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节哀顺变什么意思(《悲伤的力量》:除了节哀顺变,我们还可以如何安慰失亲者?)
孩子,自己的,父母节哀顺变什么意思(《悲伤的力量》:除了节哀顺变,我们还可以如何安慰失亲者?)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由于工作关系,我经常去四川。当地在汶川地震时曾是受灾较为严重的地区,很多父母在天灾中失去了子女。
虽然他们中很多人选择了再生一个孩子,但十多年过去了,逝去的孩子在他们心中留下的那个“洞”依然存在,甚至送现在的孩子上学对一些家长而言,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
与他们聊天的时候,望着他们的眼睛,我经常会陷入无助感,不知道可以用怎样的言语抚慰他们。
逝者其实一直没有离去,他们一直在生者的记忆里,从这个角度说,逝者是永存的。而我们,永远不应奢望可以用言语去熨平一位失亲者的悲伤。
如果你也像我一样,在悲伤的失亲者面前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安慰或帮助他们,那《悲伤的力量》这本书或许会给你一些启示。
《悲伤的力量》一书的作者茱莉娅·塞缪尔(Julia Samuel)是一位英国心理咨询师,一直致力于为丧亲家庭提供专业的心理援助,并创立了英国丧亲儿童基金会。
作者本人是一位专业人士,但这本书并不是冷冰冰的心理学教材。作者写作本书的目的也并非为心理咨询师提供丧亲辅导的治疗方案,相反的,作者通过15个动人的案例,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藉此更接近死亡,更了解失去配偶、父母、子女、手足,甚至面对自己的死亡时,可能会产生的情绪反应。在此基础上,作者给出了一系列建议,关于失亲者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朋友和家人应该给予怎样的帮助,怎么帮助孩子度过这段艰难的时光等。
在这些故事里,有相伴一生而罹患癌症的伴侣、有新婚燕尔却突遭飞来横祸的爱人、有亲眼目睹母亲被盗贼射杀的儿子、有弟弟自杀身亡的姐姐、有婴儿分娩时即夭折的父母、有女儿溺水身亡的父母、也有发现自己余生不长的中年女性……在他们的身上,我们或许会看到自己或身边人的影子。
死亡是人类无法避免的,而在中国的文化中,死亡却是一个深深忌讳的话题。未曾经历过丧亲之痛的人,很难知晓丧亲者正在经历着怎样的煎熬,更难对失亲者的悲痛感同身受。
即使经历过亲人的离世,不同的人也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
作者正是通过这一个个的故事,为我们揭开死亡的面纱,将死亡带来的伤痛小心地呈现给我们,同时也告诉那些可能仍然沉浸在伤痛中的失亲者:你,不是一个人。
在行为心理学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观察学习”。正如很多父母都知道自己是孩子的榜样,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记住并模仿。同样的,通过别人的经历,即使是远在异国的陌生人的经历,我们也可以藉此内建一套适合自己的疗愈方式,在丧亲的悲伤来袭时,能够更有效地重建自己的生活。
冯小刚导演最新作品《只有芸知道》,讲述的就是失去配偶的故事
美国心理咨询师伊丽莎白·罗斯曾将重病患者死亡前的心理活动划分为五个阶段:否认与拒绝、愤怒、挣扎与自我交涉、沮丧与抑郁、接受与和解。
病人最初会不相信医生的诊断,气愤于为什么是自己而不是别人要承受这种苦难,之后经过一段时间开始试图说服自己,情绪也会随之降落到低谷,最终不得不接受现实,也许会平静地与自己和解。
在病患挣扎的这段时间里,他们的家人其实同样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悲伤的力量》里就从另一个侧面描述了患者的家属在这段时间所经历的几个阶段。
书中有一则故事是关于法西亚。法西亚的姐姐被诊断出运动神经元疾病,在五年的时间里她的姐姐逐渐丧失对身体的控制,而法西亚也从最初经历的强烈的哀伤情绪,过渡到第二年缓慢但无处不在的悲伤,到第三年病情开始恶化时突然爆发的愤怒情绪,第四年里长时间的情感和精力耗竭让她怀疑自己是否能坚持到底并体验到罪恶感,在姐姐离世之后,她花了很长时间从悲伤、麻木以及与自己家人的疏离感中挣脱出来,重建自己的生活。
从法西亚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是,挚爱的逐渐远离对于活着的人而言,在某种意义上更加艰难,他们经历了整个漫长的伤痛期,之后还需要保存能量继续自己的生活。
日剧《法医朝颜》中女主在海啸中失去母亲
相比于病患的家属,那些突然丧亲的人经历的是更加强烈的冲击,情绪反应会更加密集、更加剧烈。
书中提到的新婚不久丈夫就横遭车祸去世的凯莉,她在接到噩耗后,感觉仿佛被扔去一个陌生的孤岛,无依无靠,内心充满了绝望、不安、困惑和孤独,而这些情绪之下又潜伏着涌动的愤怒——一种突然被抛弃的愤怒,而愤怒又让她充满恐惧,害怕自己会失控,会无法阻挡愤怒的爆发。
对于未曾经历丧亲之痛的人来说,有些感受是无法想象的。
有些失亲者会如常工作、生活,从表面上看不出他的情绪波动,但这并不表示他的内心已经获得安宁。
日剧《法医朝颜》里,朝颜的父亲万木平警官的妻子在海啸中失踪多年,他在日常工作中不动声色地发挥着自己的直觉和多年的经验破获案件,与女儿过着平淡恬静的生活,陌生人甚至不知道他曾经经历过的悲怆。
但休息日的时候,他会执着地到海边寻找线索,一方地一方地的翻找,试图找回自己的爱人。观众看到的是他仍然会在做错事的时候买花回家摆在妻子遗像前作为道歉,而观众看不到的是,在这8年时间里他是如何消化内心的苦楚,又是如何忍住悲伤将女儿抚养长大成人。
寂静之声震耳欲聋。
表面的平静并不代表悲伤已经远去。
日剧《法医朝颜》里万木平警官在灾难发生后的八年时间里依然执着地寻找妻子和遗物
那么,面对痛失所爱的人,除了“节哀顺变”之外,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
1.陪伴与倾听
在他们需要的时候陪在他们身边,在他们想要倾诉的时候做一个听众。
人是社会性动物,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着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而当亲人离世时,这个社会支持网络中很重要的一环会突然断裂,此时我们能做的,是尽可能让社会支持网络不至于崩塌。作为朋友或家人,我们可以陪在他们身边,让他们感到依靠,让他们的倾诉被接纳。
但同时要注意的是,这种陪伴应以尊重对方的意愿为前提,如果失亲者想要独自一人,在保证其人身安全的情况下,我们应该给予对方独处的空间;如果失亲者不想要谈论自己的感受,意味着他/她还没有做好准备,我们也无需急迫地催他/她坦露自己的脆弱。
2.给予实际的帮助
我们可以给予失亲者一些必要的帮助,例如照料他们的衣食起居,尤其是饮食,可以帮他们采购或者做饭,确保失亲者维持正常的生活,这一点对于失去妻子的人来说尤为重要。
对于家里有孩子的失亲者,我们还可以帮忙照顾孩子,例如花一定的时间陪伴孩子、接送孩子上下学、辅导孩子功课等等,这些帮助也可以极大地减轻失亲者的负担,并维持他们家庭的正常秩序。
上一篇:节节高竹炭(探索科技智造 助力企业多样化发展 浙财大百名学子走进菇乡)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