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鴂)-鹈鴂是种什么鸟
称谓,汉语,语言(鴂)-鹈鴂是种什么鸟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鴂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鴂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作者:指点江山
(一)引子:《越人歌》和《维甲令》
1.《越人歌》
古代越人操着一种特有的预言,它和古代汉语是不通的,即《孟子·腾文公上》所说“南蛮鴂(音决 jué 鸟类的一种,如鹈鴂。即“子规”、“杜鹃”。 —编者注)舌”。在古文献中,如《越绝书》、《吴越春秋》、《国语》、《方言》、《说苑》等,保留了一些古越人语言方面的记录。其中以《说苑》记录的《越人歌》最为著名。
宋人歌乐图卷(上海博物馆藏)
在西汉刘向《说苑》一书中,有一篇《善说》,记载春秋时代楚国令尹鄂君子皙在游船上听赏了一位榜枻(音义yì 1.船舷;2.船桨;3.船舵。 —编者注)越人歌唱的生动故事。榜枻越人唱的这首歌,当时曾有汉字来记录,并且做了翻译。
鄂君子晳之泛舟于新波之中,会钟鼓之音毕,榜枻越人拥楫而歌。歌词曰:“滥兮忭(音变bìàn鼓掌。 — 编者注)草滥于昌枑泽予昌州州湛州焉乎秦胥胥缦予乎昭澶(音缠 chán 古代史的地名,在今河南省濮阳县西南。 — 编者注)秦逾惿随河湖”。
鄂君子晳曰:“吾不知越歌,子视为我楚说之”。于是乃召越译,乃楚说之曰:“今夕何夕兮,搴(音千 qiān 1.拔取,如斩将搴旗;2.把衣服提起来。 — 编者注)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顽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
于是颚君子皙乃揄修袂,行而拥之,举绣被而复之。鄂君子晳,亲楚王母弟也,官为令尹,爵为执珪,一榜枻越人犹得交欢尽意焉。
从《说苑》记载得知,《越人歌》的故事发生在鄂君子晳“官为令尹”的时候。据《史记》卷四O《楚世家》记载,子皙是楚共王的儿子,是楚康王(名子招)、楚灵王(名子围)的同母弟。
子皙曾于公元前528年短期任过楚令尹,事在越王夫镡、允常之际。当时楚越之间交流频繁,楚国境内已有不少越人,但越语与楚语还是不通的。所以,鄂君子晳听越歌,必须召“越译”,为他用楚语讲解。汉字记越歌,只能用记音方法。
越人的语言楚人尚且不懂,地处中原黄河流域的华夏族各国的语言预约人差别之大就更不必说了。越语与汉语不同,古代文献多有记载。如《孟子·腾文公》说:“南蛮鴂舌”。鴂舌,比喻语音难懂,如鴂鸟的叫声一样。
《吕氏春秋·功名篇》说:“蛮夷反舌,殊俗异习”。高诱注:“言语与中国相反,因谓‘反舌’”。《太平御览》卷八三九引《尚书大传》记周成王时,“有越裳氏重译而来”。越裳氏见周王,要经过一再翻译(重译),他们之间语言的不通可想而知。
《礼记·王制》也说:“五方之民,言不通,嗜欲不同”。南方的越人当然在“言不通”之列。《吕氏春秋·知化篇》记载吴王夫差将北伐齐国,伍子胥认为“不可”,他说:“夫齐之与吴也,习俗不同,言语不通。我得其地不能处,得其民不得使。夫吴之与越也,接土临境,壤交通属,习俗同,言语通,我得其地能处之。越与我亦然”。说明吴、越两国“言语通”,都使用越语。而与齐国就“言语不通”,因为齐人使用汉语。因此,古越语不同于古汉语是显而易见的。
明 文征明《兰亭雅集》局部
2. 《维甲令》
《越绝书·吴内传》记载,越王句践返国6年后(前484年),向越国人民发出了备战动员令—《维甲令》:
越王句践返国六年,皆得士民之众,而欲伐吴。于是乃使之微甲。维甲者,治甲系断。修内矛赤鸡稽繇(音遥yáo徭、傜的繁写。通常指徭役。 — 编者注)者,越人谓“人铩(音杀 shā 1.古代一种长矛;2.摧残、伤残。 — 编者注)也”方周航买仪尘者,越人往如江也。治须虑者,越人谓船为“须虑”亟怒纷纷者,怒貌也,怒至。士击高文者,跃勇士也。习之予夷。夷,海也。宿之余莱。莱,野也。致之于单。单,堵也。
这一动员令大体已被史官译为汉语,但又努力保留了一些越语词句并译注其大意。只因汉语译文、附注的越语原文对音及译解,三者夹混在一起,所以显得混乱,难以卒读。不过也正因为夹有这些越语注解,才显出这份材料的原始及可信。
春秋时期陈国宛丘之上的歌舞狂欢(南宋·马和之《诗经·陈风·宛丘》图)
(二)古越语词语的表现形式
越语是古老的民族语言,他在2000年前就基本消失了。但是《越绝书》等古籍,还是为我们研究这种已经泯灭了的语言提供了重要线索。《越绝书》载越语词语有:
修内矛赤鸡稽繇者,越人谓“人铩”也。
方周航买仪尘者,越人往如江也。
治须虑者,越人谓船为“须虑”。
亟怒纷纷者,怒貌也,怒至。
士击高文者,跃勇士也。
习之予夷,夷,海也。
宿之余莱,莱,野也。
致之于单,单,堵也。
麻林山,一名“多山”。句践欲伐吴,种麻以为弓弦,使齐人守之,越谓齐人“多”,故曰“麻林多”。
姑中山者,越铜官之山也,越人谓之铜姑渎。朱余者,越盐官也。越人谓盐曰“余”。
从上面《越绝书》的记载,我们得知上古越语的记音“赤鸡稽繇”,即汉语“人铩”(铩,古兵器,即大矛);越语“买仪尘”,即汉语“往如江”;越语“须虑”,即汉语“船”;越语“夷”,即汉语“海”;越语“莱”,即汉语“野”;越语“单”,即汉语“堵(城门);越语“多”,即汉语“齐”;越语“渎”(如铜姑渎),即汉语“灶”或“矿”;越语“余”,即汉语“盐”;越语“朱”,即汉语“官”(如朱余即盐官),等等”。
杨雄《方言》也记载了不少有关越语同汉语不同的资料,如:
大,越语称“濯”,“大也,……荆吴扬瓯之郊曰濯”。
广大,越语称“蔘绥”或“羞绎纷毋”,“言既广又大也,……东瓯之间,谓之蔘绥,或谓之羞绎纷毋”。
热,越语叫“煦锻”,“煦锻,热也。吴越曰煦锻”。
鸡,越语称“刈(音义 yì)鸡”,“鸡,桂林之中,谓之刈鸡”。
爱,越语称“怜职”,“怜职,爱也。言相爱怜者。吴越之间,谓之怜职”。
草,越语称“卉”,“卉,莽草也,东越扬州之间曰卉”。
唐·敦煌莫高窟112窟反弹琵琶壁画
(三)古越语的特点
1. 古越语的语言形态与古汉语不同
古代越族曾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他和古代汉语是不通的。但它是一种什么语言呢?梁启超认为它是“多复音语系,与诸夏之纯用单音语者有所不同”[1]。而林惠祥认为古越语是一种胶着语。
他说:“越语在古时确是大异于北方诸族语言,而质也确实不像一字一音的孤立语,而像是多音拼合的胶着语,因此以北方语言译它每须二三字译一字,且译得很不贴切。
如《左传》说越国人名大夫种(俗称文种),只一字,在《国语》却记作“诸稽郢”三字”,可见越语有些语音很特别,用华语一字不足,三字又太多。这应是由于越语是胶着语,胶着语一个字是和多音胶着而成,不像华语是孤立语,一字只一音。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