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德国人为什么爱花(杨照 追问如何做自己的主人)
韦伯,马克思,中国德国人为什么爱花(杨照 追问如何做自己的主人)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钱穆(资料图/图)
南方人物周刊:黄仁宇认为,身为历史学家,不能太仁慈、和善或具有同情心。史家的主要任务,在于将他对历史的见解和现代的读者分享。而你在讲解中国通史时,对孔子、子路,春秋的刺客等等历史人物,都有非常多的认同、同情与称道。
杨照:我在每一册都有投入个人的情感,只是每一册的情感不一样而已。到我写第四册,为什么拿那么大的篇幅讲王充,那也是我个人的情感和经验,但那是负面的经验。因为王充的人生态度和想法,和我本人有太大的距离。我看到很多大陆的史学作品都把王充抬得很高,说他是中国最早的唯物主义者,具备科学精神等等。但后来我发现,你们大概都不太了解王充是谁。
对,有人看到第二册大篇幅写春秋诸子,说“没有了第一册最有特色的考古内容”,好像有失望。那我不就写成中国考古史了吗?以前通史的讲法,每一个朝代,至少开国皇帝、重要的宰相、主要的军事战争,要讲得清清楚楚。历史的范围这么广,为什么政治趋势一定是最重要?抱歉,从西周到东周,最重要的变化正是思想上的变化。如果你们去看《国史大纲》,春秋五霸的名字甚至都没有写出来,因为对钱穆来说,重点不在这里。
南方人物周刊:书里你多次引入内藤湖南的“近世说”。虽然这种介绍并不代表你本人的立场,但也隐含了你吸收的历史观。
杨照:是。日本的东洋史(日本学界对中国历史的研究)里面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他们在社会史研究上面特别的眼光,有一部分跟中国这半个多世纪的唯物史观搭在一起,但有一部分又不太一样。我要特别提到的是西嶋定生,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中国的史家,具有如此的社会学的敏感,从秦到汉的社会结构像西嶋定生一样整理得这么清楚,这是很大的贡献。
而内藤湖南的贡献,是把中国从宋代以下称之为“近世史”。这个部分也很有趣,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就已经讲到,从唐到宋是中国历史阶段性的巨大改变。我们不要以为唐宋就是两个接续的朝代。你如果特别去体会、认知,宋朝以后中国出现了一些什么样的新历史元素,对应对照,就更明白唐朝是怎么一回事,宋以下元明清是怎么一回事。
南方人物周刊:有学者指出,在面对后来的西方近代文明的时候,宋朝的文化系统不再有接纳和消化适应的能力。
杨照:杨联陞先生写过非常精彩的文章《朝代间的比赛》。民族史学在朝代竞争的看法上,其实是对宋朝最不利,也是最不公平的。当追问近代中国为什么这么弱,最容易就追到宋朝的重文轻武。其实赵匡胤是为了解决长期严重的历史问题才下定决心——不让武人治国。包括他的弟弟赵光义继承并贯彻他的决心,以最极端的方式重用文人。
当我们说西方船坚炮利,这里就牵涉到文化的多元性或者是文化的个性。近世以下,整个中国文人文化的灿烂辉煌,放在人类历史上都是少见的、不可思议的。比如说琴棋书画,整合佛教而形成的理学,高度美学化的文人文化,是宋朝人到达的一个高度。
我这个人喜欢替“弱势者”打抱不平。为什么写到汉代,我花那么大的篇幅写太史公?我就是非常看重《史记》跟司马迁。司马迁就是要替那些被遗忘、被冤枉、没有声音、但应该被记录下来的人说话,这是我认同的史家。
既然宋的“积弱”是代价,那么从宋朝以下的中国近世,我们得到了什么?这才是公平的说法。整个历史的视野,必须要有关联的、完整的解释。我们对国家的富强、对集体的这种重视,导致我们忽略了太多东西。
南方人物周刊:有媒体同行近期去美国拜访许倬云先生。报道里提到,60年前许先生怀着一份兴奋进入这新大陆(美国),盼望人类第一次用崇高的理想作为立国原则的新国家能落实人类的梦想。但是60年之后,他却目击着史学家社会学家宣告这样一个政体病入膏肓。对从事过新闻业和多年教学的你而言,目睹这么多的循环与变革,读历史是否能帮助我们对现实有所“扶正”?
杨照:历史从来都不是可以直接对应现实而产生作用的,如此,定会是灾难。
在我看,学历史能够让你意识到人的行为的多样性,然后你看待人、预测人会做什么事,就会稍微小心一点。比如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的事情为什么会在美国引起这么大的争议?(注:6月,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推翻了约五十年前在罗伊诉韦德案中确立的基本堕胎权)为什么美国到现在不断出现可怕的枪击案,美国却管不了他们的枪支?这些都是大问题。但你只有认识了美国历史,才有资格去评论美国人发生了什么事。
许倬云老师和我都是二十几岁去美国,但他在美国待的时间比较长,我没有。我女儿14岁的时候去了德国,从此我花了很多时间在欧洲,就有很不一样的感受。我前半生最大的一个问题是,过度放大了美国的重要性。今天人们为世界未来的这两个模式竭力争执,但是不是只有中国模式和美国模式这两个模式,是不是只有这两个模式之间的冲突?这部分的眼光可以稍微拉开一点。而欧洲经验在我后半生的重要性是越来越高的。
再回到我大四提出的那个问题。后来我想通了,我很庆幸我是学历史的。因为历史是过去人类经验的总和。不论人再怎么复杂,我们已经用这种复杂的方式过了两三千年。回到历史,我们可以找到那么多不一样的人,用不一样的方式在过生活。
比如李约瑟收集了那么多的资料,说中国古代是有科技的。那我们就要看,为什么这么多精巧的技术没有被抽象化、逻辑化,没有变成系统化的思考或者原则,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学历史,你就不会那么天真,以为人一定是如何的,一切都理所当然。这也可以帮助我们今天在面对一个变化莫测的世界时做更好的准备。
(参考资料:一条《“停止内卷”,2亿中国年轻人会爆发新的高度》,施雨华《最后只有创作算数》。感谢殷吉对本文的帮助)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邓郁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当阳教育网(当阳市2019年中小学招生片区划定!你的孩子会到哪所学校?)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