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九方皋怎么读(九方皋怎么读音)
九九,南朝,天子九方皋怎么读(九方皋怎么读音)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九經(九经),◆1.九條南北向的大道。○《周禮‧考工記‧匠人》:“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賈公彥]疏:“南北之道為經,東西之道為緯。”◆2.儒家治國平天下的九項准則。○《禮記‧中庸》:“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曰:‘修身也,尊賢也,親親也,敬大臣也,體群臣也,子庶民也,來百工也,柔遠人也,懷諸侯也。’”[孔穎達]疏:“治天下國家之道,有九種常行之事,論九經之目次也。”◆3.九部儒家經典。名目相傳不一。○《漢書‧藝文志》指《易》、《書》、《詩》、《禮》、《樂》、《春秋》、《論語》、《孝經》及小學。○[陸德明]《經典釋文錄》指《易》、《書》、《詩》、《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孝經》、《論語》。○《初學記》卷二一所引九經,與《經典釋文》略異,有《左傳》、《公羊》、《穀梁》,無《春秋》、《孝經》、《論語》。○[五代][齊己]《酬九經者》詩:“九經三史學,窮妙又窮微。”○[元][楊顯之]《瀟湘雨》第一摺:“黃卷青燈一腐儒,九經三史腹中居。”○《醒世恒言‧馬當神風送滕王閣》:“﹝[王勃]﹞幼有大才,貫通九經,詩書滿腹。”○[清][錢謙益]《蘇州府重修學志序》:“古之學者,九經以為經,註疏以為緯。”
九禁,◆1.九種法律禁令。○《周禮‧秋官‧掌交》:“九禁之難。”○[賈公彥]疏:“九禁之難,言大司馬設九法使邦國有所畏難云。”◆2.猶宮禁。帝王居住之處。○《宋史‧外國傳七‧日本國》:“金闕曉後,望[堯]雲於九禁之中。”○[明][莫是龍]《筆塵》:“﹝[南唐]李氏有研山一座﹞藏[蘇氏]。未幾,索入九禁矣。”
九家,◆指[戰國]時法、道、儒、陰陽、名、墨、縱橫、雜、農九個學派。○《漢書‧藝文志》:“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清][錢謙益]《恭謁孔林先聖廟一百韻》:“九家陳篋衍,七略奏笙箎。”○[章炳麟]《秦獻記》:“諸子之術,分流至於九家,游說乞貸,人善其私。”
九花,◆菊花的別名。因在農曆九月開花,故名。○[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九花山子》:“九花者,菊花也。每屆重陽,富貴之家以九花數百盆,架庋廣廈中,前軒後輊,望之若山,曰九花山子。四面堆積者曰九花塔。”○[清][蘭陵憂患生]《京華百二竹枝詞》之一一七:“名類紛繁色色嘉,秋來芳菊最堪誇。如何偏改幽人號?高喚街頭賣九花。”
九行,◆1.古謂九種德行。說法不一。○《逸周書‧文政》:“九行:一仁,二行,三讓,四信,五固,六治,七義,八意,九勇。”○[晉][王嘉]《拾遺記‧軒轅黃帝》:“九行者,孝、慈、文、信、言、忠、恭、勇、義。”◆2.九域之道里。○《穆天子傳》卷五:“帝收九行。”○[郭璞]注:“行,道也,言收羅九域之道里也。”◆3.九條運行的軌道。○《漢書‧天文志》:“月有九行者:黑道二,出黃道北;赤道二,出黃道南;白道二,出黃道西;青道二,出黃道東。”◆4.猶言九巡,九遍。○《史記‧叔孫通列傳》:“以尊卑次起上壽,觴九行,謁者言罷酒。”
九過(九过),◆九種過失。
九歸(九归),◆珠算中用一到九的九個“個位數”為除數的除法。○《算法統宗‧九歸歌》:“九歸隨身下,逢九進一十。”亦借指珠算。○《中國諺語資料‧一般諺語》:“九歸學透透,討錢沿路哭。”
九官,◆1.古傳[舜]設置的九個大臣。○《漢書‧劉向傳》:“臣聞[舜]命九官,濟濟相讓,和之至也。”○[顏師古]注:“《尚書》:[禹]作司空,[棄]后稷,[契]司徒,[咎繇]作士,[垂]共工,[益]朕虞,[伯夷]秩宗,[夔]典樂,[龍]納言,凡九官也。”○[唐][杜牧]《上李太尉論江賊書》:“雖九官事[舜],十人佐[周],校於太尉,未可為比。”◆2.泛指九卿六部的中央官員。○《南齊書‧樂志》:“六典聯事,九官列序。”○[宋][葉適]《紀綱一》:“自[堯][舜]已來,外有岳牧,內有九官,一以制度,頒以文告。”
九谷(\九穀),◆指苑囿中的大小池沼。谷,流水會聚的地方。○《文選‧張衡<東京賦>》:“濯龍芳林,九谷八溪,芙蓉覆水,秋蘭被涯。”○[薛綜]注:“九谷八溪,養魚池。”○[唐][郎余令]《晦日宴高氏林亭》詩:“三春休晦節,九谷泛年華。”
九功,◆1.古謂六府三事為九功。○《左傳‧文公七年》:“六府、三事,謂之九功。水、火、金、木、土、穀,謂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謂之三事。”○《梁書‧武帝紀上》:“文洽九功,武苞七德。”○[唐太宗]《執契靜三邊》詩:“戢武耀七德,昇文輝九功。”◆2.指九種職業的賦稅。○《周禮‧天官‧大府》:“大府掌九貢,九賦,九功之貳,以受其貨賄之入。”○[鄭玄]注:“九功,謂九職也。”○[賈公彥]疏:“謂九職之功,大宰以九職任之,成孰斂其稅,則是九功也。”◆3.欲成功業者慎不可犯的九件事。○《逸周書‧成開》:“勉茲九功,敬人畏天……九功:一、賓好在笥;二、巧破制;三、好危破事;四、任利敗功;五、神巫動眾;六、盡哀民匱;七、荒樂無別;八、無制破教;九、任謀生詐。”○[孔晁]注:“不犯此則成功也。”
九皐,◆补证条目■亦作“九皋”。■指鹤。○北魏《于景墓志》:“昇朝未幾,玉響忽流。九皋創叫,聲聞已著。”○唐李中《鹤》诗:“九皐羽翼下晴空,萬里心難駐玉籠。”
九夫,◆古指九夫所耕的九百畝田。○《周禮‧地官‧小司徒》:“九夫為井,四井為邑。”○[鄭玄]注:“九夫為井者,方一里九夫所治之田也。”○《晉書‧地理志上》:“古者六尺為步,步百為畝,畝百為夫,夫三為屋,屋三為井,井方一里,是為九夫。”
九風(九风),◆指有關國運的九種社會動向。○[漢][荀悅]《申鑒‧政體》:“惟察九風,以定國常。一曰治,二曰衰,三曰弱,四曰乖,五曰亂,六曰荒,七曰叛,八曰危,九曰亡。”
九方,◆1.中央與八方的總稱。○[南朝][梁簡文帝]《七勵》詩:“情苞六合,德宣九方。”○[唐][李賀]《感諷》詩:“王子下馬來,曲沼鳴鴛鴦;焉知腸車轉,一夕巡九方。”◆2.[九方皋]的省稱。○[清][湯璥]《<交翠軒筆記>後序》:“走其野而無[九方]之法以相之,則赤驥綠耳與駑馬草駒齊價矣。”詳“九方皋”。3.複姓。○[春秋][秦穆公]時,有[九方皋]。見《列子‧說符》。
九法,◆1.[周]治理邦國的九種措施。○《周禮‧夏官‧大司馬》:“大司馬之職,掌建邦國之九法,以佐王平邦國:制畿封國,以正邦國;設儀辨位,以等邦國;進賢興功,以作邦國;建牧立監,以維邦國;制軍詰禁,以糾邦國;施貢分職,以任邦國;簡稽鄉民,以用邦國;均守平則,以安邦國;以小事大,以和邦國。”◆2.泛指治理天下的各種大法。○[唐][韓愈]《與孟尚書書》:“[楊][墨]交亂,而聖賢之道不明,則三綱淪而九法斁,禮樂崩而夷狄橫。”◆3.指[漢]《九章律》。○《漢書‧敘傳下》:“[漢]章九法,[太宗]改作。”參見“九章”。◆4.指道家修仙之法。○[南朝][宋][鮑照]《謝賜藥啟》:“臣衛躬不謹,養命無術。情淪五難,妙謝九法。”○[錢振倫]注引《列仙傳》:“[涓子]隱於[宕山],受[伯陽]九仙法。”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