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地狱19层(还是“中式恐怖”最恐怖)
恐怖,游戏,纸人地狱19层(还是“中式恐怖”最恐怖)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中式恐怖”依然流行着。
近期热播剧《苍兰诀》中,一场红烛灯影、漫天大雪中举办的婚礼让众多观众直呼阴森可怕,被认为掺杂了浓厚的中式恐怖美学元素,有关这段情节的讨论里,不乏“还是中式恐怖最恐怖”的感叹。
而在近年将“中式恐怖”概念带出圈的游戏领域,整个夏天里也有好几次引发玩家关注的动向。“纸嫁衣”系列新作《纸嫁衣4红丝缠》在中元节当天上线,迅速登顶iOS免费游戏榜榜首,一周之内下载量突破100万。此前该IP与某档密室解谜综艺的抄袭争议,也进入了微博热搜。
此外,还有取材自鲁迅小说的《人窟日记》公开实机演示;因《烟火》而备受关注的同制作人新作《三伏》宣布开发进度过半;围绕山城火锅展开故事的《阴阳锅》上线……如果在TapTap上搜索“中式恐怖”,会发现还有十几款同题材的游戏等待上线或开放预约。
不知不觉间,“中式恐怖”从一种比较小众的风格概括、一种偶尔出现在宣发语境里的非专有词汇,渐渐被大众所知晓,并且开始体系化。
毒眸(id:DomoreDumou)发现,一方面,“中式恐怖”的这几年在本质上是“翻红”,只是主要载体从小说、电影迁移到了游戏,概念的打造有外力因素,这意味着它依然有迅速降温的隐忧;另一方面,它又的确有潜力像赛博朋克、克苏鲁等成熟题材一样,在“总结式造概念”中,成为有着内在生命力的流行文化集合。
我们在“中式恐怖”里害怕什么这一轮“中式恐怖热”的起点,可以追溯到2018年。
游戏《灵魂筹码》以民国为背景,设计了土楼、戏院等地图,可操纵角色包括僵尸、鬼新娘等,不过游戏模式采用的是当时较火的“非对称对抗”。竞技游戏里的“恐怖”只能停留在视觉层面,《灵魂筹码》在宣传时也只用到“东方风格”、“中国风”等描述。
受限匹配机制、外挂等问题,这款游戏没成为像《第五人格》一样的“爆款”。仅仅半年后,某台湾制作组发售的一款恐怖游戏让许多玩家惊艳不已,但因为制作组的问题没有得到长期传播。
2019年的《纸人》和《探灵:夜嫁》让这个品类开始出现流行势头,游戏质量在全球范围内都受到认可。
《生化危机:维罗妮卡》的制作人牧由尚就曾给《纸人》制作组发过一份6000余字的试玩点评,其中专门写到“中华恐怖要素带来了十分新鲜的感觉”——作为恐怖解谜类游戏的翘楚,“生化危机”系列出自日本公司Capcom,但无疑,它具备着鲜明的“西式恐怖”元素。
2020年的《港诡实录》被多位电竞主播试玩,观众也乐于围观主播被惊吓的夸张反应,以至游戏主角“佳慧”被《英雄联盟》的粉丝们戏称为“杀穿了整个LPL的女人”,这让“中式恐怖”完成了一次基于直播平台和社交媒体的“出圈”。
2021年则成了中式恐怖游戏的收获之年,两款《纸嫁衣》的TapTap评分分别达到9.2和9.6,《烟火》的Steam好评率高达98%,其流程通关视频在B站上最高能有400万以上播放量。
关于“恐怖”的魅力,被引用最多的论述恐怕是洛夫克拉夫特那句“人类最古老最强烈的情感就是恐惧”,“古老”不必多提,“强烈”在一定程度上来自情绪的转化,就像坐过山车会比单纯的坠落或上升更加刺激。英国作家蒙塔古·罗兹·詹姆斯就谈到过一种情感悖论:一方面人们会对恐怖作品中的事物感到恶心不适,另一方面不适感又会因难以解释的原因转化成愉悦。
不过,传统研究更多是在西方语境下展开的。被中式恐怖吓到过的受众多半会发现,中式恐怖没有断肢、血浆之类的强视觉冲击元素,也没有什么恶心的变异怪物,欣赏此类文艺作品通常不会产生太大的情绪起伏,却始终会被一种诡异感攫住。
图片来源:互联网
很多网友都尝试总结过“中式”与“日式”、“美式”、“泰式”等其他恐怖文化之间的区别,也诞生了许多形象的例子。
比如有人曾提及,同样是“深夜里的衣柜”,一只有獠牙的恶鬼趴在柜顶,突然冲下来把你开膛剖肚,就是“美式恐怖”;柜子看起来没有异样,睡着后它会悄悄打开,房间传出尖叫,再过一会儿只剩凌乱被褥和地上血迹,这是“日式恐怖”;关灯后柜子怎么看怎么不对劲,甚至像有人立在那里,但一开灯就一切正常,就是“中式恐怖”。
常被用来说明“中式恐怖”
诡异感,必然是在与正常情况对比之下才会产生,在正常的氛围中行异样之事,就会让人觉得心里发毛。电影《僵尸》中,一位婆婆不愿承认老伴已经死去,还每天和对他对话问“饭菜合不合胃口”、“别抽那么多烟了”,就是典型的中式恐怖。《纸嫁衣》围绕“冥婚”叙事,而冥婚的仪式步骤和阳间喜庆的婚礼是一样的,如果用看待一场正常婚礼的眼光去看,摆设、氛围上的细节差异就成了恐惧来源。
“和死人说话”、“为死人办婚礼”都源自中国文化里“避讳谈死”的习俗,这是中式恐怖青睐表现的心理状态之一,进而,中式恐怖的核心,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民俗恐怖”。它与其他恐怖文化一项显著的区别也在于此,欧美和日本实际上有现代和民俗两种恐怖表现形式,现代类的有“连环杀人魔”、“都市怪谈”等,但中式只特指一种。
那些具有代表性的视觉元素如纸人、冥币、棺材、菩萨像、红灯笼、绣花鞋等等,物件本身带中性色彩,并非为了吓人而被发明,之所以在文艺作品里经常显得恐怖,也是因为它们会与封建社会的习俗、礼教、规则联系在一起。
违和的诡异感是表层、短暂的,“中式恐怖”更让人害怕的体验,则是压迫感和压抑感。
很多作品都需要把故事舞台放到远离现代文明的封闭空间,像是《纸人》里的清末古宅,《烟火》里的山村小镇,都市背景的《港诡实录》也把游戏开篇放到了九龙城寨……在这些地方,迷信、巫术等主要线索才得以展开,故事主题往往也是在封建规则压迫下关于人的悲剧。
也有观点认为,中式恐怖也可以看成一种“规则恐怖”。延续几千年的宗族家长制,或民俗文化中存在诸多讲究的迷信部分,都是极其强大的规则体系,个体在这些规则面前基本处于无力对抗的状态。
小到《纸人》里的“上香只能按顺序插三根”,大到《烟火》中妻子被作为丈夫魂魄附身的容器......某种程度上,人必须在不科学、不合理的规则之下扭曲自我,是中式恐怖的叙事精髓,也是此类作品让受众不寒而栗的根源。
不论单一的宗族强权还是集体无意识形成的风俗,规则都是由人制订的,“最恐怖的是人心”也是对中式恐怖的恰切概括。
类比其他题材如赛博朋克,“高科技低生活”是其灵魂所在,用牌匾、纸人等构造的视觉违和大致相当于在作品里堆满霓虹光污染。与民俗文化的关联、讲述人的压抑可能才能让中式恐怖不止兴盛一时。
中式恐怖“热”,能持续多久人们很容易认为“中式恐怖”是近几年兴起的“流行文化”之一,但新造出的概念并非空中楼阁,它仍基于已有的认知基础。广义上的“中式恐怖”,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而相应作品在不同时期则有着不同的内涵与表现。
上一篇:地震 股票(收评:云南昭通发生6.5级地震 云南板块多股涨停)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