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守株待兔手抄报(守株待兔手抄报配文)
守株待兔,野兔,斧子守株待兔手抄报(守株待兔手抄报配文)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带有图片的成语故事:
1.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便观察那人,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的脸色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更像是偷斧子的,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一不像偷斧子的。不久后,他(丢斧子的人)在挖他的山谷的时候发现了斧子,第二天又见到邻居家的儿子,就觉得他言行举止没有一处像是偷斧子的人了。
这则寓言说明,主观成见,是认识客观真理的障碍。当人以成见去观察世界时,必然歪曲客观事物的原貌。
做人处事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不能凭空猜想。
2.守株待兔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不要存有侥幸心理,不要想着不劳而获,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意外,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不能死守狭隘经验、墨守成规。
什么是“守株待兔”?
《韩非子o五蠢》中记载了一个寓言故事:“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讲的是宋国一个令人觉得可笑的农夫。一天他正在田里翻土,突然看见一只野兔从旁边的草丛里慌慌张张地窜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墩子上, 把脖子撞折了。农民高兴极了,他一点力气没花,就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他开始幻想每天都能像今天这样走运捡到野兔,再也不肯出力气种地 了。他把锄头放在身边,躺在树墩子跟前,等着野兔自己撞到这树墩上来。 不幸的是,这以后再也没有兔子光顾这个地方,而农夫不仅一无所获,也成 了宋国人的笑柄。后来,这个成语就用来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明代冯梦龙在《古今小说o 杨八老越国奇逢》有:“妾闻治家以勤俭为本,守株待兔,岂是良图?”
“守株待兔”有什么典故?
宋国有个农民,一天在田里干活,忽然看到有 只野兔从远处奔过来。只见它狂奔乱闯,最后撞 在一个树桩上。他走近一看,那野兔已折断头颈 死去。农夫高兴极了,把那只死兔捡起来,带回家 去美美地吃了一顿。第二天,农夫放下农具,再也 不下田干活了。他就坐在那个树桩边,等待着再 发生野兔撞树桩而死的事,以便白白地拣到死兔, 这可比种庄稼省力多了。
一天、两天过去了,十天、半个月过去了,农夫 再也没有等到第二只撞树桩的野兔,而田里的庄 稼却荒芜了。人们都取笑他这种行为,他的故事 很快传遍了宋国。
其实,野兔撞在树桩上死去,这是非常偶然的 事,它并不意味着,别的野兔也一定会撞死在这个 树桩上。可是,这个农夫竟然以偶然当做必然,不 惜放下农具,任其耕田荒芜,专等偶然的收获,真 是太愚蠢了。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2022年8月1日更新消息 6重过滤双出水:荣事达净水器29.9元史低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