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现代汉语黄廖版 现代汉语黄廖版目录
韵母,短语,汉字现代汉语黄廖版 现代汉语黄廖版目录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43. 互补反义义场:处于同一反义义场的两个词,肯定A必否定B,肯定B必否定A;同样,否定A,就必肯定B,否定B,必肯定A。两者之间不容许有非A非B的第三者存在。例如:“生与”。 44. 极反义义场:处于这种语义场的两个词,肯定A,就否定B,肯定B就否定A,但否定A不一定就是肯定B,否定B也不一定就肯定A,因为还有C、D、E等其他意义存在的可能。 45. 语境:指语言单位出现时的环境,一般分为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又叫社会现实语境)。上下文语境一般指该词所处的同一个句子的其他词或短语;情景语境是指说话时的人物、背景、牵涉到的人或物,时间处所、社会环境以及听说双方的辅助交际手段(包括表情、姿势、手势等非语言因素) 46. 基本词汇:是词汇中最主要的部分,和语法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反映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为全民所共同理解。它使用平率高,生命力强,是构成新词的基础。具有稳固、能产和全民常用的特点。 47. 一般词汇:语言中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汇就是一般词汇,具有很大的灵活,但与基本词汇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现代汉语一般词汇包括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行业语、隐语等。 48. 古语词:是来源于古代汉语中的文言词和历史词,可以使语言简洁匀称,表达庄重严肃的感情色彩,或表达幽默、讽刺等意义。 49. 方言词:普通话从各方言中吸取来的词。文学作品中描写风土人物时,方言词用的比较多。 50. 外来词:也叫借词,指从外族语言语言里借来的词,根据外来词的吸收方式和构造,可分为:音译、半音译半意译或音意兼译、音译前后加注外来词素和借形(借形包括字母式借形词和汉字借形词) 51. 行业语:是各种行业应用的专有词语,是各种职业和某些特殊生活的专门用语。它受社会专业范围的限制,但不受地域限制,也是丰富普通话词汇的源泉之一。 52. 隐语:是个别社会集团或秘密组织中内部人懂得的特殊用语。它一般是用赋予现有普通词语以特殊的含义的办法构成,具有秘密。 53. 熟语:是人们常用的定型化了的固定短语,是一种特殊的词汇单位,由于熟语具有凝固定型的质,人们常常把它当作一个语言单位来用。因而,熟语也是词汇学研究的对象,属于一般词汇,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
54.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同惯用语的质相近,常作为完整的意义单位来运用,而比惯用语更为稳固。它的基本特征是意义的整体和结构的凝固。其来源包括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语句和口头俗语。成语的构造类型以“四字格”为基本格式,也有三字、五字、六字等格式。 55. 谚语:是群众口语中通俗精炼、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 56. 惯用语:指口语中短小定型的短语。是一般人所熟悉的现成的固定词组,口语色彩浓,含义单纯。 57. 歇后语:是由近似于谜面、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质的口头固定短语。常使用比喻和谐音两种修辞手法,据此可分两类:喻意歇后语、谐音歇后语。 58. 词义扩大:指扩大词所概括的对象范围 59. 词义缩小:指缩小词所概括的对象范围 60. 词义转移:指表示甲类对象的词转用指称与之有关的乙类对象 第五章 语法 1. 语法体系: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系统,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就是说,语法是各种规则交织成的整体,每种语言的语法都是作为一个系统而客观存在的;另一个是语法学体系,指语法学说的系统。 2.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或时地的名称。主要有专有名词、普通名词、时间名次、处所名次、方位名词。 虚词:没有词汇意义仅有语法意义、不能够充当句法成分的词。 3. 实词:指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能够充当句法成分的词。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和代词等。 4. 词类:是词的语法质的分类,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结构规律和各类词的用法,分类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三方面。 5. 句子:指由词或短语构成的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基本语言运用单位,句子前后有隔离停顿。 6. 语法单位:主要有四级:语素、词、短语、句子。它们都是语言中的音义结合体。 7. 语法:是语言的三要素之一,是语言的组合规则。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规律,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一个指语法学,即语法学者对客观语法事实的说明,带有主观。
9.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现等。主要有动作动词、心理活动动词、存在、变化、消失动词、判断动词“是”、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式动词。按带宾语的功能又可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10. 及物动词:能带受事宾语或关系宾语的动词。 11. 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的动词和能带施事宾语的动词。 12. 形容词:表示形状、质和状态等,分两类: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 13. 区别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属或区别特征,有区分事物的分类作用。往往是成对或成组的。 14. 数词:表示数目或次序。分为基数词和序数词。 15. 量词:表示计算单位的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两大类。 16. 副词: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17. 代词:能起代替和指示作用的词。与所代替、所指示的语言单位的语法功能大致相当。可分为代名词、代谓词、代数词、代副词。 18. 拟声词:模拟声音的词。又叫“象声词” 19. 叹词:表示感叹和呼唤、应答的词。常用作感叹语。 20. 介词:依附在实词或短语前面共同构成“介词短语”,主要用于修饰、补充谓词词语。常常充当语义成分(格)的标记,标明跟动作、有关的时间、处所、方式、原因、目的、施事、受事、对象等。 21. 连词:起连接作用,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子等,表示并列、选择、递进、转折、条件、因果等关系。 22. 助词:指附在实词、短语或句子后面表示某种附加意义的虚词,助词必须附着在别的词语的后头或前头,凡是后附的都读轻声。前附的不读轻声。主要包括结构助词、动态助词等。 23. 动态助词:是附在谓词后面表示某一过程中动作变化的状态的词,如“着”、“了”、“过” 24. 语气词:在于表示语气。主要用在句子的末尾,念轻声。 25. 短语:是由语法上能够搭配的词组起来的没有句调的语言单位,又叫词组。是大于词而又不成句的语言单位。
26. 主谓短语:又有陈述关系的两个成分组成,前面被陈述的部分是主语,表示要说的是谁或什么;后面陈述的部分是谓语,说明主语怎么样是什么。陈述关系用语序而不用虚词的短语。 27. 动宾短语:由有支配、涉及关系的两个成分组成,前面起支配作用的部分是动语,表示动作行为;后面被动作支配的部分是宾语,表示做什么、是什么。支配关系用语序而不用虚词的短语。 28. 偏正短语:由有修饰关系的两部分组成,修饰部分在前面,叫修饰语,被修饰的部分在后面,叫中心语。可分为定中短语和状中短语。 29. 中补短语:由有补充关系的两个成分组成,前面被补充部分是中心语,由谓词充当;后面补充部分是补语,也由谓词充当,起述说的作用,能回答“怎么样”的问题。有的补语前头有助词“得”作标志。 30. 联合短语:由语法地位平等的两项或几项组成,其间是联合关系,可细分为并列、递进、选择等关系。有时用“和、并、或”等连词表示。 31. 连谓短语:由多项谓词词语联用,谓词词语之间没有语音停顿,没有基本短语调结构关系,也不用任何关联词语的短语。 32. 兼语短语:由前一动语的宾语兼作后一谓语的主语,即动宾短语的宾语和主谓短语得主语套叠,合二为一,形成有宾语兼主语双重身份的一个“兼语”。有兼语的的短语。 33. 同位短语:多由两项组成,前项和后项的词语不同,所指是同一事物。前项后项共作一个成分,因前后语法地位相同,故名同位短语。 34. 方位短语:由方位词直接附在名词或动词词语后面组成,主要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具有名词的短语。 35. 量词短语:由数词或指示代词加上量词组成,可分为两组:数量短语、指量短语。 36. 介词短语:由介词附着在名词等词语前面组成。介词短语常修饰谓词,用来标明动作的工具、方式、因果、施事、受事、对象等多种语义成分或语义格。 37. 助词短语:由助词附着在词语上组成,包括“的”字短语、比况短语和“所”字短语等。 38. 句法成分:指在句法结构中承担结构关系的关系项,即句法结构成分的简称 39. 主语:在句子中是被陈述的对象。按构成材料可分为名词主语和谓词主语。按语义类型可分为施事主语、受事主语、中主语。
上一篇:天方夜谭月季 天方夜谭月季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