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论点论据(中考高考议论文写作技法:在论据和论点中间架起分析说理的桥梁)
论据,论点,议论文论点论据(中考高考议论文写作技法:在论据和论点中间架起分析说理的桥梁)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中考高考议论文写作技法:在论据和论点中间架起分析说理的桥梁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而必须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但有些同学的议论文写作重事例而轻论证,提出一个论点,举几个例子,再下个结论,便以为是一篇成功的议论文习作。这种典型的“观点 事例”的议论文,虽然立论正确,用例也算恰当,材料也很丰富,但由于缺少应有的分析,难以形成有力的论证,不能算是优秀的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是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要靠有力的论据来支撑,但论据本身并能自动地转化为论点。论据和论点中间隔着一条河,可望而不可达,只有在河面上架起桥梁,对论据增加适当的分析议论,文章才能由论据走向论点,完成论证。
那么,在事实论证中有哪些分析议论论据的方法呢?
【技法例析】
一、归纳要旨 揭示共性
同一个论据,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取所需。对于苏轼,我们既可欣赏其豪放,又可感叹其人生的旷达;对于杜甫,我们既可赞其直面现实,又可歌其忧国忧民。由于诊所材料具有多义性,所以,在议论文写作中,在列举事例之后,应当对其进行适当的归纳,揭示论据所包含的和论点相一致的道理或共性特征,实现由论据向论点的过渡。
史学家司马光写《资治通鉴》花了19年;相声艺术宗师侯宝林为了学谐语手抄一部10多万字的《谐浪》;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花了27年;德国著名医生欧立稀连续试验914次,终于研制成抗螺旋体病菌的新药——新坤凡纳明。【这些事例充分证明了一个朴素的道理: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恒心与毅力。】
—— 《恒心和毅力是成功之本》
这段文字由述例和议例两层意思构成,述例部分以一组排比句叙述四个事实论据,议例部分指出所述事例所蕴含的道理: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恒心与毅力。文段思路清晰,论点和论据水乳交融,浑然一体。文段所引四则材料,原本可以说明许多道理,比如,成功需要时间,凡事要有一个过程,等等。如果文段只是叙述四个人的事例,而没有最后一句的归纳议论,无疑将会留下与论点若即若离的遗憾;现在有了这样的分析,就将材料直接指向了中心论点: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恒心与毅力。
归纳要旨,揭示共性,常采用的句式是:“这”(论据) “表现”或“说明” 论点或论点的要素。为了强调论据和论点的关系,也可以用反问句来表达:这些事例不正说明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恒心与毅力吗?
二、探讨原因 深度剖析
世间事物是普遍联系的,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刘翔的成功是自身努力的结果,也与个人天赋、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引用事实材料作论据,要善于从因果关系的角度来对材料加以剖析,以建立论据与论点的联系。
梵高在大自然神奇的光与影里,看到了自己对色彩的敏感,呕心沥血,终于让《星夜》永恒地闪耀在艺术的原野上;卢梭在激荡的社会进步思潮中看到了自己敏锐的思想,全力奋斗,终于让《社会契约论》成为启蒙运动中光辉的太阳;奥尔柯特在白雪飘飞的圣诞之夜感到自己对生活的崇敬,潜心写作,终让《小妇人》成为每代人拜读的巨著。【这些杰出的人物正因为不为自己的弱点所囿,敢于冲破束缚,努力发挥自己的特长,他们的成功才如动人的乐曲,在历史殿堂中绕梁不绝。】
——《让特长开拓新天地》
文段的最后一句为议例部分,用一个因果复句,以诗化的语言揭示了梵高、卢梭和奥尔柯特成功的原因:敢于冲破束缚,努力发挥自己的特长。正是有了这个因果复句,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就更密切了;如果没有这样的因果分析,就难以凸显材料与中心“让特长开拓新天地”的关系。
探讨原因,深度剖析,是一个重要的分析事实论据的方法,其表达方式可以是一个因果复句,也可以是设问句,通过自问自答来揭示原因。就上面的几则材料而言,也可以这样表述:并非天才、全才的的梵高、卢梭和奥尔柯特为什么能够成功?他们演奏出的乐曲为什么能在历史殿堂中绕梁不绝?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不囿于自己的弱点,敢于冲破束缚,努力发挥自己的特长。
三、假设推导 正反对比
要使论据能充分证明观点,就要在叙述论据之后对其进行必要的分析,把材料与论点之间的内在关系揭示出来,从而有力地证明论点。如何揭示材料与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假设推导便是一种重要的手段。所谓假设推导,就是针对列举的事实论据从反面进行假设,进而推论论据的真实性、可靠性,有力地证明中心论点。其表达方式一般为假设复句:如果没有……,那么就……。
苏东坡一下子从仕途的高峰跌落到低谷,从皇帝、太后都欣赏的才子变成倒霉的迁客。但是,黄州这个在众人眼中的荒凉小镇,却给苏轼带来人生的坦途。在黄州,他感到难言的孤独,正是这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人生的浮华。他勇敢面对,开始寻找人世间的大美——山水,开始寻找人世间的大哲——先贤。所有这一切不顺与苦难,反而使他彻底脱胎换骨,使他真正走向成熟。于是,千古杰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诞生了。【如果没有黄州这个突然的“弯道”,苏东坡在官场上一直一帆风顺,谁能说得清这个世上是不是会多了一个政客而少了一个文豪呢?】
——《超越常在弯道处》
述例部分叙述苏东坡被贬黄州、写出传诵千古诗文的事实,而分析则以“如果没有……”领起,借助假设,从反面入手,推导出一个与既有事实完全不同的结果,实虚相映,凸显了“弯道就是机遇,就是超越”这一中心论点。如果文段到杰作诞生便嘎然而止,只有述例,而没有最后一句的假设推导,这个文段的中心就不会这么突出,与中心论点的关系也不会如现在这样密切。
假设推导的分析方法具有凸显中心、强化论点的作用,还可以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述:试想,如果没有……,那么……;正因为……,所以……。
四、引申类比 过渡自然
有些事例十分典型,是很好的论据材料,但却不是同一论域里的事物,不能作为充分的论据直接使用,比如“乌鸦反哺”就不能直接论证“人当有孝心”的中心论点。但是,这些材料却可以引发联想,促使读者反思,在论证中起到很好的类比作用。在议论文写作中,在引述这类事例之后,必须对所列举的事例加以引申或类比,联系实际,从而突出其观点的现实意义。
金庸的作品或多或少有相似的地方,但更多的是不同。写人,有英雄侠客、登徒浪子、世井流氓;写景,有大漠的无垠、江南的清幽、孤岛的苍凉。每一部小说都是一个新的意境。正当创作巅峰时期,他封笔修书了。他知道无法逾越自己创下的顶峰,没有创新的模仿不如就此收笔,给自己留下美好的回忆。
上一篇:今日更新 呼市什么时候解封预计多久解封 内蒙古工业大学感染人数多少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