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商票逾期,融创何解
亿元,展期,持票商票逾期,融创何解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有机构持票人反应,进入2022年1月后,未按期兑付的融创商票不分票面大小,就连低至5万元的票也被拒付。他认为,在供应链末端小型供应商手中的商票,总额不大但持票人数众多。不分票面大小全员展期,对公司品牌和市场信心危害很大。他希望融创可以优先兑付小额商票,稳定市场信心。
不论哪家房企,春节前夕是结付过去一年货款、工程款的高峰,也是开商票最多的时节。2022年1月,融创面临很大现金支付压力,这和商票逾期互为因果。因为已有商票逾期,供应商们不愿再接受新开出的商票,融创只能拨更多现金来支付货款、工程款。这就导致融创没有多少余钱兑付旧商票,从而出现更多违约。
融创的大考还在后面。商票期限一般是一年。2021年融创大量商票在2月开出,2022年,这些商票也将在2月集中到期。
融创中国年报披露, 2018年-2020年,集团应付票据分别为56.5亿元,112.5亿元,227.7亿元。即三年期间,融创商票规模每年翻一番。
中达证券的一份研报统计,这227.7亿元商票占融创当年全部有息负债的9.5%。前述接近融创高层的知情人士估计,截至2021年末,融创商票规模在300亿元左右。
前述持票保理人士认为,如果机构能同意展期,让融创先安然度过眼下的工程款支付高峰,进入三月之后,融创就有能力逐步兑付逾期商票。融创近日偿还两笔合计42.5亿元的债务后,一季度将不再有公开市场债务。
但也有融创员工表现得比外界更没有信心。
融创成都某项目供应商告诉《财经》记者,他手中的商票在2022年7月才到期,但融创员工通过背书人中建一局要到其联系方式,提前六个月就与他谈展期,希望再展半年。该供应商拒绝了此方案:“展期半年就到了2023年春节前的偿债高峰期了,估计又兑不出来。”
中建一局是该项目总包施工方,这位供应商分包参与其中已有多年。过去每年货款都以现金结付,2021年是该供应商第一次收商票。“中建财务跟我说公司强制要求,不能全给现金,要配比一定的商票。”他认为是中建一局从融创收到大量商票,然后将其散发给各下游供应商。
融创提前谈展期让他吃惊,他预计,融创总部可能在摸排各区域的商票规模。多数房企在经营稳健时,商票发出和承兑都是区域或城市公司的权限,总部不多过问。
半年不到,商票丧失流动性
融创陷入商票危机,有自身杠杆过高的内因,也有受大环境所累的外因。
2021年融创商票的贴现率波动,与恒大财务危机的恶化节奏高度一致。恒大债务危机打击了市场对其它高杠杆民企的信心。
贴现率即持票人拿着没有到期的票据寻找下家兑换现金时,接手人将利息先行扣除所使用的利率。对于持票人来说,贴现率越低,发票机构越有吸引力。
多年以来,融创商票在民间市场的贴现率并不高,在15%左右,即如果票主急于套取现金,一张100万元的商票可以换85万元现金。
直到2021年5月,融创的贴现率仍保持在15%的健康水平。7月,随着广发银行宜兴支行冻结恒大项目公司账户,恒大危机曝光于大众视野,并迅速打击到行业信心。在西南等经营不佳的区域,融创商票贴现率涨到20%。但在上海、东南等经营良好区域不受影响。
2021年9月,随着恒大理财产品爆雷,融创商票贴现率短时间翻了一番,涨到30%左右。但当时流动性正常,如果持票人能忍痛割肉,在市场上不缺买家。
但到了2021年12月,当融创海南区域公司发生逾期后,融创商票在市场上无人敢收。前述成都项目供应商接到融创展期电话后,试图快速将未到期商票贴息换现,但打听了一圈无人收。中介告诉他11月是可以收的,但他来晚了。
保理人士称在目前市场上,除非有中建等少数几家普遍信任的大型建筑企业背书,贴现率比30%更高,才有一丝机会找到收票人。
这位人士回顾,恒大商票是在2020年11月首次出现逾期,发展成全国性问题是在半年后,彻底失去流动性是一年后。而融创在短短两个月内就走完了全过程,“恒大出事后,金融市场对高杠杆民营房企极度没有信心,觉得谁都会倒,规模再大也不可信。”
2020年8月起,监管层用三条红线给房企的杠杆水平把脉,即:剔除预收款后资产负债率不超过70%、净负债率不超过100%、现金短债比大于1。融创中国2021半年报披露,集团净负债率86.6%,非受限制现金短债比升为1.11,已达标。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76%,尚未达标,因此仍为“黄档”。
对于眼下的展期,这位持票人能接受的最长期限是三个月。如果三个月后没有明显利好融资的政策出台,也无有实力的国家队来收购融创的项目资产,他们就不敢再延期。
融资停摆,抽贷加剧
除了恒大事件,融资渠道封闭、资金监管趋严也给房地产行业带来重创。这时,低杠杆企业尚能谨慎前行,高杠杆企业就无一幸免。
2021年下半年,民营房企的融资渠道几乎完全关闭,无论银行贷款、境内外公开市场发债,还是商票等供应链融资,同时还要应对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的大量抽贷。
融创中国2021年半年报显示,公司融资现金净流入235.7亿元。但前述接近融创高管的知情人预计,融创全年净现金流应该是净流出,因为下半年几乎无法融到新钱,每月还要支付上百亿元的提前还贷。
该知情人士透露,2021年7月-9月,融创每月还金融机构的钱大约在100亿元规模;9月之后规模翻番,增长到200亿元左右。“其中大部分是未到期贷款,但金融机构要求提前还。没有谈判空间,金融机构会用更改征信记录施压。”
2021年6月,央行将商票作为“三道红线”试点房企的额外监测项。融创随即禁止区域公司新开商票。到了11月,因为银行抽贷带来的资金压力太大,融创又解除了禁令。
2021年下半年,融创每月的新融资只有十多亿元,大多数旧帐只能用销售收入和储备现金还,资金净流出严重。
这样的局面一直持续到2021年12月,央行等部门的指导政策逐渐落地,银行才暂停抽贷,企业有了和银行谈贷款展期的机会。
早在2021年10月,几家国有大行就收到窗口指导,加大房地产开发贷放贷规模。但多家房企高管告诉《财经》记者,政策落地效果不明显,银行有自己的顾虑。
一位机构持票人举例说,在济南,一家国有大行原本已签字批复了融创某项目开发贷,但在放款当天,银行领导临时叫停,暂缓放贷。
上一篇:搭氢能热点也没用,厚普股份连续四年扣非净利为负,能靠新实控人“翻身”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