都应该讲究‘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何况是共产党员呢?党员对党的革命事业必须具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当时使我深受感动,但想不到相别八年之后,他竟慷慨捐躯,战死沙场,他的这席话竟成为留给革命同志的诫语。
周保中和杨靖宇作为中共满洲省军委书记,先后离开省委机关走向抗日斗争最前线,周保中担任抗日联军第二路总指挥,杨靖宇是抗日联军第一路总指挥,他们指挥部队与日军和伪军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杨靖宇战死不投降以身殉国。周保中多次遇险,九死一生,始终坚持抗战到底,让我们一起读《周保中东北抗日游击日记》中的两则:
“一九三九年三月二十六日 天晴时或阴云 雪融解甚速
……日贼遂得以加紧军事、政治、经济之进攻压迫。使队伍动摇,继而饥疲不堪者叛逃投降,仅存残余濒于瓦解崩溃之状矣。
然而,秉松柏之志节,有伯夷叔齐之操守,鲁仲连义不帝秦,文天祥浩然正气,愿为民族争生存流最后一滴血大有人在。只要革命干部坚固不拔,站稳民族革命自由解放之立场,则抗日联军现有队伍尚堪整顿。作再接再厉之抗日救国斗争,并与日贼争持到底。……
因此,无论目前处境如何恶劣困危,余必须坚持应付。……”
“一九三九年三月三十一日 天晴
……
我在每次会议或谈话中,都特别指明现在的斗争形势及共产主义者的立场,思想上应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员为中国民族的解放抗日到底,争取彻底的最后胜利,是要用我们最后一滴血去换取,临到我们革命者牺牲的关头,就应该慷慨就义,没有什么‘我应该在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才能牺牲’的问题。在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中,在全世界翻腾中,目前就是中国人上历史考场的时候。我们不要为日本帝国主义法西斯蒂压迫屈服而把‘中国人’三字在榜上考掉了。不要‘名落孙山’,榜上没有‘中国人’三字而打上亡国奴的铁印。现在不但是历史考试‘谁有中国人的人格’,而且是历史考试中国共产党员‘谁是真的列宁主义信徒——布尔塞维克’。……现在处于被敌重重包围和诸种压迫的时候,我方在主观方面虽有坚持忍耐,企图极力保存革命实力继续作长期抗斗,但情景危迫万分时,是否能突破敌人各种包围、封锁、进攻,尚不能有完全把握。因此,我们必须时刻准备上刺刀和敌人短兵相接,作最后的冲锋肉搏。宁肯为民族解放而流血,保全革命的贞操和气节,不能丝毫放弃共产党的主张,不能变更共产党革命的态度。同志中有未经军事锻炼缺乏战斗经验者,但是临到了对日贼作‘你死我活或我死你活,或我必死先弄死你’的时候,每个共产党员应该手持武器直接抗战,再没有什么徘徊和选择,好在我们现有枪械武器,用不着临时夺取。同时,每个干部同志固然可自爱自重,为革命惜省牺牲,但亦须由条件来决定,若是仅仅从爱惜自己、怕牺牲的观点出发,则绝对不可。自东北抗日游击运动发端以来,特别是全民抗日大战展开以后,在前线或后方,为民族争生存、为个人全志节,不知牺牲了若千万人。这些牺牲者之中,大多数自然属于革命的工农,就连那些平常养尊处优的贵胄名流、地主豪绅、富裕生活者、自由职业者或浪漫的城市小资产阶级分子,一切人都避免不了这一牺牲。事情是由于日贼帝国主义法西斯蒂侵略和奴役我中华民族国家。它是拿历史上积蓄四十余年的人材物资准备作赌博,它想避免付出牺牲获得重大代价而又不可得。我们为民族争生存,自然是要一切人贡献重大牺牲而获取最后胜利……”
上一篇:史志康(绿光少儿教育特邀史志康教授探讨如何高效学习英语)_2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