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九方皋怎么读(九方皋怎么读音)
九九,南朝,天子九方皋怎么读(九方皋怎么读音)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九子,◆1.尾宿九星。○《史記‧天官書》:“[尾]為九子。”○[司馬貞]索隱引[宋均]云:“屬後宮場,故兼九子,子必九者,取[尾]有九星也。”○《晉書‧天文志上》:“[尾]亦為九子,星色欲明均明,大小相承,則後宮有敘,多子孫。”◆2.九個兒子。○《尸子》卷下:“[舜]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國,[堯]聞其賢……妻之以[媓]媵以[娥],九子事之而託天下焉。”○《楚辭‧天問》:“[女岐]無合,夫焉取九子?”[王逸]注:“[女岐],神女;無夫而生九子。”○[漢][焦贛]《易林‧乾之蠱》:“[彭祖]九子,據德不殆。”○[宋][蘇軾]《次韻劉景文送錢蒙仲》:“送盡青雲九子,歸去扁舟五湖。”◆3.指[堯]的九位賢臣:[舜]、[契]、[禹]、[后稷]、[夔]、[倕]、[伯夷]、[皋陶]、[益]。○[晉][葛洪]《抱樸子‧博喻》:“故九子任而康凝之績熙,四七授而佐命之勳著。”參見“九職”。◆4.山名。指[九子山]。○[唐][李咸用]《廬山》詩:“靜得[八公]侶,雄臨[九子]尊。”○[宋]徐鉉《奉使九華山中途遇青陽薛郎中》詩:“[九子峰]前閒未得,[五谿橋]上坐多時。”◆5.墨名。祝婚用。○《初學記》卷二一引[鄭氏]《婚禮謁文贊》:“九子之墨,藏於松煙,本長生,子孫圖邊。”○《山堂肆考》卷三三引[晉][陸雲]《與兄書》:“古有九子之墨,祝婚者,取多子之義。”◆6.槍名。○[沈從文]《從文自傳‧辰州》:“那時候的槍名有下列數種:單響,九子,五子。”
九有,◆1.九州。○《詩‧商頌‧玄鳥》:“方命厥后,奄有九有。”○[毛]傳:“九有,九州也。”○《三國志‧蜀志‧郤正傳》:“今三方鼎跱,九有未乂,悠悠四海,嬰丁禍敗。”○[前蜀][貫休]《行路難》詩:“九有茫茫共[堯]日,浪虛生亦非一。”○[清][黃遵憲]《感事》詩之二:“茫茫九有古[禹]域,南北東西盡戎狄。”參見“九州”。2.佛教語。指眾生輪回之三界九地。○[唐][王勃]《釋迦佛賦》:“恩霑九有,行洽三無。”○[明][陳士元]《象教皮編‧名教》:“九有者,四禪、四定為八地,合欲界一地為九有也,因果不忘,故名為有。”
九言,◆1.九句格言。指[春秋]時[鄭國][子大叔]告誡[趙簡子]的九句話。○《左傳‧定公四年》:“﹝[鄭][子大叔]卒。﹞[晉][趙簡子]為之臨,甚哀,曰:‘[黃父]之會,夫子語我九言,曰:無始亂,無怙富,無恃寵,無違同,無敖禮,無驕能,無復怒,無謀非德,無犯非義。’”[唐][杜牧]《歸融冊贈左僕射制》:“[太叔]九言,服以行之,終身不倦。”○[清][錢謙益]《父季兆原任工部司務贈中憲大夫》:“奉九言於[太叔],守以終身。”◆2.用以敬稱別人的教誨。○[宋][司馬光]《謝張丈置酒賜侍》:“九言聞善教,一顧得虛聲。”◆3.指一句九字的詩體。○[南朝][梁][蕭統]《<文選>序》:“少則三字,多則九言,各體互興,分鑣並驅。”○[宋][嚴羽]《滄浪詩話‧詩體》:“三言始於[晉][夏侯湛],九言起於[高貴鄉公]。”參閱[清][趙翼]《陔餘叢考》卷二三。
九相,◆[唐]時[回紇]婚禮中的九姓儐相。○《新唐書‧回鶻傳》:“﹝公主﹞乃升曲輿,九相分負,右旋於廷者九,降輿升樓,與可汗聯坐。”
九五,◆1.《易》卦爻位名。九,謂陽爻;五,第五爻,指卦象自下而上第五位。○《易‧乾》:“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孔穎達]疏:“言九五,陽氣盛至於天,故云‘飛龍在天’。此自然之象,猶若聖人有龍德、飛騰而居天位。”後因以“九五”指帝位。○《晉書‧東海王越傳》:“遂裂冠毀冕,幸百六之會;綰璽揚纛,窺九五之尊。”○《舊唐書‧突厥傳上》:“[突厥]所以掃其境內,直入[渭]濱,應是聞我國家初有內難,朕又新登九五,將謂不敢拒之。”○《三國演義》第六回:“今天授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孫中山]《治粵談》:“窺若輩之用心,無非欲登九五,破共和,復行專制而已。”◆2.指帝王。○[南朝][梁][沈約]《辯聖論》:“若不登九五之位,則其道不行。”○《隋書‧越王侗傳》:“且[化及]偽立[秦王]之子,幽遏比於囚拘,其身自稱霸相,專擅擬於九五。”○[元][無名氏]《連環計》第三摺:“若遲三五日呵,太師登了九五之位,那時君臣名分就如天地隔絕,再也不能展其僚寀之歡。”
九烏(九乌),◆九個太陽。傳說日中有三足烏,因以烏指代太陽。○《淮南子‧俶真訓》“雖有[羿]之知,而無所用之”[漢][高誘]注:“是[堯]時[羿]善射,能一日落九烏。”○[南朝][梁][劉孝威]《結客少年場行》:“近發連雙兔,高彎落九烏。”
九文,◆古代天子禮服上的九種圖案。○《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為九文、六采、五章以奉五色。”○[杜預]注:“九文謂山、龍、華、蟲、藻、火、粉米、黼、黻也。”○《晉書‧慕容俊載記》:“祭饗朝慶,宜正服袞衣九文,冠冕九旒。”
九頭鳥(九头鸟),◆1.傳說中的不祥怪鳥。○《太平御覽》卷九二七引[晉][魚豢]《三國典略》:“[齊]後園有九頭鳥見,色赤,似鴨,而九頭皆鳴。”常用以比喻奸猾的人。○[白先勇]《花橋榮記》:“這個[湖北]九頭鳥,專愛探人陰私。”◆2.鬼車鳥的別名。○[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禽‧鬼車鳥》:“鬼車鳥別名鬼鳥、九頭鳥、蒼鸆、奇鶬。”
九通,◆《通典》等九部政書的總稱。○[唐][杜佑]《通典》,[宋][鄭樵]《通志》,[宋][馬端臨]《文獻通考》,舊稱三通。○[清][乾隆]時加入官修的《續通典》、《清通典》、《續通志》、《清通志》、《續文獻通考》、《清文獻通考》,合稱九通。
九天,◆1.謂天之中央與八方。○《楚辭‧離騷》:“指九天以為正兮,夫唯靈脩之故也。”○[王逸]注:“九天謂中央八方也。”○[漢][揚雄]《太玄‧太玄數》:“九天:一為中天,二為羡天,三為從天,四為更天,五為睟天,六為廓天,七為減天,八為沈天,九為成天。”按,《呂氏春秋‧有始》謂天有九野:中央曰鈞天,東方曰蒼天,東北曰變天,北方曰玄天,西北曰幽天,西方曰顥天,西南曰朱天,南方曰炎天,東南曰陽天。2.謂天空最高處。○《孫子‧形篇》:“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梅堯臣]注:“九天,言高不可測。”○[唐][李白]《望廬山瀑布》詩之二:“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明][宋濂]《文原》:“九天之屬,其高不可窺;八柱之列,其厚不可測。”○[毛澤東]《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詞:“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3.指宮禁。○[唐][王維]《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詩:“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唐][楊巨源]《聖壽無疆詞》之九:“晴光五雲疊,春色九天深。”○[唐][王涯]《宮詞》之七:“為看九天公主貴,外邊爭學內家裝。”◆4.指帝王。◆5.神名。○《史記‧封禪書》:“[九天]巫,祠[九天]。”○[司馬貞]索隱:“《孝武本紀》云‘立[九天廟]於[甘泉]’。○《三輔故事》云‘[胡]巫事[九天]於[神明臺]’。”
九十,◆1.泛指多數。○《詩‧豳風‧東山》:“親結其縭,九十其儀。”○[鄭玄]箋:“女嫁,父母既戒之,庶母又申之,九十喻丁寧之多。”○《詩‧小雅‧無羊》:“九十其犉。”○[鄭玄]箋:“今乃犉者九十頭,言其多矣。”◆2.指九十歲。○《禮記‧曲禮上》:“八十九十曰耄。”○[晉][陶潛]《飲酒》詩之二:“九十行帶索,飢寒況當年。”○[唐][皮日休]《魯望以花翁之什見招因次韻酬之》:“九十攜鋤傴僂翁,小園幽事盡能通。”◆3.謂一季。一季九十日。○[唐][陳陶]《春歸去》詩:“九十春光在何處,古人今人留不住。”○[陳世宜]《得天梅書卻寄》詩:“九十春光一夢醒,江南無數亂峰青。”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