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钟神(清华赵南元:人文学者为什么总是厌恶科学?)
科学,人文,教授钟神(清华赵南元:人文学者为什么总是厌恶科学?)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乌龟的逻辑是既然乌龟和兔子都不能超过光速,他们就应该“平起平坐”并列第一。而兔子则认为赛跑的名次还是要根据实际的比赛成绩来定。
文化人对科学的限度举出两个例证:“比如不能解决恋爱问题、人生意义问题……等等”。但这两个例子恰足见文化人之孤陋寡闻。恋爱涉及的问题很多,例如恋爱的生物学机制、生理学机制、心理学机制,社会学机制等一般问题,以及择偶等具体问题,这些都是科学可以并正在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爱情只是感情的一种,而近年来感情的研究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渐渐成为热门话题,第一届中国情感计算及智能交互学术会议将于2003年12月8-9日在北京召开。相关网址是http://www.affectivecomputing.org/敬请文化人光临指教。重要的是,科学要研究什么无需“人文”批准,所以研究所谓的“科学的限度”毫无意义。
至于“人生意义问题”,实际上就是人生观的问题,科学与人文都对此做出回答,只是答案不同而已。人文的一个回答是,拿出10%的收入交给教会,可以换取死后进天堂的门票。而科学的人生观则认为拿这些钱去养一群不劳而获的传教士实属冤大头,无论是吃红烧果子狸促进内需,还是捐给社会福利基金扶助弱势群体,都比渴望虚幻的天堂更有意义。如果文化人认为人文能够比科学更好地解决恋爱和人生意义问题(或其他任何问题),就请把你们的解决方案拿出来,和科学的方案做个比较,比说空话要有说服力得多。
所谓科学与人文的冲突,根本原因在于科学不许胡说而人文允许胡说。人文关起门来自己胡说自然不干科学的事,而人文如果对着科学胡说,科学就不得不告诉人文:“你这是胡说”。江教授在演讲最后引用“某国高层科学官员所发表的公开言论”来表现自己很有势力,恰恰证明他的胡说不能靠自身的价值获得学术地位,要靠行政的支持安身立命,这才是伪学术的悲哀。
吴国盛这篇《从“两种文化”到“第三种文化”》主张两种文化的和解和交流,他提出“针对科学家,应着重揭示科学中的“自由”的维度,科学家对思想自由地捍卫、对科学发现中创造之美的领悟、对“为科学而科学”和“无用之学”的坚持,均是这种“自由”维度的表现。以“自由之科学”压倒“功利之科学”,正是科学之人文精神的胜利。”
吴国盛
然而遗憾的是,这个美妙的愿望正在被文化人自己所破坏。正是同一个吴教授,主张为科学设定禁区,反对研究克隆人,力主压迫科学中的“自由”维度。江教授的文章中,也主张“如今科学成为一种耗资巨大的社会活动,要用无数金钱‘堆’出来,而这些金钱都是纳税人的钱,因此,广大公众有权要求知道:科学究竟是怎样运作的,他们的钱是怎样被用掉的,用掉以后又究竟有怎样的效果。”如果我们回答科学是“无用之学”,“广大公众”会允许“自由之科学”压倒“功利之科学”,放弃追究用掉钱之后的“效果”吗?
看了王延锋的《“科学大战”与正在进行的一场争论》给我一个印象,就像看到非洲那些扛着AK-47冲锋枪的儿童。搞伪学术是成年人的游戏,学生被卷进来不利于学术道德培养。王延锋是上海交大的博士生,导师是江晓原、刘兵。当年刘兵的学生柯志阳参与争论,结果被人发现剽窃引文表。这次王延锋的文章也暴露了学术道德问题——伪造对方观点。本来,伪造对方观点是江教授的常套手段,却还要贼喊捉贼,指责对方“歪曲原意”。但教授的老道之处在于,伪造对方观点时从不注明出处,让人想捉贼也拿不到直接的赃物。学生毕竟嫩一些,或许还真以为自己在搞“学术”,正经的论文格式,有英文摘要,有参考文献,结果这伪造对方观点的证据就公开了,相当于做贼还要把赃物挂在胸前展示。
赵南元教授
文中说:“比如,近来一些科学主义者声称,科学技术能解决当前的一切社会问题[13]”而参考文献是“[13] 赵南元.科学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幸福吗?科学对社会的影响[J]2002,1.”好在笔者手头还有这篇文章的原稿,浏览通篇并没有“科学技术能解决当前的一切社会问题”这句话,也没有类似的意思。为了给对方扣上自己设计好的意识形态帽子,不惜捏造对方观点,这种背离学术规范的习惯,正是带领学生搞伪学术的恶果。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钟花(每天吃着自己种的菜,花瓶里插着自己种的花蔬菜自由实现鲜花自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