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天心圩(天心圩整编)
朱德,宜章,南昌起义天心圩(天心圩整编)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随后,朱德派出少量兵力进攻岩泉、栗源、乐昌县,诱使许克祥分兵来救,这是敌人第二次分散兵力。
接着朱德故意暴露红军主力动向,吸引许克祥派兵追击。
这一系列操作后,战场局势进入红军最喜欢的运动战,同时朱德发动农会武装力量,进行穿插迂回,在局部形成优势兵力。
最终朱德在岩泉、栗源地区先击溃独立第三师一部2000多人,用缴获的武器武装农会武装。
接着在乐昌县的坪石,伏击独立第三师主力,歼该师主力1000余人。
在摧毁了独立第三师的战斗意志,朱德回师,先派遣人员进城潜伏,后兵临宜章县城下。
攻城开始后,潜伏人员杀人放火在城内制造混乱,外面则只攻三面,围城必阙,留下一面。
许克祥部在朱德持续压力下,不战自溃,朱德不仅重占宜章县,同时通过战争缴获大量装备。
借助胜利之势,朱德在宜章建立了苏维埃,接着出兵连克黄泥坳、资兴、永兴、耒阳、桂东,支持祁阳、安仁等11个县,发动当地农民起义,席卷整个湘南大地。
湘南起义持续了3个多月,参与人数超过百万,工农红军从2000多人发展到8000余人,军威浩荡。
湘南暴动规模之大,人数之众,惊的国民党瞠目结舌,朱德因此名动全国;
双剑合璧朱德的卓越表现,引起国民党重视,击败唐生智掌控湘南的李宗仁也注意到这个对手,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李宗仁调集数万精锐,杀气腾腾直奔朱德部队。
敌众我寡,朱德审时度势,决定上井冈山,井冈山是敌人的薄弱点,地势偏僻且险峻,适合发展,加上毛泽东的起义部队,两者合则更强。
1928年,朱德挥师北上井冈山,对当时正处于低潮的中国革命犹如一剂强心剂,朱德部的兵力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是上佳的。
数量上,是井冈山上秋收起义革命军兵力的十倍;质量上,秋收暴动主力是湖南的农军和留洋学生,战斗力和军事素质相对较弱,而朱德部军官是黄埔军校毕业,士兵是北伐铁军的队伍,军事素质好,久经沙场。
1928年4月朱、毛在井冈山会师当日,心情兴奋的毛泽东特意赶制了灰布军装,换下穿惯的长布衫,迎接朱德。
自此,朱德和毛泽东双剑合璧,共同开创中国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割据新道路。
开启了反围剿时红军的辉煌战绩,朱德与毛泽东共同指挥了前三次“反围剿”,与周恩来指挥了第四次“反围剿”。
抗日战争时期,朱德任第二战区东路军总指挥,指挥八路军和山西新军一部和国民党军7个师,是同时指挥国共两军的中共高级将领第一人。
他指挥的平型关和反九路围攻,也都彪榜史册。
我们熟知的平型关战役,并不像我们今天看到的那般轻松,其决策和拍板凶险万分,可谓一步生,一步。
朱德是顶着压力,在国军全线溃退,把最精锐的主力师115师,布置到最前沿伏击日军,稍有差错,115师不仅立刻身陷重围,而且的最精锐部队也会一战葬送。
朱德淡泊名利,虚怀若谷,严于自律,典型的以德服人,骄傲如彭德怀、林彪、贺龙都对他心服口服。
1951年朱德家乡仪陇县计划把县城搬迁到朱德的出生地马鞍场,仪陇也将更名为朱德县。
朱德说:“我只是战场上一个没有被打的普通士兵,那些为革命牺牲了的烈士才称得上英雄。”
在他的坚决请辞下,仪陇县城没有搬,县名也没有改。
1976年7月6日,开国元帅之首朱德溘然长逝,举国悲痛。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