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内侧丘系(内侧丘系交叉)
脊髓,感觉,丘脑内侧丘系(内侧丘系交叉)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神经干型感觉障碍特点
1)神经干型感觉障碍的范围,与该神经干所支配的区域相吻合,在支配区内各种感觉均有障碍。
2)在感觉障碍区内常伴有自发疼痛、麻木或其他感觉异常。
3) 由于神经干所支配的感觉区的边缘部多与邻近的神经干所支配的区域互相重叠,故在某一神经干病变时,其感觉障碍区的范围常常较正常的支配区为小,并且感觉障碍的程度亦不一致,病变的中心区感觉消失,周边区感觉减退。
4)在感觉障碍区内可同时有运动障碍、肌肉萎缩、反射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神经从有颈丛、臂丛、腰丛、骶丛。当任何一个神经从发生病变时,就会在该神经丛所支配的区域内出现与神经干损伤相似的症状:
▲ 神经丛型感觉障碍特点
1)在该神经从所支配的区域内出现各种感觉减退或消失。
2)在感觉障碍区内伴有自发疼痛、麻木及感觉异常。
3)感觉障碍的范围小于该神经丛分布的范围。
4)在感觉障碍区内有肌力减退、肌肉萎缩、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
2.后根病变(图6-710):
后根由脊神经节的中枢支组成,可传导各种躯体感觉和内脏感觉冲动,并呈节段分布,后根病变时,出现根型感觉障碍,其特点如下:
当后根受炎症刺激或肿物压迫时,可出现受损的后根支配区内出现疼痛,称为后根痛。后根痛多很剧烈,疼痛沿脊神经后根的支配区放射,在四肢表现为条带状疼痛区,在躯干部表现为环带状疼痛区。后根痛的特点是可同时出现脑脊液冲击症;即当患者咳嗽、喷嚏或用力憋气时可诱发疼痛或使疼痛加重。如后根病变侵及脊髓神经节时,尤其当带状疱疹毒病侵及时,可在相应节段的皮肤、黏膜上出现带状疱疹。
主要表现为该神经根所分布的区域一切感觉消失或减退。但由于相邻神经根在皮肤的分布是相互重叠的,因而单一神经根损伤时,往往查不出客观的感觉障碍。后根破坏感觉障碍的分布,在躯干如为双侧呈环形,单侧呈半环形,在四肢呈条带状。
由于脊髓前、后根相距甚近,故后根病变时常累及前根出现前根损害的症状及体征,如相应支配区的肌力减弱、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及浅反射减弱或消失、肌肉萎缩、肌束震颤以及节段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
3.后角病变(图6-79):
后角接受由后根传来的痛、温觉纤维和粗略触觉纤维。后根纤维分为内、外侧两部,内侧部为粗有髓纤维,越过后角尖端进入后索,组成薄束和楔束,其中传导粗略触觉的纤维上升2~3个节段后进入后角,终于后角固有核(传导精细触觉的纤维沿后索上升)。外侧部为无髓纤维和细有髓纤维,在后外侧束内上升1~2个节段后进入后角,终于固有核,传导痛、温觉。所以后角固有核是传导痛、温觉和粗略触觉的第二级神经元的细胞体。
后角病变时,可出现病灶同侧肢体节段分离感觉障碍,即痛、温觉消失,触觉减退,深感觉正常,也称为浅感觉分离现象。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后角刺激病变也可产生疼痛,但较根疼痛轻。此外。由于浅部感觉传入纤维在脊髓后外侧束内上升1~2个节段后终于后角细胞,所以后角病变时,痛、温觉障碍的水平往往较病灶平面低1~2个节段。
4.白质前连合病变:
痛、温觉及粗略触觉纤维在后角中继后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至对侧,组成脊髓丘脑侧束和前束。在交叉处,脊髓丘脑侧束的交叉纤维位于后部,脊髓丘脑前束的交叉纤维在其前方,所以当中央灰质和白质前连合病变时(如脊髓空洞症),首先侵犯脊髓丘脑侧束的交叉纤维,出现痛、温觉障碍,进一步累及脊髓丘脑前束的交叉纤维而产生触觉减退。由于深感觉及精细触觉纤维无损,故深感觉及精细触觉完全保存。所以脊髓白质前连合病变时,由于损伤两侧的交叉纤维,影响两侧肢体,故出现双侧的、对称的、节段的痛、温觉障碍,而触觉大致正常。深部感觉完全正常。亦称为深、浅感觉的分离现象。
5.感觉路(传导束)脊髓部病变:
如前所述,当脊神经后根及脊髓后角、白质前连合病变时,均可引起节段的感觉障碍,即感觉障碍的范围仅限于病变节段的相应支配区。而感觉路(传导束)脊髓部病变时,则在病灶平面以下的肢体都发生感觉障碍,感觉障碍的范围广泛,此即所谓传导束型感觉障碍。
在脊髓部主要有三种感觉传导束向中枢部传导。一是痛、温觉,通过侧索中的脊髓丘脑侧束传导;二是触觉,通过脊髓后索及前索中的脊髓丘脑前束向上传导;三是深部感觉,通过后索传导。在脊髓病变时常常同时损伤三个传导束或是损害1~2个传导束,现分述如下:
脊髓丘脑侧束是传导对侧肢体痛、温觉的感觉传导路,脊髓丘脑侧束在脊髓内的排列次序是自外向内依次为骶、腰、胸、颈。故脊髓丘脑侧束发生病变时,主要表现为病变水平以下对侧肢体的痛、温觉减退或消失。由于病变的部位不同,即有来自髓外的病变或来自髓内的病变(尤其是占位病变),其感觉障碍起始部位及发生发展的顺序均有所不同。
1)来自脊髓髓外的病变,尤其是来自脊髓侧方的脊髓压迫症,其痛、温觉的障碍首先出现在病灶对侧的骶神经分布区,以后随着病情的加重,压迫由外向内扩张,感觉障碍逐渐上升至腰段神经分布区,再后上升至胸段分布区,最后上升至颈段神经分布区,直至病灶以下为止。此即所谓的上升感觉障碍,是髓外硬膜内脊髓压迫症感觉障碍的特点。例如左侧颈4脊髓水平的占位病变,会出现右侧颈5、6以下的痛、温觉障碍。在病变进展的过程中,痛、温觉障碍先从骶神经分布区开始,以后逐渐上升至腰神经分布区。此时,在疾病发展的过程中。根据痛,温觉障碍的发展形式。只能起到定位的作用,而不能准确地提示病变的上位水平。因此,神经根痛是髓外硬膜内占位病变的定位诊断的重要依据。例如左侧颈髓4的侧方占位病变,一方面会出现左侧的颈4神经根疼痛,同时会出现右侧骶神经分布区的痛、温觉障碍,并且逐渐向腰、胸神经支配区扩展,从这一侧(左颈4)有神经根痛及对侧(右)有自骶神经分布区开始呈上升痛、温觉障碍的临床表现,便可以分析出左侧颈髓4 有脊髓压迫症的可能。
2)来自脊髓髓内病变(肿瘤)时,则出现一侧或双侧自病灶水平以下开始的由上向下发展的痛、温觉障碍,称为下降感觉障碍。甚至当病变已经发展到晚期,还可能遗留尾骶部的痛、温觉正常区,这是诊断脊髓髓内肿瘤的重要依据。
后索含有薄束和楔束,是传导深部感觉与精细触觉的纤维束,由后根进入脊髓的后索,不交叉直接在本侧后索内上行。后索损害时,可出现病灶以下同侧深部感觉障得(减退或消失)及轻度触觉障碍。同时出现感觉共济失调和闭目难立征阳(图6-78)。
又称脊髓半离断(Brown-Sequard)综合征。表现为病变以下同侧出现中枢肢体瘫痪及深感觉障碍;病变以下对侧出现痛、温觉障碍;病变水平的同侧出现节段各种感觉障碍;病变水平的同侧上方出现节段感觉过敏带(图6-8)。
上一篇:(天使妹妹)-天使妹妹攻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