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茅房的茅组词)-茅房的茅组词那个组词什么
志愿军,阵地,国军(茅房的茅组词)-茅房的茅组词那个组词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随着冷枪冷炮运动在志愿军部队中的全面展开,阵地对峙中被动挨打的一方逐步变成了“联合国军”。
1952年5月底,志愿军在朝鲜前线的大规模筑城基本完成,在横亘朝鲜三八线南北地区200多千米的正面构成了以坑道为骨干、支撑点式的坚固防御阵地体系。冷枪冷炮成为了志愿军阵地防御作战阶段消耗敌人、保存自己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并被志愿军总部明确定义为:“选择优秀射手,以单枪(小组)、单炮、单辆坦克,依托固定阵地或采取游动方式,杀伤敌暴露的有生力量和摧毁敌之武器装备。”
这样一来,“联合国军”有时不得不收缩阵地方避免与志愿军的接触,志愿军则开始挤占中间地带,进行攻取敌前沿支撑点的小规模进攻作战,以攻为守的巩固着防线。
四、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对于冷枪冷炮运动,许多人在兴奋之余,也疑窦丛生。因为双方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而且,联合国军还占有火力武器后勤的优势;再有,勇气、献身精神和战斗意志在阵地攻防中能起到关键作用,但在双方的冷枪对决中起的作用不大,因为双方都是偷袭,都是玩阴的,而反应速度、射击技术和武器精度才是最重要的。考虑到志愿军的耐力比较好,对方的武器后勤比较好,大家都是人,其它的应该就没有太大的差距了。如果双方损失相当,这好像还说得过去才。就算志愿军的损失超过对方一倍两倍,但稳定了战线,也能勉强接受,因为双方的武器差距是摆在那儿的。问题是,“联合国军”的损失是志愿军的6倍多,这无论如何令人想不通。这是什么道理?不说出个一、二、三来,确实难以服众。但事实又摆在那儿,现实中又没有神话,我们得找到根据。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双方的冷枪对决,谁都反应快一点,谁就占有优势。反应快的,被对方发觉了可以逃脱,发现了对方后对方却逃不脱。
肯定是志愿军战士的反应速度普遍比“联合国军”要快,否则,问题无法解释。
那么志愿军战士的反应速度,为什么普遍比“联合国军”要快呢?
原来是语言决定的!
志愿军战士的反应速度要快一些,得益于他们使用的语言:汉语。
我们先说简单一点,后面再说点理论。
如果“联合国军”用志愿军同样的办法进行狙击作战。
也就是说,“联合国军”也以狙击组为作战单位,每组配一个观察员和狙击手若干。也将狙击范围内的地块分片标注数字,对每一个狙击片区都测好距离,定好标尺,狙击手将这些数据烂熟于心。只要观察员报出数字,狙击手便立刻可以找到目标定好标尺瞄准开枪。
然而具体操作的时候,从1到10,英语只有1、2、4的发音与一个汉字了发音时间相当,其余的至少比汉语的发音时间长一倍。每个汉字的发音时间大约是1/6秒到1/4秒。这1/6秒到1/4秒就是志愿军取胜的关键。
当然,也可以用手语。但用手语的时候,狙击手看到手式先要通过思维反应过来。思维必须有语言的参与,相当于阅读。阅读时心里要默读,喉头跟随着有轻微的运动。这一系列有语言参与的思维默读过程,都因英语大多数数字的发音时长要比汉语长一倍以上,志愿军仍然要占到1/6秒到1/4秒的先机。
其实,两人配合狙击,观察员用手手语向狙击手传送信息,根本不可取。因为狙击手多数时间都在养精蓄锐,观察员打手语的时候,狙击手说不定正在闭目养神呢:肯定是声音传递信息来得快速直接一些。
而且,在双方的狙击作战中,不仅仅是反应几个数字而已。观察发现、目标真假判断、信息过滤筛选、隐蔽击发、暴露转移、路线选择、伪目标诱导、一计未成下步的行动方案……需要思考的内容太多了。思维越复杂,语言的参与程度越深,志愿军战士获得的时间先机就越多。双方人员在智力、反应速度、武器操作熟练程度、射击技术等所有项目处于同等水平的情况下,志愿军在思维反应速度上占了先机,这样快出来的时间可以弥补诸如武器、装备、后勤、身体、甚至智力的差距。
就算你人再聪明,武器装备再好,但慢了一拍,结果命都丢了,再多的优势又有什么用?更何况中国人的平均智商在世界上是名列前茅的。既聪明又快捷的志愿军,在狙击大战中战胜虽然也聪明但却慢了一拍的“联合国军”,这是完全合乎逻辑的。在狙击对杀中,思维参与的程度越深,思维及复杂程度越高,志愿军所占的优势就越大。因为在思维的时候,语言是要参与其中的,语言速度快,那么人的反应和思维速度也就快。
汉语与英语相比,相同字长的文字所包含的信息量,汉语大大地超过了英语。
用汉语,600个字就可以满足日常生活之需,2000个字就可以从文学领域到科学领域通行无阻。而在英文世界里,没有2万个单词别想读报,没有3万个单词别想把周刊读顺,职业人士一般都懂8万个单词。
下面通过汉、英字典来比较汉语与英语所包含的信息量。
与英语相比,汉语的“单词”量是非常非常小的。《汉语大字典》所收汉字是5万多个,而欧美普通学生所用的字典所收的单词也至少在16至17万个以上。《牛津字典》所收单词是60多万个。《韦伯斯特大辞典》所收单词几乎达到100万之多。”下面我们按各种标准来计算一下英语和汉语的信息容量之比。
《现代汉语大字典》共收录了54,678个汉字,《牛津字典》所收单词是60多万个,按此计算,英语的信息容量不及汉语的1/10。
按我们可以进行三大革命运动的8000字的新华字典,与所收的单词至少在16至17万个以上的欧美普通学生所用的字典相比,英语的信息量还达不到汉语的1/20。如果用《现代汉语大字典》的收字数与《韦伯斯特大辞典》所收单词数相比,英语的信息容量也仅及汉语的1/20。
中国的机职员要求掌握2000个汉字,而美国的职业人士一般都懂80000个词汇。据此,英语的信息仅及汉语的1/40。
汉语的信息量为什么特别大?因为汉字的构字和组词都揭示了事物本身的内在逻辑,汉语是一种逻辑文字,完全符合种加属差的概念的体系关系。
林奈是瑞典植物学家,在林奈以前,给生物命名很混乱。同一种生物可能有两种名字,而另外的生物,可能没有名字。林奈依据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提出了属种原则,并由此创造出统一的生物命名系统。林奈将所有的生物先分类,并且给出一个类名,然后在类名的下面放一个词,两者组成双名法的名字。这样不但清晰,而且大大减少了需要记忆的符号。比如原来有一万个名字,现在分成一百个类,又在每类中分成一百种,我们所需要记忆的仅仅是一百个类名和一百个种名,共二百个,而不是原来的一万个,但它却清晰地将原来的一万个名称表达得清清楚楚,整理得井井有条,其信息容量增大到原来的50倍。
值得我们骄傲的是,早在三千年以前,无论是构字还是组词,我们的祖先都是依照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进行对应的,所以汉语的信息容量可达英语的四十倍并不足为奇。比如表现有脚参加的动作的字,多有“足”。像什么踢、蹬、蹲、跳、蹦、跨等。而与思维和情绪有关的字,则多有“心”,如思、想、忧、悦、恼、情、愚、慧、怡、怠、愈、恐、愛等。这些都是常识。以下是与“女”有关的部分汉字,从中可以看出以“女”为“种”,加上其它“属差”而形成的概念体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