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天心圩(天心圩整编)
朱德,宜章,南昌起义天心圩(天心圩整编)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天心圩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天心圩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909年,23岁的朱德预感到满清大厦将倾、战争将至,深知乱世中百无一用是书生,遂投笔从戎报考云南陆军讲武堂,进入滇军蔡锷麾下。
在随后的辛亥革命和护国战争中,朱德以其勇猛迅速脱颖而出,纳溪会战中,朱德亲率80名敢队员,趁夜向北洋军发动骑马冲锋,勇冠三军,战马被打,军帽被打穿,依旧毫不畏惧继续冲锋,与北洋军展开白刃战,扰的敌军大乱,为后续部队打开胜利之门。
战后其骁勇被赞为“云南四大金刚,朱德功勋第一”。朱德31岁担任滇军旅长,35岁任云南陆军宪兵司令部司令官兼城防司令。
然而仕途的尔虞我诈、争权夺势,与志在救亡图存的朱德格格不入,1922年朱德毅然放弃锦衣玉食、高官厚禄加入。
在德国进修社会学和哲学,在苏联学习马列理论和军事后,1926年夏朱德以学霸模式毕业回国。
然而曾经的辉煌却成为现在的羁绊,曾经滇军将领的身份让他在革命队伍中倍受猜忌,只能从事一些宣传和培训的工作。
朱德没有辩解,荣辱不惊,他相信“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有些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朱德就这样不温不火,一直到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后的八一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时,南昌城内有滇军两个团驻守,朱德的工作主要是做情报,利用曾经在滇军中的背景和人脉,了解敌人部署和动态。
主角是正面作战的起义主力是贺龙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20军和叶挺率领的第11军第24师。
朱德不辱使命,把国民党在南昌的兵力配备、布防情况以及指挥官的特点摸得清清楚楚,绘制出详尽的南昌军事地图、碉堡、火力点以及进攻路线。
并在起义当晚,宴请南昌滇军的两个主力团团长大碗喝酒大口吃肉、麻将娱乐,延误敌人的反应,瓦解敌人的战力,保证了起义顺利进行。
南昌起义成功后,8月3日,起义军按照中共中央原定计划,立刻南下广东,向汕头进军。
为什么放弃好不容易占领的南昌城呢?因为当时苏联承诺一旦起义成功,将以海运的方式向中共援助总价10万卢布的装备:15000支步枪、1000万发子弹、30挺机关枪、4门山炮,交接的港口就选在汕头的出海口。
开弓没有回头箭,在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的率领下,主力部队直奔潮汕,一路攻城略地。
而国民党这边,汪精卫得知南昌失守,立即命令前方部队拼阻击,同时调集张发奎、朱培德部火速追赶。
为了防止敌军前后夹击,不被包夹心饼干,在三河坝,朱德奉命率部留守、阻止追兵,提前演绎了一出“集结号”。
朱德率领的留守部队共4000余人,主要是些部队和9军教育团,并非真正的作战部队。
朱德把阻击阵地分成前中后三条线,层次防御,不硬拼加战且退,目的不是击退是迟缓敌军,同时派遣专门一支数百人的队伍昼夜进行骚扰战,不硬拼,搞得敌人风声鹤唳。
最后,硬是用这4000余人硬抗张发奎、朱培德的国军正规军2万余人3天3夜,为主力部队拉开时间和空间。
力挽狂澜当阻击任务完成撤下来时,部队伤亡近半,只剩2000多人,且弹尽粮绝、伤兵甚多。
而且更恶劣的局势是起义军主力在潮汕地区被国民党军打败了,部队溃散,起义军领导层也被打散、被打失联了。
也就是说,朱德带领的这2000多人是南昌起义唯一成建制存在的部队了,从担任阻击的配角变主角,但接下来的局面则是四面楚歌、孤立无援。
有人说:“主力部队都打散了,我们也散了吧。”有的说:“这种局面分散突围是最佳选择。”也有人说:“化整为零、上海汇合,再谋大事。”朱德坚决反对,他知道当时领导的武装力量有限,一旦解散再想组织这样一支队伍那是难上加难;而且南昌起义的部队虽然只剩下这2000多人,但这些人全是经过战火洗礼的,老兵和精英。
对于退路,朱德也想好了,说:“现在情况,我们当避实就虚,离开大道穿越山西,去往湘南农村和山区,敌人防守薄弱的地方,先活下来,联系上中共中央,再蓄势待发。”
朱德的提议获得了在部队里面担任政务和团长的陈毅和王尔琢的支持。
在三人的坚持下,部队迅速收集溃散下来的败兵略作休整后,调转方向,孤军北上,一路冲关200多公里。
他们的行军路线出人预料,极其偏僻,因而一路上未遇到像样抵抗。
此时的这支队伍面临的最大敌人不是国军、民团,而是恶劣的环境和给养。
10月16日到达福建武平时,几乎是弹尽粮绝,无法补充,也无处筹粮,官兵常常饿肚子。
由于医疗设备和药品匮乏,伤病员得不到治疗,哀嚎遍野;越往前走,越临近冬天,单衣草鞋,甚至穿着短裤、赤脚,饥寒交迫,疾病流行。
失望与绝望,行军路线上,不断有人离开,到达江西安远的天心圩时,2500人的队伍只剩下1500多人了,绝大多数是因为悲观离去。
此刻,团以上干部全部加起来也就是朱德,74团参谋长王尔琢,73团政治指导员陈毅。林彪当时也在这支队伍中,那时的他还只是个排长。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在天心圩,稳定军心已经刻不容缓,
朱德把队伍召集起来,首先表示:十月革命前夕也有过黑暗,但最终闪耀欧洲。中国革命也是如此,必将胜利。
接着,宣布去留自愿的原则,最终有800人留了下来。两万人的南昌起义队伍,大浪淘沙,保存下800意志坚定的精兵强将,22年后席卷中原,统一全国。
1955年9月27日,共和国人民解放军授衔,这800人中就走出了十大元帅中的朱德、林彪、陈毅,十大将之首的粟裕,及多位上将、中将等,南昌起义也因此彪炳史册。
湘南暴动1927年底,这800孤军在朱德率领下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进入湖南,跳出了国军的围追堵截,湖南农村有广泛的革命和群众基础,获得补养和发展。
1928年1月,朱德与宜章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孤军归队,部队上下士气高涨。
好事来了挡不住。湖南,国民党李宗仁为打通广西的交通路线,和唐生智发生激战,一时无力他顾;
朱德借机决定“干一票大的”,2月他率部伪装成国民革命军16军第47师,大摇大摆开进宜章县城,全县官吏劣绅不知是计,出城相迎,被朱德摔杯为号,兵不血刃,全部拿下。
拿下宜章县城后朱德恢复红军番号,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拉大旗正式向国军宣战。
国民党派遣最近驻扎的国军独立第3师清剿,第3师师长许克祥亲率一万多人欲速战速决。
朱德这边,半年多的流离失所,好不容易占据了宜章城,情感上,一时都要与来犯之敌决一战。
朱德力排众议,坚决放弃宜章城,避免和6倍之敌陷入阵地战,他对大家说:“我们放弃宜章城不是逃避,相反是为了更好的击败敌人,敌人打败了,宜章城迟早还是我们的。”
宜章城这一战,朱德展现出高超的指挥艺术,他首先退出宜章城后,让许克祥分兵把守,这是敌军第一次分散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