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o记实录ii(天津援沪医疗队在上海方舱医院遇到了什么?)
医疗队,天津,患者o记实录ii(天津援沪医疗队在上海方舱医院遇到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4月1日0—24时,上海确诊病例达260例,无症状感染者达6051例,遍及浦东新区和闵行、徐汇等 15个区。此前,我国3月份累计报告的本土感染者已超过10万。
上海骤起的疫情牵动着包括天津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心。国家发出号令!
4月2日下午,天津接到援助上海的任务。一夜之间,本市25家市属医疗机构和10个辖区的基层医疗机构迅速集结1500名医护人员,筹备防护物资……
4月3日早上,队员们分别乘坐G265、G267次动车从天津西站前往上海……
4月6日,天津援沪医疗队员在经过两天培训后陆续分批进舱工作,开始了他们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的日与夜……
目标: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W5舱
4月3号早上7点半,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援沪医疗队91名队员集结完毕,在临时党支部书记、队长,全科医学科主任王增光的带领下来到天津西站,10点41分,队员们踏上了G267次动车。
车上,由于任务来得突然,王增光给队里的小组长开了医疗队第一次临时党支部会议。由于感染人数逐渐增加,上海正在紧急将新国际博览中心改造成方舱医院,但是,那里的具体情况怎样?队员们将要负责哪些区域?患者人数有多少?这一切仍未可知,王增光带着感染科主任医师张燕平、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陈茉和重症医学科护士长李旭光等几位有着援鄂经验的队员集体讨论,大家用笔在纸上画出几套大致方案,并初步明确任务。
当天下午4点左右,天津医疗队抵达上海虹桥车站。这一天,乘坐火车、飞机、大巴援沪的全国医疗队和解放军卫勤队伍达6000多人。
傍晚七点,在队员们的相互配合下,医疗队顺利抵达安置酒店,为了安全,大家不顾疲劳,各自对房间进行了全面清洁消毒,并按照院感防控要求对房间进行了分区。
晚上九点半,总医院医疗队按照分工成立医疗救治、护理、院感、物资保障、后勤协调、宣传等6个小组,以保证医疗队后续工作顺利开展。更重要的是,针对进舱工作可能出现的突发问题,各小组负责人也进行了推演,并记录下处理的最佳办法。
4月4日、5日两天,总医院感控团队对所有队员进行了穿、脱防护服的培训,从每一处细节入手,对全体队员进行一对一指导,然后再两两配对互相监督进行穿脱练习。“别看只是脱个防护服这么简单的事,但往往会由于某个环节的不慎引发院感,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掉以轻心”。王增光说。
4月6日早上6点半,迎着朝阳,医科大学总医院30名队员坐上了开往位于浦东新区的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的大巴车,车上,不少人还在默记着如何安全穿脱防护服,或是三、五个人互相做着提醒。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所在位置
很快,大巴车来到目的地,王增光和上海岳阳医院的负责人进行了短暂的交接,就带领第一批队员进入了即将接管的N1舱。
王增光和上海岳阳医院同行进行工作交接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是上海疫情发生后在很短的时间内由新国际博览中心改建而成,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整体可容纳床位15000张,是当时投入使用最大的方舱医院。
天津医疗队1500名医疗队接管的是其中N1、N2、W4、W5四个舱,每个舱约容纳1500人左右。虽然之前队员们听说过这个方舱医院非常大,没想到进来后,大家还是被震撼到了。
在方舱医院,是按照男女来进行分区,以字母和数字结合的方式来标记每个人的位置,A1、A2,B1、B2……,“那可真是一眼望不到头啊!”为了怕 ‘迷路’,护士们两人一组的方式来工作,两个人相互提示,就会省去很多时间。
由于上海岳阳医院的同行还有其他任务,撤离得很快,短暂交接后,很多事情需要天津医疗队自己摸索,大致熟悉了环境后,大家分头行动,迅速开展起查房、重点病人跟踪记录、发药、采核酸等工作……
医科大学总医院援沪医疗队A组部分医疗队队员
由于患者数量多,工勤人员又很少,在人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天津医疗队队员担负起除医疗护理外的其他工作。“就拿吃饭来说吧,我们的班次正赶上病人吃午饭,一个个吃剩下的盒子,我们都要挨个收集起来,放到一个能装进一个人的大垃圾袋里,再由护士们处理好后抬出来,我们的护士基本都是女同志,体力跟不上啊!”
第一个班次,6个小时,医护人员们不能吃喝、不能去厕所,搬搬扛扛,还要协调患者提出的一些需求,队员们没有片刻休息的时间。“我亲眼看到我们的一位护士出去后就晕倒了。”王增光心疼地说。
好在,由于天津有着丰富的抗疫经验,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天津各医疗队都已迅速熟悉环境和流程,顺利开始了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的医疗援助任务。
看到发饭的情景,我惊着了!
今年50岁的杨学瑾是天津市胸科医院一名有着30年护理经验的护士长,曾多次到天津市新冠病毒肺炎定点救治医院——海河医院参与医疗援助工作。这次,杨学瑾作为胸科医院30人团队的副队长,带领着不少新兵来到了另一个战场——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W4舱。
4月6号早上8点,杨学瑾和眼科医院、环湖医院、安定医院共同组成的团队进入W4舱。由于之前负责W4舱医疗救治工作的上海当地医院以及工勤人员撤出前工作交接得比较匆忙,所以千头万绪的工作需要从头捋顺。
首先摆在面前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要迅速整理出新的工作流程,方便快速、安全、合理地为病人服务。说干就干,杨学瑾和同事们先想办法补充库房的物品,然后就是打扫还没有来得及清理的垃圾。
”一个队10多个人干不完,就再进一批,还不行,那就进第三批。两个小时的时间,大家通力合作,人拉肩扛,终于打扫出个眉目,大家的腰也快直不起来了。”
第二步就是优化患者入舱后的物品领取的流程。杨学瑾发现,患者入舱后首先要领取必要的生活物品,比如脸盆、牙刷、口罩等等。可在之前,这些物品分别存放在两个库房。每当有患者进来,护士都要分别到两个库房去拿物资,为了不让患者等,护士们都是一溜小跑着去。
看到这种情况,杨学瑾在思考,如果遇到患者集中入舱,这既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又耗费了患者等候的时间。于是,杨学瑾和同事们快速将生活物资集中到一间库房,以最顺手的方式摆放。巧的是,就在他们这个班次, W4舱一下子接收了100多名无症状感染者,流程调整后,工作效率迅速体现出来了。
W4舱发饭场景
每天中午11点,是方舱医院的午饭时间。午饭是由工勤人员将装有盒饭的十几个大箱子卸到指定区域。“看到这么多箱子,我一下子惊了,箱子都特别沉,每个里面有70盒盒饭”。杨学瑾谈起当时发饭的壮观场景。护士们先要把百十来斤重的箱子费劲儿地抬到治疗车上,然后推到每位患者跟前迅速逐一分发。发完一箱,跑回去再推出一箱继续发……“
30名护士,分成四组,每组三或五人,即便以最快的速度,这一次午饭发下来,至少用时40分钟。“姑娘们一个个都累得气喘吁吁的,为的就是让患者吃上一口热乎饭。”
上一篇:政协委员是什么(成为全国政协委员近10年,她交出了一份怎样的“履职作业”?)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