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鞌之战原文及翻译)-鞌之战原文及翻译
晋国,齐国,国君(鞌之战原文及翻译)-鞌之战原文及翻译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鞌之战原文及翻译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鞌之战原文及翻译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齐国佐不辱命》前传:晋齐的鞌之战
《齐国佐不辱命》是齐国战败后的谈判情景,那现在来看看齐败阵于晋的这一战,鞌(安)之战。
参与者:齐国、鲁国、卫国、晋国。
先是齐国打了鲁国,鲁国输了向卫国求救,卫国又向晋国求救。这样,晋国才出兵帮鲁、卫对抗齐国。
其实晋国执政大夫郤克对此次出手,也是正中下怀,他一直憋着这口气要教训齐国呢。
这次战役中还满多趣事的。
齐顷公自觉是能够重振先祖齐桓公霸业的人才,所以很是霸气,一大早就叫嚣:
“去打败了晋军再回来吃早饭吧!”
他昨晚说不定已经夜宵饱腹,所以现在兴奋不吃早饭就去打仗可能没关系,只可怜那些跟着国君上战场早上可能连个馒头都没时间啃的士兵。HIGH起来的齐顷公连盔甲都不给马套一件,就上了战车。
晋国那边情况也不容乐观。冲在前面的主将郤克被箭射伤,血哗哗地都流到脚跟了。他跟身边的人说:
“我受伤了!”
意思是,要不先回去帮我料理一下伤口吧。
与郤克同车的有两个人,一个是解张,负责驾车,一个是郑丘缓(复姓郑丘),是右护卫。
之前说的公子重耳当上晋文公后忘了给介之推封赏的事,当时提到一个情节,介之推的乡人为他鸣不平,写了一封信挂在城墙上。这个写信的乡人就是解张。
这两人见郤克受伤喊痛,于是跟他斗惨,苦苦地教育他:
“交战一开始,我的手和肘就都被箭射穿,我把箭杆折断继续驾车,我的血都把左轮染红了也不敢说什么,晋军将士都由我们这辆车引领前进,怎能轻易后退!本来嘛,上了战场的人就不应该想着要活着回去,
病未及,吾子勉之。
受伤而已也还没啊,您还是忍耐努力吧!”
“我做个右护卫也不容易啊,你知不知道每当战车到了危险难行的地方,我都要下车以人力推车,何曾不是把生置之度外呢?”
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就像华妃娘娘在说:
“小样,别矫情了。”
这等不怕的先锋,驾马狂奔,战鼓不绝,带领晋军击败了齐军,还追赶着溃不成军的齐人,把华不注山绕了三圈。
再看看另外一辆同为晋国的战车,光景完全不同。韩厥开战前晚,梦到老爸交待他明天不要站在战车的左右两边。所以上了战车,他一直站在中间驾车。本来他应该站在左边的。
之后齐顷公的驾车者邴厦建议齐顷公射韩厥,齐顷公说:
“他是君子,不能射他。”
于是改了目标,把韩厥的左右护卫都射了。
额,韩厥是君子没错,可是战场上这么讲究,您这是要追随宋襄公的步伐而去吗?
后来韩厥遇到失去战车的战友,就让他同乘一车。这个战友每每站到左右两边时,韩厥都会用手肘撞他,拉他站在自己身后,以免他无辜中招。
就在韩厥弯腰扶正已的右护卫时,齐顷公车上的右护卫,逢丑父,趁机和齐顷公交换位置和外衣,万一被俘时,可以保护主君。
果然,齐顷公战车外侧的两马被树木绊住时,韩厥抓住了这一车的人。也是因为前一晚逢丑父不小心被蛇咬到手臂,所以现在没力气去推车的缘故。
韩厥没见过齐顷公的样貌,于是逢丑父就假装是齐顷公,把齐顷公当作右护卫,吩咐他为自己去取水来解渴。
真正的齐顷公就这样逃脱了。
是不是太容易了点?要不怎么说韩厥是君子呢,他抓到齐顷公这一行人时,由于君臣有别(虽然是敌对国),又下跪又磕头又送礼的又解释的,谨守君臣之礼,生怕怠慢了君主级别人物,齐顷公能在他手下逃走亦在情理之中吧。
韩厥押着“齐顷公”回到军营里见郤克,郤克一眼就认出他不是齐顷公,便要杀了逢丑父。
逢丑父说:
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
有一于此,将为戮乎?
从今往后再也没有愿意替代君主受难的人了,
现在这就有一个,还要被杀掉吗?
是啊,要是杀了逢丑父,岂不是告诉天下人,以后护着主人都不会有好结果,恐怕将士们要寒心啊。
于是放了逢丑父。
齐顷公到底还是败了。晋景公在邲之战时战败,成全了楚庄王一鸣惊人的霸业,这次的鞌之战,算是晋国翻身了。
至于韩厥,之前在讲赵氏孤儿的时候提到过。由于他父亲早,年幼时就被赵衰收养,受赵家养育之恩,成人后骁勇善战、刚正不阿,年纪轻轻就备受权倾朝野的赵家重用。就算毫不留情地杀了赵盾和郤克闹事的亲信,赵盾和郤克也不敢怪责他,反而嘉奖他的正直。
在赵氏一族被赵庄姬和栾书、郤锜(戏齐)陷害时,他坚决不肯对赵家出兵,后来抓住机会劝晋景公恢复赵氏孤儿赵武的家族爵位,也是对赵家做了决定的援助。
有些赵氏孤儿的版本里,为了塑造惨烈的情节,把韩厥写了,就绝对是杜撰的,因为韩厥一生仕途历经晋国五朝国君,从荒唐晋灵公到英才晋悼公,在晋悼公时期成为最高执政大臣,怎么可能在晋景公时就去。
春秋末期,战国初期,这个赵氏和这个韩氏,加上魏氏,三家分晋,成就了战国七雄的格局。战国七雄之中,三雄出自原本的晋国。唉,晋国真是可惜了。
其实从晋文公开始到国家被瓜分,晋国从来不缺顶尖人才,而且还是一打一打地出现,只是差不多都玩政治做了权臣,内斗过盛,真真是浪费。
还有那几个智慧才能都举世无双的国君,却一个比一个短命。这笔帐真的要跟老天爷算一算了。
*《齐国佐不辱命》前前传:萧同叔子的笑
萧同叔子,也作萧桐叔子,萧国国君名字叫桐叔,“子”是指他的孩子。萧同叔子,就是指,萧国国君嫁到齐国的那个女儿。
奇怪的是,没有使用这个女人婚嫁后随老公齐惠公改的名字,而还是称呼她为谁谁的女儿,大概是因为她身份地位低吧。
《史记》里的《齐太公世家》和《晋世家》都提到这么一件事。鞌之战的导火索。
《齐太公世家》:
(齐顷公即位)六年春,晋使郤克於齐,
齐使夫人帷中而观之。
郤克上,夫人笑之。
郤克曰:“不是报,不复涉河!”
归,请伐齐,晋侯弗许。
齐使至晋,郤克执齐使者四人河内,杀之。
八年,晋伐齐,齐以公子强质晋,晋兵去。
十年春,齐伐鲁、卫。
鲁、卫大夫如晋请师……
《晋世家》:
(晋景公即位)八年,使郤克於齐。
齐顷公母从楼上观而笑之。
所以然者,
郤克偻(楼),
而鲁使蹇(捡),
卫使眇(秒),
故齐亦令人如之以导客。
郤克怒,归至河上,
曰:“不报齐者,河伯视之!”
至国,请君,欲伐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