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积贫积弱的意思)-宋代积贫积弱的意思
宋朝,中国,唐宋(积贫积弱的意思)-宋代积贫积弱的意思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清朝学者赵翼指出宋朝“恩逮于百官者,惟恐其不足;财取于万民者,不留其有余。此宋制之不可为法者也。”“民之生于是时者,不知何以为生也。”
认为宋朝“积贫积弱”不仅是传统的主流看法,也是1949年以来大陆史学界的官方看法。20世纪50年代末漆侠在《王安石变法》中说:“积贫积弱不仅是宋封建国家的外部标记,而且透过积贫、积弱的现象,还可以看到宋整个政治经济当中的复杂关系。”这是明确将“积贫积弱”连用来概括宋神宗实施变法的主要社会原因。1962年邓广铭又将这一概括引入《中国史纲要》宋代历史部分的书写,之后1980年《北宋的募兵制度及其与当时积弱积贫和农业生产的关系》还是认为宋朝“积弱积贫”(后来他的观点有所改变)。2006年,项怀诚主编的《中国财政通史——五代两宋卷》中“‘积贫积弱’与财政分配”一节指出:“对整个宋代经济的评价,史学界历来使用‘积贫积弱’一词。”
民国以前的学者如王国维、陈寅恪和胡适等对宋朝评价很高,但他们主要是从文化、思想等方面去评价,并不改变民国以来认为宋朝在财政和军事上“积贫积弱”的主流看法。
海外汉学界确实是推崇宋朝的
海外汉学界则普遍认为宋朝是中国经济、科学、文化等最发达的朝代。日本史学大家内藤湖南在国际上是“唐宋变革论”的提出者,他认为"唐代是中国中世纪的结束,宋代则是中国近代的开始。"对宋朝的评价是比较高的。
受内藤影响的日本学者摅薮内清在《中国-科学-文明》中说:“北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儒学方面兴起了后来被称作宋学或朱子学的新儒学;文化方面,在古文复兴的同时,口语文学也兴盛起来;印刷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而且发行的书籍不仅仅是儒教经典,还有历史书、诗文集等。在这里值得特别一提的是科学书籍的出版发行。可以说,自古以来没有像北宋皇帝那样重视医学的。……总之,在这个文化发达的历史潮流中,有许多惊人的成就。甚至有人认为,北宋时代可以和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以至近代相比。”
李约瑟则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者欧洲的水平。"
德国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一书中说:“宋代中国在重要技术、生产、商业发展方面和总的经济发展方面尤为突出。麦克尼尔认为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中心’……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一书中说:“13世纪的中国……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它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仅仅看作蛮夷之邦。”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东亚研究及历史学教授汉学家伊佩霞在《剑桥插图中国史》一书中说:“11、12、13世纪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
从以上可以看出,海外汉学界的主流看法,至少是不认同宋朝是“积贫”的,对于宋朝是否“积弱”,他们是没有怎么关注的。
为什么中外学界对宋朝的历史地位有如此截然相反的看法?
中国史学界认定宋朝积贫积弱,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自宋代以来,中原王朝就饱受异族欺凌,在对外战争中不断打败仗,甚至赔款割地,而这就是从宋朝开始的,宋朝不但不能像汉唐一样统一传统上的中原王朝国土,还是割地赔款之始作俑者(明朝是例外),饱受刺激的史学家们自然不会给宋朝太高的评价。
二是中国的史学评价体系与西方不同,中国史学界一直以来都是以政治评价为中心,儒家就有史以载道的传统,对于历史一向讲究“春秋大义”,同时也受近代屈辱史影响,过于看重政权正统问题、传统天下秩序、对外战争表现、人物道德评价和政权角力等。而西方学者则自历史年鉴学派以来,就更注重长时段和大区域的整体史,习惯从社会史、经济史、科技史和文化史等方面来评价。他们对于宋朝的变革意义和现代特征相对比较欣赏,评价也就比较高。客观地说,梁启超早就希望中国史学摆脱以政治史为中心的传统理念,但大陆学术界真正完成这一转变还是到2000年后。
三是对唐宋变革的意义认识不足。1910年内藤湖南发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唐宋变革论”,之后日本学者关注这个课题已超一个世纪。内藤认为“唐和宋在文化的质上有显著差异”,政治上则是“贵族政治的式微和君主独裁的出现”。之后宫崎市定等多有赞同,并形成了以传统方法研究中国历史的“京都学派”。陈寅恪先生也有类似的说法,他说“唐代之史可分前后两期,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关于政治社会经济者如此,关于文化学术者亦莫不如此”。
尽管对唐宋之差别,我国古代学者如郑樵、陈邦瞻等早有论述,我国亦代有学者论及唐宋之际的社会变革,但不可否认的是,自改革开放特别是1980年代以来,日本学者相关成果的传入,极大地推动了唐宋变革期的研究。
郑樵《通志》
郑樵《通志》卷二五《氏族略》称:“自隋唐而上, 官有簿状, 家有谱系, 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 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 “自五季以来, 取士不问家世, 婚姻不问阀阅。” 这段名言言简意赅, 不是枝枝节节的史料, 而是高屋建瓴的史论。它准确无误地表明郑樵是个相当标准的“唐宋变革” 论者。
顾炎武对“唐宋变革” 的揭示也是非常深刻的, 但在时间上远远晚于郑樵。
近代夏曾佑则是在内藤湖南之前,已率先提出“唐宋变革” 论。内藤《中国近世史》一书和《概括的唐宋时代观》一文刊行于20世纪初期,而夏氏《中国古代史》一书是其上世纪初年的讲稿。他认为:“自传说时代至周末, 为上古之世;自秦至唐, 为中古之世;自宋至今, 为近古之世。”夏氏与内藤在时代上并无古代与近代之分,夏氏的“近古” 说与内藤的“近世” 论都应当属于近代史学体系规制下的学说。
中国大陆史学界是早就知道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论”的,但他们不知道郑樵早已论述过这个问题,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没人回应这个问题,也就没人能够从“唐宋变革”的角度去看待宋朝。如果以近代国家的观念来看宋朝,则我们确实很容易发现宋朝的优势。
如前,海外汉学界看待宋朝,他们更注重长时段、经济史和科技史等,尤其是他们看待宋朝,是将其与同时期的西欧进行比较,这就凸显了宋朝的优点。至于宋朝败于蒙古人之手,在他们看来就更没什么了,宋朝能抵抗几十年已经比欧洲优秀多了。
真实的宋朝:人均GDP不低,但也确实“积贫积弱”
要确定宋朝是不是真的“积贫积弱”,最好还是我们自己考察一下宋朝实际的经济水平和军事能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