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北疆(这个秋天,去北疆)
北疆,摄影师,阿尔泰山北疆(这个秋天,去北疆)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双湖
同样是冰川退缩
留下的串珠状湖泊
仿佛遗落山间的破碎镜面
(请横屏观看,喀纳斯地区的双湖,摄影师@郝沛)
▼
友谊峰脚下的阿克库勒湖
因处在两条冰川谷交汇处
仿佛一个大写的“人”字
(阿克库勒湖,摄影师@李翔)
▼
这些因特殊的地形而形成的冰川湖
形态各异、各有特色
而在大地断陷中形成的湖泊
则有着无一例外的辽阔
如天山的赛里木湖
面积广达460平方千米
令人一眼望不到边界
(请横屏观看,航拍赛里木湖和果子沟大桥,摄影师@郝沛)
▼
高山盆地之中的巴里坤湖
如大地睁开的巨型眼睛
(巴里坤湖,摄影师@陈剑峰)
▼
水改造了北疆地貌
改变了地表的景观
也为生命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北疆湿冷的环境
孕育出独特的植被
由于冬季绵长、气候寒冷
北疆的草本植物大多“短命”
它们在春的第一缕气息到来之时
便集体疯狂开花、传粉、结实
在短短一两个月的时间里
迅速完成一生的使命
正是因此
春天的北疆是一片花海
(伊犁唐布拉草原,摄影师@郝沛)
▼
在阿尔泰山地
湿冷的环境
则催生出一种特殊的针叶林
泰加林
以西伯利亚云杉、冷杉、红松为主
它的分布范围
从北极的苔原直达中国北方
是典型的北极寒冷环境中的森林类型
在中国仅分布于阿尔泰山和大兴安岭
尤其集中于喀纳斯一带
夏季的森林郁郁葱葱、幽闭神秘
(喀纳斯河沿岸的森林,摄影师@梁家进)
▼
秋季的森林
则换上金黄的装束
铺满山野
(秋季的禾木村周边森林,摄影师@王宁)
▼
当一层新雪
覆盖树梢之上
森林的层次更加丰富
(秋季的喀纳斯,森林的部分树木已经覆盖上一层雪,摄影师@王宁)
▼
而当寒冬降临
森林变为肃穆的黑色
与充斥天地的白
组成一幅水墨大作
(冬季的喀纳斯森林,摄影师@姚璐)
▼
河流、湖泊和沼泽等湿地
水草丰美、植被茂盛
为野生动物的栖息繁衍
提供了优良环境
其中最多的便是鸟类
占所有脊椎动物物种数量的近70%
阿勒泰地区的雷鸟
起源自遥远的欧洲
却在北疆的环境中自得其乐
(阿尔泰山地中的雷鸟,摄影师@王峥)
▼
“发型”奇特的粉红椋鸟
每年都迁徙到北疆过冬
在开阔地上集群生活
(塔城地区的粉红椋鸟,摄影师@刘璐)
▼
仅次于鸟类的是哺乳动物
戈壁荒滩中
适应干旱环境的鹅喉羚自由奔跑
(鹅喉羚,摄影师@刘钢)
▼
河流中
则生活着难得一见的河狸
北疆的布尔根河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是我国唯一能见到它们的地方
(布尔根河狸,摄影师@初雯雯)
▼
两栖动物种类最少
仅占脊椎动物物种数量的0.76%
但封闭而独特的环境
让北疆得以保留古老的孑遗物种
(新疆北鲵,摄影师@胡维斌)
▼
比南疆更多的水
让北疆的景观与生命都与众不同
也正是因此
北疆自古以来
一直深深吸引着人类
03 人间世人类
便是塑造北疆的
“最后一个元素”
首先是古代的游牧民族
北疆更加湿润的环境
在天山以北、阿尔泰山以南
创造了大片草原
逐水草而居的人们
可以在草原上尽情驰骋
(请横屏观看,昭苏大草原上奔腾的骏马,摄影师@郝沛)
▼
塞人、呼揭人、匈奴
鲜卑、突厥、回纥
......
这些古老的游牧民族
相继淡出历史的舞台
只留下一连串陌生的名号
和几个风化到模糊的石人
(博尔塔拉温泉县隋唐时期的阿敦确鲁石人,摄影师@劉玉生)
▼
但他们将游牧文化
深深刻在了北疆大地中
今天的北疆
仍有哈萨克族人
延续着游牧生活
这里的草原分散在山间
四季的流转
驱使着他们在山地与平原间往返
夏季
高海拔的深山温暖湿润
草原格外丰美
牧民赶着羊群
进入深山沟里隐藏着的夏牧场
(请横屏观看,阿勒泰山间放牧,摄影师@胡海清)
▼
秋季
山间气温较低
高山地带的牧草衰败
他们收拾起行囊
循着河流
来到平原之上
这便是北疆最壮阔的游牧景观
转场
(请横屏观看,哈萨克牧民赶着羊群进行转场,摄影师@陶洪)
▼
冬季
北疆万物凋零
大地几乎都被大雪覆盖
但在河谷和沙漠中
形成了许多背风避寒处
这些地方成为了牧民和羊群的“冬窝子”
(请横屏观看,冬季被赶进羊圈的羊群,摄影师@赖宇宁)
▼
不过
北疆的生活
并非只有游牧这一种
也有很多人选择定居
而北疆内部多样的环境
让定居者们也是千姿百态
由游牧转为定居的哈萨克族人
依旧偏爱在山间居住
(琼库什台村的哈萨克族老人在做馕,摄影师@梁家进)
▼
汉族人则选择山下的绿洲
建立村寨、耕种农田
在江布拉克
一代代人的劳作
以及农耕技术的革新
让大片的草地变为金色的麦田
(江布拉克的麦田,摄影师@赵来清)
▼
而古代蒙古人种的一支
选择走进喀纳斯的深山
定居在河边或湖畔
用森林中的木头建起小屋
过着渔猎的生活
成为今天的图瓦人
(禾木村的图瓦人每年都会举行叼羊比赛,摄影师@射虎)
▼
新中国成立后
开发西部的浪潮接连涌起
勘探者、建设者们到来了
他们反其道而行之
走进沙漠的深处
走进突兀的荒山
因为他们所追寻的并不是水
而是深埋地下的稀有金属矿物
以及煤炭、石油、天然气
构造运动
和地底的岩浆活动
在北疆创造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在可可托海
硕大的矿坑
诉说着北疆的富饶
记录着几代人的青春
(可可托海三号坑,摄影师@严大卫)
▼
在克拉玛依
人们在荒芜的魔鬼城边
建起昼夜不停的机器城堡
为整个中国提供着能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