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现代汉语黄廖版 现代汉语黄廖版目录
韵母,短语,汉字现代汉语黄廖版 现代汉语黄廖版目录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是指相对音高。第二,构成调值的相对音高在读音上是连续的,渐变的,中间没有停顿,没有跳跃。 31. 入声:是古声调的一类,发音特点是韵母后面带有塞音韵尾,使它发音时在运维部分气流收到阻碍,因此声音不能延长,听起来特别短促。 32. 音节:音节是有音素构成的语音片段,是听话时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发音时发音器官肌肉紧张一次就形成一个音节。汉语中一个汉字读出来往往就是一个音节,但普通话语音中的儿化韵除外。音节一般包括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普通话音节结构最齐全的包括声母、韵头、韵腹、韵尾、声调五个部分,每个音节至少包括韵腹和声调两个部分。 33. 音变:在语流中音节与音节、音素与音素、声调与声调之间会相互影响,发生声音的变化,也就是说话时音节在一串语流中的读音变化;在共时语流音变中,主要是连读音变,普通话常见的音变有变调、轻声、儿化、“啊”字变读等。 34. 变调:有些音节的声调在语流中连着念会起一定的变化,与单念时调值不同,这种声调的变化变化叫做变调。音节变调多是受后一个音节声调的影响引起的。汉语普通话中主要有上声变调、“一、不”变调、“七、八变调”。 35. 轻声:是四声在一定条件下变成比原调又轻又短的声调变体。轻声没有固定的调值,不属于第五种声 调,而是四声的特殊音变。但是有一定的规律,同词汇、语法都有密切的关系。 36. 儿化:指的是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这种卷舌化了的韵母就叫做“儿化韵”,原来的非儿化韵韵母可以叫做平舌韵。 37. 儿化韵:是指韵母“er”跟韵母结合(除了ê和er)并使这个韵母发音时带有卷舌色彩的语音现象。韵母er的音节很少,只有“而、二、耳、儿”等几个。但er可以跟韵母结合起来,使这个韵母发音时带有卷舌色彩,这就是儿化韵。它不是单纯的语音现象,它跟词汇、语法和修辞都有密切的关系,具有区别词义、区分词的作用,和表示感情色彩的作用。 38.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音位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是语音社会属的表现。由音素成分构成的音位叫音质音位;由其他特征构成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又叫超音段音位),如从声调中归纳出来的声调音位,主要由音高特征构成。音位和音素不同,音素不辨意义。 39. 音位变体: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这些音就叫做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音位变体是音位的具体表现形式,音位则是从音位变体中概括归纳出
来的。音位和音位变体的关系是类别与成员的关系,也可以说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40. 条件变体:音位有不同的变体,其中分为自由变体和条件变体。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音位变体就叫作条件变体。 41. 自由变体:没有环境限制,可以自由替换而不影响意义的音位变体叫自由变体。 42. 语调:说话或朗读时,句子有停顿,声音有轻重快慢和高低长短的变化,这些总称语调。 43. 停顿:是指说话或朗读时,段落之间,语句中间、后头出现的间歇。 44. 意群:从意义上的联系看,词与词可以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意义整体,这叫做意群。 45. 重音:指朗读时把表意上需要突出的词语略为加重音量,以吸引听众对它的注意。重音分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两种。 46. 语法重音:在不表示什么特殊的思想和感情的情况下,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而把句子的某些部分重读的,叫做语法重音,也叫自然重音。 47. 逻辑重音:为了表示特殊的思想和感情而把句子的某些地方读得特别重的现象,叫逻辑重音 也可以叫做强调重音。 48. 句调:是指整句话的音高升降的格式,是语句音高运动的模式。有升调、降调、平调、曲调四种形式。 第三章 文字 1. 篆书:分大篆和小篆,广义的大篆是指先秦时期的所有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镏文、春秋战国时代通行于六国的其他文字。狭义的大篆专指春秋战国时秦国的文字。大篆一般以镏文和石鼓文为典型代表,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大篆的基础上加以整理而成的秦朝标准字体。 2. 隶书:有秦隶、汉隶两种。秦代时将小篆的笔画和结构作了简化,把圆改为方折,以便于书写,这种字体就是隶书。但现多指汉隶。其特点是笔画平直、笔势发扬舒展,每一个字都用“挑法”,这种用点、横、竖、撇、捺等笔画转写篆书所发生的变化叫“隶变”。隶书的产生,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3. 楷书:就是端端正正可谓楷模的字体,又叫真书、正书,是现代通行的字体。楷书是由隶书演变来的,兴于东汉末,盛于魏晋,直到现在仍然是汉字的标准字体。
4. 金文:指西周及春秋时期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古代把青铜称为金,所以得名。 5. 甲骨文:是指通行于殷商时代的文字,因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所以叫甲骨文,是记录商代王室贵族有关占卜的文字,是目前所见最早而又成批和成熟的汉字。 6. 表意文字:从记录语义入手,用符号(字形)直接表示语义,造出义符,以义符带音,即间接表音,这种用义符直接表示语义的文字为表意文字。 7. 表音文字:从记录语音入手,用符号直接表示语音(音素或音节),造出音符,凭音符得义,即间接表示语义,这种用音符直接表示语音的文字为表音文字。 8.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世界上起源很早的文字之一。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是一种表意体系的文字。 9.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10. 草书:草书共有三种:章草、今草、狂草。章草是就隶书加以变化的,起于汉代;今草产生于东汉末,是从章草变化而来,笔形是楷书的草写,狂草是在唐代产生,变化多端,极难辨认。变成了纯艺术品。 11. 行书:行书大约是在东汉末年产生的。是介于今草和楷书之间的字体,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12. 13. 六书:是古代文字学家根据汉字形体和意义的关系,分析归纳出来的构形规则。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14. 音素文字:是用一定的字母为书写单位,用字母来记录语言中的音素或音位的文字 15. 音节文字:是以音节为最小的书写单位,一个书写符号表示一个音节,不同的音节用不同的符号代表 16. 同音字:读音完全相同,而字形和字义不同的一组字,就是同音字 17. 多音多义字: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并且不同的读音又跟不同的字义相联系 18. 异读词:表示同一个意义的词中的字有不止一种读音 19. 字体:是文字符号的体式,由于书写工具和承载材料不同等原因,一种文字往往有多种不同的符号体式,既包括历时的不同体式,也包括共时的不同体式。
20. 汉字的内部结构:指一般所说的结构方式或造字法,是构造字形以记录汉语的方式、方法。 21. 部件: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是构成汉字的预置构件,也就是汉字合体字中由一个以上笔画构成可以独立书写的组成单位,与笔画相比是高一级的构字单位,分为形旁和声旁两种;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字典字书中为了对汉字分类排列以供查验的标目,即字书中的各部的首字,也是构成合体字的基本单位。 22. 独体字和合体字:是对汉字的形体结构进行分析后归纳出来的两大类别 ⑴ 独体字:指某一汉字只有一个单个形体,由笔画与笔画直接组合而成,不能拆开,分不出偏旁来, 主要来源于由古代的象形字和指事字。 ⑵ 合体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即偏旁和偏旁组合而成的汉字,多来源于形声字和会意字。 不过从古代到现代,汉字的字形和结构成分发生变化,有些古代的独体字变成了现代的合体字,有些古代的合体字变成了现代的独体字。 23. 部首:是字书中各部领头的部件或笔画,具有字形归类作用。 24. 笔画和笔顺:笔画是构成汉字字形的各种点和线,是字形结构的最小单位;书写汉字时笔画出现的先后顺序就是笔顺 25. 造字法:指汉字的构造方式。一般地说,汉字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法。 26. 象形:比照事物的形体,描绘事物的形状来表示字义的一种造字法。 27. 指事:用抽象的符号或在象形符号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字义的一种造字法。 28. 会意: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这种合字表意的造字法叫会意。 29. 形声: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即组成新字的造字法叫形声。形声造字法优于其他造字法,所以现代汉字也以形声造字为主。现代汉字里形声字已达90%以上。 30. 形旁和声旁:形声字总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表意,一部分表音。表意部分称为形旁,主要作用是表示字的意义类属。但在表意上有一定的局限;表音部
上一篇:天方夜谭月季 天方夜谭月季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