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许字的拼音怎么写的 勖字的拼音
联大,我的,英文许字的拼音怎么写的 勖字的拼音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许渊冲参军期间拍摄图。
1 月19 日,星期四
上星期四第一堂课,叶柽老师走上讲台,一声不吭,在黑板上写了作文题目:What I Like。我学林语堂《有不为斋》 的写法,但学得不好,大有画虎不成之慨。但我想还是画虎好些,因为画虎不成虽然类犬,但慢慢地总会画得像虎的;而刻鹄就是成了,也不过是鹄而已。
昨晚计划今天有什么功课的时候,忽然想到今天也许又得作文了。果然,今天第一小时,老师走上讲台,一声不吭,又在黑板上写下了作文题目:Why I Came to College。我想到今天要作文,但并没有预备,不是懒,却是想认真地练习自己一小时内写一篇短文的能力。
军训科目班战斗教练,使我记起南昌西山三个月的丘八生活。奇怪!那时以为最苦的生活,现在却也觉得别有风味。主观的痛苦,客观也许是美丽的,有如一幅美丽的图画,如果你置身于美丽的最高点,再来环看四周的风景,自然不如旁观更美。
1 月20 日,星期五
校门口有两条路:一条是公路,一条本来不是路,因为走的人多了,慢慢地也成了路。现在走那路的人更多了,但是谁也不知道谁是磨穿鞋底走酸大腿的开路者。
我不喜欢走那条路,因为大家都走那条路。
我喜欢一个人走我自己的路,在虔南,在赣州,在吉安,在永泰,我都有我喜欢走的路。——特别是永泰,在黄昏,在雨晨,在有月的夜,在无月的夜,如果有人能把我的影子,我的足迹,在河堤畔的,在公路上的,在石道中的,描绘下来,那对于我是些如何美丽的梦啊!
我过去喜欢一个人走我的路,我现在也喜欢一个人走我的路,我将来还喜欢一个人走我的路。
1 月22 日,星期日
在朝阳撒下的树影里,在古木参天的大道上,我独个儿走到大观楼去。在路上,信步走着,信眼看着,啊!多妙的风景啊!尤其是路旁的那条小河,简直太像永泰去大观桥的那条了,而它也是到大观楼去的。多巧啊!名既相同,实也相仿,真使我怀疑是造化有意要把我推到回忆之谷里去了。
到大观楼,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一湖春水,两岸帆影,真想登高望远,但再一看楼门高锁,只好望洋兴叹了。于是坐上一叶扁舟,放乎中流,任其东西。想起南昌夏天的东湖,倒也有点意思。但再想起峡江之险,乘长风怎敢破万里浪?想到过去的苦,才更会感觉到现在的乐。
1 月27 日,星期五
(英文日记)晚饭后在翠湖散步,沿着一条蜿蜒的小径往前走,眼里没有看见一个人,心里没有想一件事,只望见碧空中的一弯新月,碧水中也有一弯新月。我想,翠湖有点像我心中的茵梦湖,不过湖中找不到水莲而已。回到北院的时候,我眼里还是没有看见一个人,心里还是没有一件事。
1 月28 日,星期六
(英文日记)我有两个希望:一个是暑假期间,想去西山住上十天半个月,半夜可以起来欣赏美丽的月色,白天却睡到太阳晒热了湖水,再去湖中游泳,或湖上荡舟。我希望中学时代的好友能来昆明,和我同享这水天一色的湖光山影。第二个希望是到了年底,抗日战争可以胜利结束,联大可以迁回北京,我们可以取道香港南昌北上,重享北国故都的古香古色。
1 月29 日,星期日
(英文日记)下午去游圆通公园,环绕小池种了许多美丽的花,很像我同茀生、燮昌在永泰萧公庙摘到的奇花异葩。正要伸手去摘,忽然记起萧公庙的鲜花,插到瓶子里却枯萎了,于是手又缩了回来。
1 月30 日,星期一
(英文日记)上午在图书馆读英文本爱伦·坡的故事,因为那是林语堂爱读的书,现在见了原本,自然不能放过,于是一边查林语堂推荐的《简明牛津辞典》,一边阅读。下午读英文本《圣经·旧约》,想了解西方人为什么信基督教,为什么我却不能相信。晚饭后读巴金的《春》。我发现要读的书太多,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之生,求无涯之知,即使一天到晚求知,时间也不够用,何况还要劳逸结合?在我看来,求知是要求乐。如果知而不乐,那应该何去何从呢?
1 月31 日,星期二
(英文日记)在武成路三一圣堂三层的小阁楼里,十几个联大同学坐在椅子或凳子上,和美国牧师贝克用英语谈话。我们并不想听他讲什么,而是想看他是如何讲的。因为听得越多,讲的能力也会提高。因此我每天下午一点到两点都去参加会话。
“许渊冲英译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丛书是中译出版社为庆贺翻译界泰斗许渊冲先生百岁而重新推出的百岁经典系列。
一月小结
来联大一个月,觉得收获不小。首先,谈谈上课读书。叶公超先生说我朗诵英语流利,但不能扼要说出朗诵的内容,这是形式主义的结果,一语中的,说出了我的弱点。给我敲响了警钟。他在文章中应用了艾略特的话说:一个人写诗,一定要表现文化的素质,如果只是表现个人才气,结果一定很有限。这削弱了我对个人英雄主义的向往,使我注意克服自我中心的思想。朱自清先生讲大一国文对“比兴赋”的解释,说中国诗词重“比兴”,西方文学直赋胸臆,使我注意到中西文学的异同,并且明白了为什么我喜欢他的《匆匆》而不喜欢《背影》,因为《匆匆》一开始用了排比: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而《背影》却只是直述其事。陈梦家先生讲《论语·言志篇》“吾与点也”,使我看到孔子不只是一本正经的圣人,而且还是通情达理,既爱山水,又爱自由的凡夫俗子。皮名举先生讲到“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罗马大将安东尼,引发了我对情理矛盾的思考。后来再读到陈寅恪先生“玉颜自古关兴废”的诗句,联系到商纣王、周幽王、楚霸王、唐明皇,直到平西王吴三桂,更加深了对英雄造时势的了解。张佛泉先生讲政治学时说:总体并不等于部分的总和,这对我的翻译思想很有启发。并且联系到老子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体会到“名”就是部分的总和,“实”才是总体。名不可能完全等于实,所以译文不可能完全等于原文。其
实,原文也不太可能完全等于所写的现实,译文倒不是没有可能比原文更接近现实,因此,译文有可能胜过原文,这是翻译的哲学。钱锺书先生文章中往往妙语惊人,令人应接不暇,也就提高了学生的眼界,要求作家语不惊人誓不休。因此我认为茅盾的演讲《一个问题的面面观》虽然深入浅出,但只是以理服人,不能以情动人,听来如喝白开水,只能止渴,不能如兰陵美酒,令人口角生香,心醉神迷。这是一个月来上课读书的主要收获。
其次,谈谈联大同学对我的启发。第一个是理学院的状元杨振宁,他引起我的注意。是他能发现异常现象,例如上大一英文讲《荒凉的春天》(Barren Spring)时,他问叶公超先生,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一般表示被动,在课文中为什么只表示完成?这说明他观察细致认真,已经是后来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先声,因为物理学家都相信宇宙守恒,他发现弱作用时不守恒,这不就是异常现象么?他不但在微观上细致入微,在宏观上概括力也很强,如他认为中国文化是综合的,西方文化是分析的;中国文字宜于作诗,英法文字宜于立法。学术研究,在主观上要有兴趣,在客观上却要从现象入手,不能从理论到理论。这就说出了流行的空头理论的大问题。有些看法我本来有同感,听他一说,就更增强了信心。他并不特别用功,毫不费力就考试特优,别人很难学到他那种程度。像我对有些不感兴趣的课程不想费力,结果就只勉强及格而已。他虽然是工学院的学生,但外语学得又多又好,大一英文比我要高三分,法文、德文、俄文、世界语都学过。我要学他,觉得他是以博见长(know something about everything),如要发现他的弱点,就要反其道而行之,就要以专对博(know everything about something),看看能否赶上他,甚至超越他。后来我搞两种外文的中外互译,就是因为前人没有达到过这么高的水平。同房廖山涛后来成了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我用六条直线画成了二十个三角形,问他能否做到?不料他却从理论上讲,六条直线只要不平行,都可以画成二十个三角形,这就使我知道了感知识要上升为理知识的重要。同房邓汉英是数学系的,却在课余翻译文章投稿,这使我体会到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的好处。(The best of all ways / to lengthen our days / isto steal some hours from the night.)政治系张迪懋是员,当时毫不外露,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才知道。机械系刘伟的父亲曾是赣州专员,是蒋经国的前任,但是也不外露,并且对人慷慨大方。吴琼天天见面,不容易看出与众不同的优点。其实我到昆明那一夜他让床给我睡,就比我更会体贴人。回想起来,老师同学给我的影响还是不小的,这就是后来补写的小结。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