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曲阜孔府(曲阜三孔:孔府)
孔府,孔子,公元曲阜孔府(曲阜三孔:孔府)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大堂的后面有一条通廊与二堂相连,两堂呈现出“工”字形的建筑格局。通廊下有一对明朝嘉靖年间的大长红漆木凳,被称作“阁老凳”。当年明代权臣、吏部尚书严嵩被劾,朝廷将要治罪之前,曾到 孔府来托他的孙女女婿——六十四代孙、衍圣公孔尚贤向皇帝说情,希望减免一些罪过,“衍圣公”孔尚贤深知严嵩夫子父子的奸权,作恶多端,没有答复他的要求。此凳系严嵩坐候之物,所以叫“阁老凳”。
二堂
“二 堂”也叫后厅,明代建筑,是当年“衍圣公”会见四品以上官员及受皇帝委托每年替朝廷考试礼学、乐学童生的地方。另外在大堂接见高级官员礼毕后也在二堂奉茶。以前孔府在科举制度的时代里,朝廷对孔府特别优惠。每年科举都给孔府一定的免试名额,一般由四品 至七品,名额的多少不等,此名额由“衍圣公”推荐任命,并且可以出卖,由此可知其特权的程度是世间无比的。室内正上方悬挂两块木刻贴金、群龙围绕的“钦承圣绪”和“节并松筠”的皇帝手书的巨匾,前者为雍正手书,后者为康熙手书,是对孔府主人的赞颂。
二堂的东西各设有一厅。东厅为启事厅,孔府的上传下达,内禀外达的事务由启事厅管理,设有正四品官一人担任启事官,其余启事为七品官。西为伴官厅,是专门为“衍圣公”进京朝见皇帝时随从人员,实际是起着 保卫、文书作用的,以前的伴官为六品到七品,共设六员。
后墙两旁立着七幢碑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慈禧太后手书的“寿”字和“松鹤图”及“九寿桃图”。这是清 光绪二十年十月十五日(公元1894年)赏赐的。光绪二十年,慈禧太后在颐和园举行隆重的六十大寿祝寿大典,十月初“衍圣公”孔令贻同其母“一品太夫人”彭氏、“一品原配夫人孙氏”赶到北京给慈禧祝寿,在祝寿期间受到慈禧的赏识,三人各赏赐一个“寿”字。
三堂
三堂是明代建筑,而庭院小巧别致,两颗冲天挺拔的苍桧树并列于庭院的两旁,六个石雕巨盆内各设立一块奇怪的上水石,把这个小院装扮得古朴典雅,此院的东西各有一厢 房,厢房的后面各有一进院落。东厢房为“册房”,掌管孔府的地亩册契和土地的分布状况。院内为“司房”,管理孔府的总务和财务。西厢房为“书房”,是当年孔府的文书档案室。各设六品官一员负责管理。
三堂共五间,三明二暗,恰似公堂,是衍圣公处理内务场所,孔府的内务繁多,府内仆役有违法乱纪者都要在此办案处理。内设公案和文房四宝、印盒等办案工具,正面有康熙年间孔子六十七代孙 、衍圣公孔毓圻(字兰堂)书写的八幅“后赤壁赋”作为三堂的屏风。孔毓圻书法、绘画、诗赋造诣颇深。孔毓圻于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袭封衍圣公,时年才十一岁。同年康熙帝召见进京,并特许十一岁的“衍圣公”从皇宫的御道上步入太和殿,大开朝廷先例,也 是满朝文武官员所不及的。
三堂明间的正上方有乾隆皇帝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亲手书写的“六代含饴”雕龙贴金木制巨匾。此匾是赐给孔子六十七代孙孔毓圻第三夫人黄氏的,这时期孔府上下老幼共有六代人(六 世同堂),家庭和睦,祖孙几代欢聚一堂,长者膝下子孙几代满堂,享有天伦之乐,故乾隆帝来曲阜祭祀孔子时写下了此匾。在明间公案的两旁放有“衍圣公”出巡时乘坐的“金顶紫襻绿帷”八抬大轿和“金顶红呢刺绣”八抬大轿,在轿的两侧还放有原来的紫铜镜(鉴 )和大鹿角及其它物品。
孔府内宅
三堂之后,便是孔府的内宅部分,亦称“内宅院”。有一道戒备森严的禁门——内宅门与外界相隔。此门为明建筑,戒备森严,内宅因是内眷住的地方, 任何人不得擅自入内。清乾隆皇帝曾赐虎尾棍、燕翅镗、金头玉棍三对仪仗,排于门前的两边,有不遵令擅入者严惩不贷。
戒贪图
进入内宅后,迎面的屏门上有幅饶有意趣的画面。此画是画的成语“贪得无厌”,上面画的是想象动物,名叫“[tān]”,看上去和麒麟相访。主要的区别就是头上长的角 ,麒麟为双角,[tān]为单角。[tān]是传说中的贪婪之兽,在此物周围,已拥有八仙中的“八宝”,但它还不知足,又想把万物之宝太阳吃掉,占为己有,真是“贪得无厌”。衍圣公将此画画在内宅门的屏门上,一出屋门即可看到,告诫子孙不要贪赃枉法,可以说是孔 子子孙崇尚清廉、严以律己。
前上房
前上房为明代建筑,是孔府的主人衍圣公用来接待至亲和近支族人的内客厅,也是举行家宴和婚丧仪式的主要场所。整个建筑共有七开间,明三内四,明三间宽敞明 亮,
中堂之中,挂有一幅慈禧皇太后为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之母、一品夫人彭太夫人写的大“寿”字。室内陈设 豪华,家具精美,文物古玩琳琅满目。正堂上方悬挂有曲阜邻县的绅士们联合赠给孔令贻的夫人陶氏的巨大匾额,上书“宏开慈宇”四个大字。(民国年间,军阀混战。有一军队宿营在曲阜及邻县这个地区,陶氏便派人给军队送去酒肉等许多慰劳品,同时要求军队兵士 不要干扰乡民。结果军队的长官下了命令,不许强占民宅,不许骚扰地方,更不准抢掠百姓的物品。军队起营后,几个县的绅士就联合献给陶夫人这块匾,以示乡民感恩之情。)两侧的墙壁上挂有十二幅金色的长条幅,此幅是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彭太夫人( 即孔令贻之母)过五十大寿时,山东省的地方政府官员联合赠送的祝寿词(寿屏)。
东侧间,陈列着乾隆帝赠给的荆根床、椅,工艺程度很高。靠窗子的条桌上放有清朝同治皇帝的“圣旨”原件,“圣旨”用满汉两种文字写 下的,汉小楷字书体端庄,结构严谨,丰润温雅,为标准的馆阁体。最东间中间的方桌上放有几件清乾隆时期的满汉全席餐具。其制作上很讲究,餐具的大件分为层:盖、盘、放开水的外盂壳,如冬天举行宴会,把开水放在盛菜的盘底面,菜可以保持较长时间不凉。满 汉全席全套餐具共404件,其中有象形餐具,分别有鸡、鸭、鱼等等。此宴席由196道菜组成,是孔府专门招待上等宾客的宴席,即孔府喜宴、寿宴、家宴三大种类的高档宴席。在这一间屋内还有乾隆时期的雕龙贴金的圣旨盒,抗战前山东省主席韩复榘赠给七十七代孙、 衍圣公孔德成结婚时的大银鼎等珍品。
西侧间的正面墙壁上挂有一幅清光绪年间李培雨画的“张良拜书”图。张良和汉初著名的军事家韩信、萧何被誉为汉初三杰。里间是当年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签阅文件的办 公室。西墙上挂有慈禧画的长条幅和清朝著名书法家翁方纲的木刻对联。
前堂楼
前堂楼是孔子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和夫人、小姐们的住室,是七间两层楼阁,高深宽敞,富丽堂皇。室内的陈设布置,仍保持着当年的原貌。
堂前楼中间设明代一铜制暖炉,为当年取暖的用具。正面上方悬挂孔令贻书写的“松筠永春”巨匾一方。匾的下面有一付对联:“天下文章莫大乎是,一时贤者皆从之游”,是北京的亲家冯恕所书。堂 前楼的东间是孔令贻和陶氏夫人的起居室,其布局富丽华贵,放有两件合为一体的“多宝阁”,摆放着一品夫人的凤冠(乾隆帝王御赐的)、特大人参、珊瑚、玉雕、花盆景、象牙雕刻“福、禄、寿”等珍贵的文物工艺品。里间,是孔令贻的两个女儿(孔德齐、孔德懋 )幼年时期的卧室。陈列着当年小姐们的部分玩具和佩戴的银制品。室内挂有七十七代孙、衍圣公孔德成十四岁时写的对联和条幅,对联写“从正好为天下雨,尚交喜有古人风”,条幅写“圣人之心如珠在渊,常人之心如瓢在水”。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