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闽读音)-民读音
粤东,方言,潮州(闽读音)-民读音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三、广东闽方言的许多特点是闽语所共有的
以上两部分我们探讨的是粤东方言形成的客观因素。现在再让我们从方言的对应规律来看看粤东方言与闽方言的血缘关系让我们看看粤东方言与闽方言,特别是闽东、闽北方言的共同特征,并以此来进一步证明粤东方言之从属于闽方言,而非派生出闽方言。因为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潮汕话既派生出厦门话等闽南方言,又派生出福州话等闽东方言和建瓯话等闽北方言。
首先,让我们看看闽语中最早的底层语词——吴越语和楚语词,试各举若干例为证:。,《方言》卷四:“?谓之袖。”晋·郭璞注:“衣,江东呼。”今闽方言多谓衣袖为手。福州音[ts‘iuuoη],厦门话、潮州话均为[tsiueη]。敦,《尔雅·释丘》:“丘一成为敦丘。”郭璞注:“今江东呼地高堆者为敦。”字后来写作“墩”,《广韵》:“墩”,平地有堆;都昆切。今闽方言多谓小山包为墩,可说“涂墩”(土堆)、“沙墩”等。福州、建瓯音[touη],厦门音[tun],潮州音[tuη]。据福建省55县市地名普查资料统计,带墩字的地名多达433处。在台湾省、台中县后里乡有墩东、墩西、墩南、墩北等村。在广东汕头市,有东墩、北墩等乡。
如果说,粤东方言的基础是秦代戌卒及其后裔形成的,那么,就很难解释潮汕方言与闽东、闽北方言一样,曾接受过吴楚语的强烈影响的这种现象。
其次,让我们再看看古汉语的例子。有些人认为粤东方言中保留了一些先秦至两汉的语音特点和词汇成分,就以此来证明粤东方言直接来源于中原汉语而与闽语没有关系。其实这也是偏见,闽语区的大部分居民也是从中原地区移民而来的,因而不管是闽东、闽北还是闽南,基本上都保留着相当多的古音特点和古语词。我们以著名闽语学者黄典诚《闽语的特征》与粤东方言和海南琼文话比较,发现粤东话与海南话所保留的古音特点和古语词基本与其一致. 。
注释:
(1)见黄
《粤东方言的形成及其有关总是的探测》(载《广东社会科学》1990年第2期)等文章
(2)此条资料黄文引自范著《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一编239页(人民出版社1964年8月第4 版)。
(3)转自黄赞发《潮汕先民初考》。(载《汕头文史》第二辑,1985年)。
(4)详细的移民史统计资料,可参阅黄挺、杜经国《潮汕地区人口的发展》(唐——元部部分载韩山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第1期,明代部分载《潮学研究》第4辑)、叶恩典、丁毓玲《浅析明清时期闽南人向粤东地区的移动》(载《潮学研究》第3辑)。
(5)参阅《潮汕先民初考》、《澄海百家姓》(澄海县县志编委会办公室编印,1990)、《翁尚书墓志铭》、《潮州仙都林氏族谱》等资料。
(6)戴文引自其1988年大学毕业学士论文手稿。
(7)梁文载《方言》1986年第2期。
(8)李文为作者提交第二届闽方言学术研讨会论文。
(9)参阅李新魁《广东闽方言形成的历史过程》(载《广东社会科学》1987年3期)
(10)黄典诚文载《泉州文史》第8期(1985年)。
(11)周文载《厦门大学学报》1989年第1期。洪文为作者提交第二届闽方言学术研讨会论文。
(12)参阅《明本潮州戏文五种》(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及曾宪通《明本潮州戏文所见潮州方言缀述》(第二届闽方言学术研讨会论文)。
(13)本部分资料转引自李如龙《闽方言的古楚语和古吴语》(第一届闽方言学术研讨会论文)。
(14)黄典诚文载《方言》1984年第3期。参阅陈章太、李如龙《论闽方言的一致》(载《中国语言学报》第一期)。
本篇文章来源于网络
由本公众号汇总收集整理
我们尊重原创,
版权属于原作者,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
我们只是资源搬运工,部分文章如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
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处理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