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匠人营国 考工记匠人营国思想
都城,皇城,洛阳匠人营国 考工记匠人营国思想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匠人营国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匠人营国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历代王朝无不有其都城,就是偏霸称雄以及倏起倏落的政权,亦无不对其都城多所经营。其中历年悠久的都城皆能颇见规模,为当时国内最为宏大而重要的城市,甚至为域外方国所称道,不容不为之论述。前文已对商周及春秋战国的都城作了论述,这里当赓续探索,以竟全功。
这里应该顺便提及:城市作为重要的都城,在其作为都城的时期,对于政治、经济以及其他方面都有密切的关系。这些在前文论述历史政治地理、历史经济地理、历史军事地理和其他篇章时都曾经先后作过说明,这里只就其营建和演变进行探讨,区区此意还盼有以谅之。
一、秦咸阳城和汉长安城
秦以咸阳为都城,远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始作成阳,筑冀阙,并徙都于其地。在此以前咸阳并未设县,可能是在乡或聚落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咸阳南濒渭水,北据高原。秦孝公始筑咸阳时,当是近渭水而未攀登原上。咸阳作为统一王朝的都城是由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开始的。这一年始并天下,就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这就使咸阳突然扩大起来。咸阳濒于渭水,咸阳扩大,自然会向渭南发展。当时所作的诸庙及章台、上林就皆在渭南。秦每破诸侯,就写放其宫室,作于咸阳北坂上。后来项羽破秦,焚毁咸阳。迄今北坂上犹有烧成红色的高土堆散布其间,当是焚毁宫殿的残迹。项羽所焚毁的仅是渭水之北的咸阳,并未触动渭南各处,故阿房宫和兴乐宫皆成为汉长安城建筑的一部分。兴乐宫后改为长乐宫,为汉时一些太后安居之所。
现在考古发掘,对于咸阳遗址多费功力,可是迄今未发现咸阳城墙,引起了一些议论。早年秦献公以栎阳为都时,就在那里筑过城墙,此事明见于《史记·秦本纪》的记载,自是确有其事,奈何献公之子孝公始作咸阳,就忽略城墙的建筑?秦始皇扩大咸阳时,据说:“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徐广解释这座雍门,说是在高陵县。张守节《正义》又说是在唐时的岐州雍县东。秦始皇在雍门之东建筑殿屋复道周阁,以居所得诸侯美人,以雍门在高陵县,已属不经,更何得远至雍县。以雍县作解释,殆以雍门、雍县皆以雍相称,因而附会成文。雍门既临渭水,自应是咸阳的南门。雍门不仅南临渭水,而且近泾水。《三辅黄图》亦曾征引“自雍门以东至泾、渭”之说,其下即接着说到“渭水贯都,以像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事。渭桥规模宏大壮丽,为当时所少有,则由咸阳至渭桥当亦有门。可能就是雍门。后来汉长安城亦有雍门,就在渭桥之南偏西处,当是因秦时故称,移其名于渭桥之南,以显示渭桥与雍门的关系。如此说不误,就足以证明秦咸阳本来是有城的。
秦咸阳城为项羽焚毁之后,代之而起的是汉长安城。汉朝以关中为都,是经过一番争议的。都城建在关中什么地方,争议之中没有提到,至少不是秦时旧都栎阳。项羽所焚毁的咸阳,只是渭水以北的部分,并没有触动渭水以南的宫殿。渭水以北的咸阳城无由恢复了,只好利用渭水以南的宫殿,以此为基础再行扩大。因而兴乐宫在当时就居有重要的地位,后来未央宫就在兴乐宫之西建筑起来。兴乐宫不久改名为长乐宫。长乐、未央两宫就成为汉朝决定大政方策的中枢要地。
汉长安城位于渭水之南,龙首山下。龙首山就是后来的龙首原。城濒渭水,筑城之时不免因水而曲折。城倚龙首山,山麓也难得整齐划下。未央宫和长乐宫皆在长安城内的南部,建筑未央宫时还曾削凿了龙首山的北面突出处。就是这样,长安城南北两面城墙就不免多有曲折。当时有人对此多所夸耀,说是城北墙颇像天上的北斗,南墙也颇像天上的南斗,这就使长安城有了斗城的称号。长安城西城墙临近谲水,也有点曲折,最显著的是西北城角向内偏斜。不过较之南北两面城墙还要算是较为端直的。据《三辅黄图》引《汉旧仪》说:“长安城中,经纬各长三十二里十八步。”近年考古工作实际测量,汉长安城总面积约36平方公里[323]。
汉长安城四面共有12座城门,每面3座。东出南头第一门为霸城门,亦称青城门,或曰青门,亦名青绮门。第二门为清明门,亦称藉田门,或曰凯门,亦名城东门。北头第一门为宣平门,亦称东都门。南出东头第一门为覆盎门,亦称杜门,或曰端门。第二门为安门,亦称鼎路门。南出西头第一门为西安门,亦称便门,也就是平门。西出南头第一门为章城门,亦称光华门,也有称之为便门的。第二门为直城门,亦称龙楼门,本来是称为直门的。北头第一门为雍门,本名西城门,民间一般称之为函里门。北出东头第一门为洛城门,亦称高门。第二门为厨城门。西头第一门为横门,亦称光门。其中宣平门、霸城门、西安门、直城门近年都经过考古发掘,所得与文献记载相同。
按照以前的旧例,城之外还应有郭。汉长安城东出北头第一门宣平门,亦称东都门,其郭门亦称东都门。北出西头第一门横门,其外郭有都门和棘门。东都门为逢萌挂冠处。都门和棘门亦见《水经·渭水注》,应该是确实的。按照郭的本义,是筑在城外,环城筑起来的。汉长安城北濒渭水,西濒谲水,相去不远,其间是无地再筑郭的。城门之外有郭门,当是城门之外有郭,而这样的郭只限于城门附近,就是邻近的城门之外的郭,也是不互相连接的。因而这样的郭不能估之过大。有人认为当时的郭是很大的,有很多的人家,这样多的人家竟多到占当时城内所有人户的很大部分。这样过于夸张,是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现在西安城四门之外都有郭,每门之郭的广狭大小各不相同。各门之外的郭都有郭门,习俗改称稍门,含义还是一样的。这虽是后世的情形,溯其渊源,可能是汉代的旧规沿袭下来的。
汉长安城和其前代的都城一样,宫殿衙署占主要的位置。未央宫周回二十八里,长乐宫周回二十里,规模最为宏大。未央宫之北为桂宫和北宫。桂宫在西,北宫偏东。桂宫周回十余里,北宫周回十里。此外还有一座明光宫,位于长乐宫之北,规模也相当宏大。按照汉代制度,都城周围京畿之地,称为三辅,就是京兆尹、左冯翊和右扶风。三辅地域西起陇坻,东至于黄河,更东至于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市北),可是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的衙署却都在长安城内。长安城内的八街九陌,一百六十闾里,还有九市,皆归长安县管辖,长安县为京兆尹属县,当时长安城只设置这一长安县。
当时所谓的八街九陌和一百六十闾里的具体名称,后来也难得考覈齐全。九市则分列于横桥大道的东西,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这些市夹横桥大道,市楼皆重屋。横桥就是横门外的桥。横桥大道当在横门之内。这是主要的市区。杜门大道南有旗亭楼,也是一个市区。杜门就是长安城南出东头第一门,已见上文。有人说杜门大道不应在南出东头第一门,因为那座城门本来是称作下杜门,杜门应是北出东头第一门,也就是洛城门的异名,因而杜门大道应在洛城门里。这是错误的说法,不足为信[324]。杜门大道在杜门之南,能够成为繁荣的市,并不是没有原因的。汉时为了运输山东的粮食供应都城,曾经开凿过一条漕渠,引昆明池水,经过长安城的东南,再越过霸水向东流去。杜门近漕渠,故杜门大道能够繁荣起来。说者不明这中间的道理,因而也就把杜门的名称给否定掉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