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唐崇荣讲道集(唐崇荣讲道集 7)
商务印书馆,存在,哲学唐崇荣讲道集(唐崇荣讲道集 7)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该书首次提出了反形而上学,认为形而上学是无意义的论点,认为只有依靠观察和经验得来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科学。“我们的每一种主要观点,每一知识部门,都先后经过三个不同的理论阶段:神学阶段,又名虚构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又名抽象阶段;科学阶段,又名实证阶段”。相应有三种方法:神学方法、形而上学方法、实证方法。神学阶段人类探讨的主要目标是万物的内在本质和现象的根本原因、最后原因,即超自然的力量,人们力求控制外界又无能为力,只好创造出一个虚幻的神来代替无限夸大的人;形而上学只不过是前一阶段的改头换面,人们把超自然的神改换成抽象的实体和力量;到了实证哲学阶段,人们不再寻找现象背后的本质,承认不可能有绝对的概念,而是依靠观察和推理去发现现象的实际规律。
(据《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2、基督教的本质(1841)
DasWesendesChristentums
[德]路德维希,费尔巴哈(LudwigAndreasFeuerbach,1804~1872),近代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杰出的无神论思想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先驱。1830年,他匿名出版了《论死与不死》,揭露基督教教义的虚伪,遭到教会势力和封建政府的迫害,被迫迁居偏僻的布鲁克堡村。1860年,费尔巴哈举家迁居纽伦堡。1870年,加入了德国社会民主党。1873年4月13日,逝世于纽伦堡。
《基督教的本质》建立了以自然和人为核心的人本学唯物主义体系。全书分为三部分:《导论》,概述人和宗教的本质;第一部分,论述宗教的人本学本质:第二部分,批判宗教的神学本质。书后还附有费尔巴哈续写的解释、注解和引证。该书认为上帝是人的本质的异化:人把自己的本质客观化为一个外在于人的精神性实体,人创造了神;人的异化物成了人的异己的力量,人被自己的创造物上帝所束缚。上帝的全知全能和无所不在等特性,都是人的本质的虚幻反映。“属神的本质的一切规定,都是属人的本质之规定。”人对上帝的顶礼膜拜,实际上是人对自己的本质的崇拜。人肯定了上帝,便否定了自己。为了恢复人的权威,就必须揭露宗教的本质,否定上帝。
“上帝一般地就是类概念”。上帝的本质,并非某个个别人本质的异化,而是人的“类”本质被对象化为不同于任何个别的人并独立于任何个别人的绝对本质,并正是作为这样的本质而受到人们的崇拜。“类”概念的客观化是宗教的认识论根源所在。从哲学上解决“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即“类”与“个体”的关系问题,是确立无神论的基本前提。
(据《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载,荣震华译)
13、权力意志(1888)
DerWilletzerMacht
[德]尼采(FriedrichNietzsche,1844~1900),哲学家、诗人,近代最有争议的思想家之一,他的学说曾被纳粹分子肆意曲解成法西斯的理论支柱,希特勒曾亲自去拜谒尼采墓,并把《尼采全集》作为寿礼送给墨索里尼。尽管如此,并不影响他成为人类思想文化史上的大师,《权力意志》影响了后来许多思想家。
《权力意志》是尼采逝世后由他的妹妹等人根据作者生前的笔记和手稿整理而成的一部哲学著作。该书打出重估一切价值的旗号。重估一切价值,兴趣不再放在肯定上,而是放在怀疑上;感兴趣的不再是“原因和结果”,而是坚韧不拔的创造性;不再是自我保存的意志,而是权力意志。它倡导“相信我们的自我胜似相信精神”。由于基督教道德和一般民主观念的影响,尘世间的人也就有了良心,有怜悯之心和忏悔的要求。在以往的价值评估中,这似乎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这恰恰是人的孱弱的象征。在弱者那里,道德与信仰的要求还原成为对生命、健康、荣誉的渴望。而强者则摈弃了这些要求,留下来的只是对意志的“服从”。强者只是而且也只能“以肉体为准绳”。于是弱者的渴望也就成为强者的出发点,而支撑着强者前行的是具有强大能量的意志,亦即“权力意志”。
(据商务印书馆于1991年中译本)
14、时间与自由意志(1889)
TimeandFreeWill
[法]亨利柏格森(HenriBergson,1859~1941),哲学家、生命哲学和直觉主义的代表人物。在中学时它就写好了《时间与自由意志》,凭它他又获得了博士学位,该书是他的代表作。
《时间与自由意志》认为人的意识深处有一种心理的绵延,我们所认识的世界就是意识深处心理绵延的产物。空间是纯一的,空间的各物构成一个无连续性的众多体。而作为人的内在意识变化的绵延――时间则是不间断的不可分割的质的众多体。在社会生活中,外界的种种不同状态引起了人们内在的种种意识形态,这些意识形态互相渗透,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组成了一个整体,并把过去与现在联在一起;由于想到这些状态的根本区别,意识就把它们看成一个无连续性的众多体,即把它们在其原存在的空间内排成行列,彼此外在化。这样,绵延因空间化被改变成了纯一的时间,外界也就呈现先后状态。只有抛弃感觉、概念等方法,通过深刻的内省才能掌握绵延。
15、实用主义(1906)
Pragmatism,ANewNameforSomeOldWaysofThinking
[美]威廉・詹姆士(WilliamJames,1842~1910),实用主义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哲学家,心理学家。出身于一个神学家庭,曾获哈佛大学医学学位,并于1876年任该校的心理学讲座讲师,1880年任哲学教授。主要著作有《心理学原理》,《信仰的意志》,《宗教经验种种》等。
《实用主义》认为,哲学史是人类几种气质的冲突的历史,经验主义在气质上属于刚性的,重视感觉,缺乏宗教信仰,持多元论的、怀疑的态度;唯理主义,属于柔性的,有宗教信仰的,持一元论的、武断的态度。经验主义不信仰宗教,理性主义则独断专行、抽象、不能解释现实。实用主义哲学则既能像理性主义一样,含有宗教性,又像经验主义一样,能保持和事实最密切的联系。实用主义首先是一种方法,其次是关于真理是什么的发生论。
16、原始思维(1910~1922)
ПервобЫытноеМшление
[法]维・布留尔(ЛЕВИБРЮЛЬ,1857~1939),生于法国巴黎。1899~1927年任巴黎大学文理学院教授,后又任人种志研究所所长、巴黎科学院院长。关于原始思维他出版了三本著作,1910年出版《低级社会中的智力机能》,1922年出版《原始人的心灵》,1927年出版《原始人的灵魂》。《原始思维》是《低级社会中的智力机能》和《原始人的心灵》两本书的编译本,最初是俄文版。
《原始思维》认为原始人的思维是还没有分化的、具体的思维。原始的思维中没有概念,只有丰富的表示人与物的专用语。原始人计算时,不能把数和对象分开。原始人反映在他们头脑中的是“心象概念”,它就像画出了细微特点的画面。原始人凭借记忆积累了大量“心象概念”,这是他们思维的基础。原始人思维的基础是集体表象。集体表象的具体形式就是原始社会的巫术、宗教崇拜、风俗和语言。在原始人的集体表象中客体的映象与主体对客体的情感和运动因素融为一体。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