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马上封侯的寓意 马上封侯的寓意是什么意思
猴子,封侯,李时珍马上封侯的寓意 马上封侯的寓意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马上封侯的寓意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马上封侯的寓意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作为一个历史学者,我觉得应该把古人留给我们所有的材料,文字与非文字的材料,通通纳入视野和思考,才能较全面地掌握和了解古人想些和做些什么。今天的正题,无非是把我前面讲的,借用一个题目——玉皇大帝为什么封孙行者为“弼马温”?作点说明。如果听完,大家心中有了一个具有纵深、较为立体的孙悟空,我的努力就不算白费了。
首先,这个问题和中原农业社会与草原游牧民族的文化互动有关。我将从明清时代往前追溯,谈谈这个大家熟悉的故事背后,会有怎样一段长远复杂的历史,又如何利用文字和非文字、视觉或者说图像的资料,去勾勒这一段历史尚可考知的几个方面。
大家都知道玉皇大帝封孙行者为“弼马温”见于吴承恩的《西游记》。孙悟空大闹天宫,玉皇大帝很伤脑筋,打算给他封个官儿,免得他再胡闹。天庭里有很多马没人管,玉皇大帝决定让孙猴子来管马,给个官衔叫“弼马温”。中国历朝历代从来没有一个官叫弼马温,吴承恩怎么会诌出这么个官儿?
其实吴承恩不是瞎掰胡诌,有他的根据。“弼马温”是谐音字,就是“避马瘟”,避免马得瘟疫。因为在他的时代,人们普遍相信猴子能保护马、牛等牲畜不得瘟疫。大医家李时珍和吴承恩的时代相近,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卷五十一“猕猴”条下说:
养马者厩中畜之,能辟马病……时珍曰:“《马经》言:马厩畜母猴,辟马瘟疫。逐月有天癸流草上,马食之,永无疾病矣。”
李时珍为证明养猕猴能避马病,特别征引了一部《马经》。据《马经》说,在马厩中养母猴,马吃了流有母猴经水的草,可以不生病。这部《马经》来历不可考,必然比李时珍的时代要早。
此外,稍晚于吴承恩,在谢肇淛《五杂俎》卷九,明确提到《西游记》中玉皇大帝任命孙行者为“弼马温”的理由:
置狙于马厩,令马不疫。《西游记》谓天帝封孙行者为弼马温,盖戏词也。
所谓“狙”就是猿猴。“盖戏词也”是说吴承恩借谐音在搞笑。吴承恩诌出“弼马温”一职,虽搞笑,却非没有道理。因为那时的人相信在养马的地方养猴,马就不会得病染瘟疫。《明史》卷八十二《食货》六“上供采造”条有弘治十五年(1502)为减费,命令光禄卿:
放去乾明门虎、南海子猫、西华门鹰犬、御马监山猴、西安门大鸽等,减省有差,存者减其食料。
由此可见,猴能防马病不是李时珍一人一时的认识。明代朝廷里,在养御马的地方也养有山猴。朝廷为了减省开支,才把畜养的各种禽兽放生或减少它们的饲料。
以上举的是文献。再举些实物资料。二〇〇八年我到南京博物院参观,在进博物院前的通道右手边有栽满花木的庭院,其中排放着很多明清时代的拴马石柱。柱头上不少雕刻着猴子。
二〇一一年,我在西安碑林一个院落里也看到大批拴马石柱。它们都是从陕西农村收集来的。石柱上也有猴子,背后甚至刻出一条长长的尾巴,可以保证是猴子无疑。二〇一二年,我从五台山回到太原的时候,在一家饭馆—宝晋会馆前看到一排拴马石柱。柱头都是猴子,系着红绸。饭店主人大概仍然相信猴子能防“宝马”车染车瘟。古为今用一下,就将古老的拴马柱排放在今天的停车场旁边了。改稿期间,承侯旭东兄惠赐他前一年在广州广东美术馆院子里拍摄到柱头有猴子的拴马柱,和其他各地看到的非常类似,可见分布之广。
猴子能够防止马得瘟疫的想法也传到了日本。十三世纪镰仓时代“一遍圣绘”绘卷上就可以看到马厩柱子旁边有一只猴。另一个在滋贺《石山寺缘起》绘卷第十七纸上,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养牛、马的地方拴着一只猴子。日本这方面的资料还有很多,不去多说。
避马瘟说溯源何时东传到日本,我没多考究。但似乎应该早于明代。明以前,是否还有线索?先引三条宋代的文献资料。北宋许洞《虎钤经》卷十“马忌”条说:
养猕猴于坊内,辟患并去疥癣。
北宋梅尧臣有《和杨高品马厩猢狲》诗:
尝闻养骐骥,辟恶系猕猴。
南北宋之间,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下“马医”条:
故养马家多畜猴,为无马疫。
如此看来李时珍《本草纲目》所引的《马经》必早有渊源,追到宋代都有可能。
不但有文献,还有图像资料。故宫博物院藏有唐代的《百马图》。图录中标注的是唐代绘画。据我了解,艺术史家多认为所谓唐代的绘画,实际很多是宋代的摹本。无论它是唐画或是宋画,这幅《百马图》很有趣。图上画有很多马匹以及养马的场景。请大家注意在画面左侧,喂马的草料旁边有个柱子,上面拴着一只猴子。我相信以往研究《百马图》的学者会去注意马,大概很少注意这只不起眼的猴子吧。
一九八一年内蒙古库伦辽墓曾出土保存完好、规模宏大的壁画,其中一匹由人牵着的骆驼背上载有一只描绘清晰的猴子。辽墓中这种骆驼载猴的画面不是孤例,可往前追到唐代。
二〇一一年九月,我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看到一件唐三彩的骆驼。这件骆驼陶俑出土于陕西醴泉县唐麟德元年(664)郑仁泰墓。骆驼的背上有一只猴子,除了大眼突吻的面部特征,还能确定它形象的是尾巴。虽然尾巴有点短,但由尾巴可以确认这是猴子无疑。看来猴子不只防马病,猴子对牛、马、羊、骆驼等都具有神奇的保护作用。
这样的想法应该可以上溯到西汉。一九九九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河南永城黄土山发掘出时代属西汉中晚期,推定墓主为诸侯王后的二号墓。在一件陪葬雕饰极精美的铜质车盖柄箍上,有错金银的各种动物及狩猎纹饰。纹饰中有一奔走中的骆驼背负着刻画十分明确清晰的猴子。这件车器的纹饰繁复多样,我没法证明猿猴和骆驼在这一纹饰脉络里必有什么特定的寓意,但它们这么早就被联系在一起,似乎不好说是纯出偶然。
不论骆驼或马,单说资料较多的马。最少唐代的文献也指出猴可助马消百病。唐末五代的韩谔在《四时纂要》中说:
常系猕猴于马坊内,辟恶消百病,令马不患疥。
再往前追,可以追到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术》曰:常系猕猴于马坊,令马不畏,辟恶,消百病也。
至此,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贯穿唐宋明清,猴能防马病的说法,至少可以追到北魏。钱锺书先生在他的《谈艺录》中说:
猴能使马、羊无疾患,其说始载于《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第五十六》“此二事皆令马落驹”句下有注:“《术》曰:常系猕猴于马坊,令马不畏,辟恶,除百病也”;又《养羊第五十七》“羊脓鼻口颊生疮”节下有注:“竖长竿于圈中,竿头施横板,令猕猴上居;数日,自然差。此兽辟恶,常安于圈内,亦好。”后世似专以猴为“弼马温”,而不复使主羊事。(《谈艺录增订本·补正》,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一九八八年,页51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