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庖丁解牛古今异义 庖丁解牛古今异义词整理
副词,虚词,代词庖丁解牛古今异义 庖丁解牛古今异义词整理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庖丁解牛古今异义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庖丁解牛古今异义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0高考5类文言虚词系统归纳
文言虚词的理解和掌握,不仅要掌握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还要明确虚词的用法,这是因为考生在翻译语句的过程中只有准确把握了虚词的词和语法功能,才可以恰当地翻译出该虚词的意义。另外,虽然最新《考试大纲》规定了18个常见文言虚词,但是在近几年的高考翻译题中,涉及的其他虚词也越来越多,大体上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5类常考文言虚词,所以,我们对文言虚词从词上进行归纳整理,以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各类虚词。
代词是代替词、短语和句子的词。它的作用是避免重复,使文章简洁。
1.人称代词
(1)第一人称:吾、予、余、我。
“吾(我)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
(2)第二人称:女、汝、而、尔、若、乃。
“吾意久怀忿,汝(你)岂得自由!”(《孔雀东南飞 并序》)
(3)第三人称:之、其、彼、厥、渠。
“彼(他)与彼(他)年相若也,道相似也。”(《师说》)
(4)人称复数:“属”“辈”“侪”“族”“徒”等词放在人称代词后表多数,可译为“们”或在人称代词后加“一类”“这些”等词。
“若属(你们这些人)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2.指示代词
(1)近指代词:是、此、斯、兹、之、然。可译为“这”“这个”“这里”“这样”。
“某所,而母立于兹(这里)。”(《项脊轩志》)
(2)远指代词:彼、夫、其。可译为“那”“那个”。
“予观夫(那)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3)旁指代词:他。可译为“别的”“其他的”。
“备他(其他的)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4)虚指代词:或、某。可译为“有的人”。
“或(有的人)以为,或(有的人)以为亡。”(《陈涉世家》)
(5)无定指代词:莫、无。可译为“没有谁”“没有哪一个”。
“我心伤悲,莫(没有谁)知我哀!”(《诗经·小雅·采薇》)
3.疑问代词
(1)代人:谁、孰。
“吾与徐公孰(哪一个)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2)代事物:何、胡、奚、曷。
“其间旦暮闻何(什么)物?”(《琵琶行 并序》)
(3)代处所:安、恶、焉。
“且焉(哪里)置土石?”(《愚公移山》)
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作句子的状语或补语。
1.程度副词
表示质、状态或行为动作所达到的程度的副词,多用来修饰形容词或表心理活动的动词。
(1)轻微度:少、稍、略。可译为“稍”“略微”“丝毫”等。
“太后之色少(略微)解。”(《战国策》)
(2)加深度:愈、益、弥、更。可译为“更加”“尤其”等。
“奉之弥(更加)繁,侵之愈(更加)急。”(《六国论》)
(3)极高度:最、极、甚、殊、太、至、良、大、绝、特、颇。可译为“很”“极”“太”“非常”“分外”“特别”等。
“而君畏匿之,恐惧殊(很、极)甚。”(《廉颇蔺相如列传》)
2.范围副词
表示动作行为或与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物的副词。
(1)表总括:俱、毕、凡、皆、咸、举、悉、尽、率。可译为“全”“都”等。
“村中闻有此人,咸(都)来问讯。”《桃花源记》
(2)表仅限:但、唯、止、仅、独、徒、特、第、直。可译为“只”“仅”“单独”“只是”等。
“但(只)见悲鸟号古木。”(《蜀道难》)
(3)表共同:共、同、并、相。可译为“起”“一同”等。
“又多豪右,共(一起)为不轨。”《张衡传》
3.时间副词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持续与时间有关的副词。
(1)表示“已经”“曾经”:既、已、曾、尝。
“吾尝(曾经)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
(2)表示“以前”“当初”“过去”:向、初、曩、始、昔。
“寻向(以前)所志,遂迷。”(《桃花源记》)
(3)表示“常常”“经常”“向来”:常、素、雅、恒。
“安帝雅(素常)闻衡善术学。”《张衡传》
(4)表示“正在”“正当”“恰逢”:方、正、适、会。
“方(正当)急时,不及召下兵。”(《荆轲刺秦王》)
(5)表示“一会儿”“片刻”:俄、旋、寻、须臾、未几、无何、既而、斯须。
“既而(一会儿)儿醒,大啼。”(《口技》)
(6)表示“突然”“急忙”“立刻”:急、遽、猝、立、即。
“群臣惊愕,卒(通‘猝’,突然)起不意。”(《荆轲刺秦王》)
(7)表示“将要”“接近”:将、且、行将。
“若属皆且(将要)为所虏!”(《鸿门宴》)
(8)表示“终于”“最后”:终、卒、竟。
“卒(最后)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
4.语气副词
表示肯定、否定、推测、反诘等语气的副词。
(1)表肯定、确认:必、诚、信、固、果。可译为“一定”“实在”“果真”等。
“烟涛微茫信(实在)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2)表否定:不、弗、未、匪、非、靡、亡、否。可译为“不”“没有”等。
“得之则生,弗(没有)得则。”(《鱼我所欲也》)
(3)表禁止:毋、勿、莫、无。可译为“不要”“别”等。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不要)忘。”(《孔雀东南飞 并序》
(4)表推测、估量:殆、盖、庶、其、得无、无乃、庶几。可译为“大概”“也许”“几乎”“可能”等。
“殆(大概)有神护者。”(《项脊轩志》)
(5)表反诘:岂、其、庸、独、宁。可译为“难道”“哪里”等。
“其(难道)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5.频率副词
(1)表示“常常”“往往”“一再”“再三”“多次”:屡、数、辄、每、频、累。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多次)召不应。”(《张衡传》)
(2)表示“再”“也”“还”“第二次”等:复、更、再、又、亟。
“复(再、又)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6.谦敬副词
表示对对方恭敬和对自己谦卑的副词,无实在意义。
(1)表恭敬:请、敬、谨、幸、惠、敢。
“谨(敬辞)使臣良奉白璧一双。”(《鸿门宴》)
(2)表谦卑:窃、忝、猥、伏惟。
“猥(谦辞)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
7.指代副词
(1)相:指代第一、二、三人称,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指代‘我’)遣归。”(《孔雀东南飞 并序》)
(2)见:用在动词前,有人称代词的作用,相当于前置的“我”。
“生孩六月,慈父见(指代‘我’)背。”(《陈情表》)
介词,是把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介绍给动词、形容词,以表示与之有关的时间、处所、方式、原因、对象等的词。
1.引出动作的工具、方法、凭借:以、因。
“何以(凭借)战?”(《曹刿论战》)
2.引出动作的对象:于、与、因、为、乎。
“于(对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