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北京宵夜(最冷清的旺季:暂停堂食后,北京簋街绝处偷生的36天)
小龙虾,外卖,疫情北京宵夜(最冷清的旺季:暂停堂食后,北京簋街绝处偷生的36天)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4月最后一天,北京发布疫情防控通知,五一假期开始,全市餐饮经营单位暂停堂食。作为北京的美食地标,簋街的小龙虾名扬四海,尤以夏天为最盛,站在旺季的门槛上,却遭遇疫情迎头冲撞。
疫情第3年,餐饮从业者再也坐不住了,他们开始尝试各种方式招徕生意,线下没有客流,就从线上拉客,摆摊没有生意就尝试外卖。饱受忧患的簋街餐饮从业者,普通店员、厨师到老板,仍在这一条街上坚守。
危机即机会。有从业者将疫情带给餐饮业的重击视作市场洗牌:“等一切结束,我们还立着,还在不断精进,就是机会最大的一个。”
小龙虾怎么办
距离堂食禁令生效的零点还有十来分钟,张钧知道,自己可以提前放假了。在簋街这家小龙虾店,张钧是保安也是泊车员,同时,还要喊客招引路人进店消费。供职的小龙虾店已没有食客,四下不见行人,偶尔有过路车呼啸驶过,行色匆匆,让招手的动作也显得多余。
“说实话,现在我(工作)都没必要了。”张钧垂下手来点烟。整个晚上,他成功拦住的两位路人,都是来采访的媒体记者。
沿着东直门立交桥,往西走到交道口东大街,1442米的簋街是北京最具名气和历史的美食街。簋,是中国古代一种食物容器的名字。鼎盛时,簋街密集地开了130余家24小时营业的餐厅,每家都挤满排队的食客,好事者拿计数器数过,一天差不多有10万人。许多外国游客第一次享用中餐就在簋街,认识了烤鱼、馋嘴蛙和麻辣小龙虾。
图|簋街第一家24小时餐厅“晓林菜馆”,门口立着簋街的简史石碑和塑像
簋街从未如此安静。街上早就是空的了。这是2022年4月30日的夜晚。4小时前,北京发布疫情防控通知,5月1日至4日,全市餐饮经营单位暂停堂食。突然下达的堂食禁令,让厨师长和餐馆老板们有些措手不及,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给供应商打电话,商量把还没送来的食材退掉。
夏初的五月天,正是小龙虾的旺季。往年,簋街小龙虾店的老板们为了五一小长假,会兴冲冲地备上数百斤原材料。可眼下,堆满后厨的虾与香辛料都是负担。宴席不待开启就要收拾残局。有的老板坐不住,亲自走到门口来,试图在最后几个小时里多争取几位客人。
簋街最炙手可热、门口永远排长队的胡大饭馆,在接到通知的第一时间召集了管理层开会。5月1日至4日,门店服务人员放假,管理部门和后厨做好外卖准备。备好的小龙虾可以以外卖的方式做掉。
两三年以前,包括胡大在内的多数小龙虾店都没考虑过做外卖,他们顾不上簋街以外的客人。禁令生效的这个晚上,好几家一直坚持传统餐饮经营方式的小餐馆,也研究起了外卖系统的抽成机制。没有客人的餐馆显得更忙乱了,店员像空转的陀螺。
张宏德是一家小龙虾店的经理,不知出于什么考虑,老板始终不愿做外卖。面对在暂停营业的通知,老板决定,停就停吧,原材料自己消化。从事餐饮业十来年,张宏德头一回在五一期间放假。他和店员一起清点了厨房的食材,600斤为顾客准备的小龙虾,现在都是他们的了。
一年不如一年,今天不如昨天,你就看吧。张钧嘴上这么说,眼神仍机警地搜索着四周来客。从前,簋街几乎家家饭馆门口都站着喊客的哥们儿,他们既是对手也是同伴,你一句我一句地争客人,营造簋街的热闹。今年,这个角色的数量明显消减。一同隐没的,还有抱着吉他的溜店歌手,怀抱花与气球紧随路人的孩子,趴在折叠车上等活的代驾。
图|失去人流的簋街
疫情席卷的第三个年头,扛不住现金流的店铺早已关闭一茬,余下还在营业的,生意也大不如昨。张宏德在2019年秋末来到簋街,当时他听人说这里生意好,没想工作不到半年就遇到疫情。店里的员工最多时将近90人,如今只剩下三分之一。
“搁过去订货,那是几千斤,甚至成吨成吨地定,现在也就百来斤吧。”据簋街老徐龙虾馆店员孔雪称,簋街这些店,80%的小龙虾是从自家饭店的老板那买的。她指指店招牌中央的肖像画,徐老爷子,自90年代开始为簋街供应小龙虾,谁家要订货,打电话向徐老爷子预约,小龙虾立马从江苏坐飞机来到北京。
拉泔水的大爷最清楚簋街生意的起伏。“现在这条街,就胡大能有点泔水,这证明啥,他还有客人,有厨余垃圾,我一天拉一回。其他的,两天跑一趟得了。”
簋街的谷底
过一天算一天。如今在簋街讨生活的人们这样说。偶尔,簋街的餐饮从业者们会回忆过去的繁盛。这是他们仍在坚守的一些支撑。
“龙虾最重要的是什么?”谈及麻辣小龙虾是如何成为被簋街选中的食物,簋街商会会长、花家怡园的老板花雷解释:一、麻辣,刺激人的味觉;二、剥壳的过程,完整的虾肉取出来,你就体会俩字,“征服”。两者结合,像嗑瓜子,有时候上瘾了,要不就不吃,吃了就停不下来。
差不多20年前,花雷牵头,和簋街的老板们办了第一届小龙虾节。当时,因市政道路改造和危旧房拆迁,簋街流失了60多家商铺。靠小龙虾节,簋街再次聚拢了人气。
图|北新桥地铁站挂满簋街标志性的红灯笼
孔雪是1995年来的簋街。那时她18岁,在饭店上夜班。印象最深的,是每天傍晚五点准时出现的卖花女孩,小的八九岁,大的得有十一二了,正是上学年纪,却总在簋街待到凌晨三四点才走。“靓妹,红艳......"孔雪脱口而出她们的名字,她一直怀疑她们是被拐卖来北京的。
再就是打架的人。来簋街吃饭的人大都带着上半场的醉意,经常吃着吃着,一句话不对付就动手。时有保安紧急召隔壁馆子的员工帮忙拉架。
2001年,因为簋街的店铺拆迁,孔雪离开北京,去南方的手机配件厂打工。现在孔雪40多岁,又回到簋街,跟着20年前就认识的老板,继续卖小龙虾。 许多人像孔雪一样,在簋街多家店铺打过工,一直住在簋街附近的宿舍,曾经迫不得已地离开,再回来,时不时又要面临离开的处境。某种程度上,对他们来说,簋街就相当于北京。簋街变化很大。街道干净了,装修雅了,流行的食物种类三年一换,最稳定的还是小龙虾。24小时营业的餐馆不剩几家,还在经营的老店,唯独胡大人气旺盛。年轻的游客闻名而来,看街道冷清,不敢相信,问站在店门口的孔雪,“这是真的簋街吗?”
孔雪点头。
图|一位店员在街边树下枯坐
薛丽娟是胡大四合院店的店长。2012年,她刚来胡大时,每天都心疼客人吃不完、倒掉的小龙虾,个个都有10钱。龙虾按只卖,但人们喜欢按盘买,一个不锈钢的长方形盘最多装50只小龙虾,那时的客人上来就先要4盘。2020年后,客人点单明显谨慎,通常是一份虾,配盘菜。收餐时再没看到剩龙虾的了。
最初收到禁止堂食通知,谁都没想到,簋街将迎来的,是36天的漫长空档期。对于饱经忧患的簋街餐饮从业者们而言,挺住就意味着一切。
每天下午,胡大四合院店的经理曼曼准时收看疫情发布会直播,想知道究竟什么时候恢复堂食。她在宿舍练字帖,写日记,努力打发空闲时间,捱到5月4日,看新闻还没提堂食的事儿,心里一下子没底了。
上一篇:北京有震感(揪心!河北唐山发生5.1级地震,北京天津有震感)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