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北疆(这个秋天,去北疆)
北疆,摄影师,阿尔泰山北疆(这个秋天,去北疆)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一群国家地理控,专注于探索极致世界
这个秋天
值得去北疆!
从太空俯瞰
横亘在中央的天山
将新疆大致分成了南北两个部分
其中位于天山山脉以北的
便是北疆
(新疆卫星影像图,大致以天山为界分为南疆和北疆,制图@陈志浩&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
一南一北
看似有着相近的位置和地形
但其实
北疆有着大不相同的景观
南疆给人的印象
是干热的、单调的
大漠、胡杨、驼铃、古道
构成了许多人对新疆的第一印象
而北疆则是湿冷的、立体的、丰富的
冷峻的冰峰之下
是宝石般的湖泊
(航拍赛里木湖,摄影师@傅鼎)
▼
碧蓝的河水
淌过金色的森林
(喀纳斯鸭泽湖一带的森林,摄影师@郭冀华)
▼
南疆的文化属于绿洲
固定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
北疆的文化则属于游牧
在四季的草原上纵情驰骋
秋季的山林间
牧民赶着羊群
构成一幅童话般的景象
(请横屏观看,阿尔泰山间哈萨克牧民的羊群,摄影师@厚汝轩)
▼
特立独行的北疆
一次次超越着人们对大西北的想象
它到底因何而生?
一切
还要从塑造北疆的“四大元素”说起
01 大风起塑造北疆的第一个元素是
山
今日的新疆
由几个不同的陆块拼合而成
陆块的接触地带为造山带
隆升成为高耸的山脉
其中位于新疆中部的天山
山峰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
仿佛一堵巨墙
(请横屏观看,天山,摄影师@梦境)
▼
东北部的阿尔泰山
山峰海拔也多在3000米以上
同样蔚为壮观
(阿尔泰山,摄影师@吴静)
▼
陆块内部则相对稳定
沉降形成准噶尔盆地
北疆“两山夹一盆”的大格局就此形成
(请横屏观看,北疆地形示意,制图@王申雯&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
在大格局之上
板块运动造成的断裂带
将山体切割成无数“断块”
这些断块的差异升降
形成了山间盆地和低山丘陵
让北疆的地形地貌更加立体而丰富
(从巴里坤盆地望向鸣沙山、天山,从近到远逐级上升,层次分明,摄影师@飞翔)
▼
天山和阿尔泰山的崛起
阻隔了来自周边大洋的水汽
让盆地中心愈发干旱
河湖沉积的泥沙和风带来的粉砂
逐渐在盆地中堆积
形成了中国第二大沙漠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木垒鸣沙山的荒漠,摄影师@酷鸟魏建)
▼
雪峰、盆地、沙漠
森林、草原、戈壁滩
山的存在
塑造了北疆的丰富地貌
在此基础上
塑造北疆的第二个元素
风
登场了
深居内陆的北疆
距离海洋十分遥远
整体气候干旱
(北疆乌鲁木齐与四大洋的距离,制图@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
但呈东西走向的天山
和西北-东南走向的阿尔泰山
在西部形成了几个缺口
使北疆就像一个向西敞开的“大口袋”
北疆所处的纬度
大致在北纬40°至50°之间
正处于盛行西风带内
西风就从缺口涌入
常年吹拂着北疆
(盛行西风在北疆的运动方向,图中所示为高海拔的风,从山脉间缺口涌入的风海拔较低,制图@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
此外
局部的气压差异也会引起大风
横扫广阔的不毛之地
在经过狭小的山谷时
狭管效应使风变得更加猛烈
在塔城地区的老风口
风力常常可达十级以上
飞沙走石、遮天蔽日
(塔城玛伊塔斯老风口,摄影师@郝沛)
▼
风裹挟着沙粒
将岩石雕刻成独特的形状
仿佛神魔创造的城堡
(请横屏观看,乌尔禾魔鬼城,摄影师@赵永清)
▼
但更关键的是
风带来了塑造北疆的第三个元素
水
强大的西风
从相距数千千米外的大西洋
搬来了水汽
此外里海、黑海、北冰洋等地
也有少量水汽进入北疆
虽然不多
但足以造成改变
比南疆更多的水汽
在寒冷的冬季
足以形成覆盖整个地表的大雪
(伊犁特克斯冬季大雪,摄影师@郝沛)
▼
或凝华成雾凇
挂满枝头
(请横屏观看,伊犁河谷的植被挂满雾凇,摄影师@陈洁)
▼
天山和阿尔泰山的众多山峰
海拔均达到3000米以上
山顶的积雪不易融化
久而久之
便形成了冰川
(博格达峰脚下的冰川天生桥,摄影师@郝沛)
▼
这些冰川和积雪
就是北疆的固体水库
以阿尔泰山为例
其山区降水量高于南疆的昆仑山
仅季节性的积雪融水
就贡献了山区河流年径流量的70%以上
春季大量融化的雪水
经常形成大规模的地表径流
(天山冰雪融水形成的河流,摄影师@赵来清)
▼
融化的冰雪之水
清澈透明
在高寒的山间流淌
仿佛玉石铺就的道路
(喀纳斯河,摄影师@杜鹏飞)
▼
水从山间流入盆地
在盆地中汇聚成更大的河流
额尔齐斯河
它一路向西北流出国门
汇入鄂毕河
并最终抵达北冰洋
是中国唯一汇入北冰洋的河流
(额尔齐斯河,摄影师@在远方的阿伦)
▼
与之相邻的乌伦古河
在平坦的大地上失去了束缚
一路左冲右撞、弯弯曲曲
创造出大片的绿洲
(乌伦古河,摄影师@初雯雯)
▼
河流改变了北疆的地貌
其强大的侵蚀能力
将坚硬的花岗岩切开
形成深深的峡谷
(阿尔泰山地的花岗岩被河流切开,形成峡谷,摄影师@佟麟)
▼
或是在平坦荒芜的大地上
刻画出复杂的纹理
(奎屯大峡谷,摄影师@张波)
▼
湛蓝的河水
仿佛一条飘带
为赤红的大地
增加了一抹亮色
(安集海大峡谷,摄影师@项玥)
▼
气候的冷暖交替
构成了地质历史上数次冰川活动
冰川反复侵蚀着山谷
使其加深、加宽
当冰川再次退后
沉积物堵塞了河道
聚水成湖
便成了喀纳斯湖
(喀纳斯湖,摄影师@李翔)
▼
清澈明净的湖面下
湖水最深可达188米
隐匿着湖怪的传说
(喀纳斯湖,摄影师@王宁)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