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蒋冠军:打开10亿人保险市场的惠民保需警惕“死亡螺旋”
惠民,医保,的人蒋冠军:打开10亿人保险市场的惠民保需警惕“死亡螺旋”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前面谈到很多的问题和挑战,大家可能会比较担心惠民保这个新事物到底可持续性怎么样?我觉得可持续性有几个不同的角度去看:第一种,某个承办主体没有办法持续了,我们也看到某个地方在过去两三年的时间里面更换了多家承办主体;另外一种体现在惠民保本身的延续性问题,有些惠民保项目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了,因为产品设计的不尽合理导致上年参保人群在续保的时候很少有意愿续保,比如说首年保进来50万的人,第二年因为有大部分第一年参保的人觉得惠民保没用,就不再继续参保交费了,可能第二年保进来只剩下20万的人,并且这些人里还包含首年发生重大疾病风险的患者,这样下去肯定就不可持续了;还有一种看起来项目延续性没有问题,比如第一年保进来50万人,第二年虽然也能保进来50万人,但实际第一年的50万人保障方面的获得感极差,实际续保的人可能只有10%-20%的人,第二年做起来的50万人跟上一年的50万人完全置换掉了,这样的做法短时间没问题,但是整体项目还是很难可持续。
现在一些惠民保项目的赔付率偏低有一些原因,包括我们为了避免未来医疗费用快速上涨导致赔付率持续上升,起步阶段的赔付率的假设相对较低。但民众可能不会那么关心此类问题,民众的常识是:我花100块钱去购买这样一个保险,我是否愿意保司平均只是拿出来10块、20块做赔付?如果老百姓的价值感知不太好,并不是我们看到的去年的项目、今年的项目都在运转,我们就认为惠民保本身就是健康状态在运转,实际上即便项目在运转,有可能运营的主体或者说实际参保的人已经发生了非常显著的变化。
因此,各地在争相开展“惠民保”的时候,要考虑清楚怎么样能够服务我们想要服务好的这群人,而不仅仅是比较短视的去考虑短期的营收、利润,其实这里面我认为所有的参与主体都有长期经营的意识,尤其是一些第三方主体,得想清楚各方参与主体在这个过程里面到底有些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贡献。如果说没有核心价值贡献,我觉得它被洗出局是早晚的事。因为不管是这个行业里面实际参与的客户也好,或者说实际经营风险的保险公司也好,对这个事情都会有个复盘和内部评估。
如果说对整个“惠民保”的发展去做一个展望,沿着刚才的思路,我个人觉得“惠民保”这个事情本身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它唤醒公众的商业保险参保意识,包括拓展商业保险潜在的客群会有非常大的帮助。因为过去国内整个保险行业在三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只不过花精力去覆盖了相对比较优质的客群,从两个角度看,一方面是健康状况比较好、相对比较年轻的人群;另外一方面是相对比较有支付能力的3-4亿人,剩下的还有10亿人根本没有任何的保障产品供给去服务他们,从商业保险角度来说还有很多的工作可以去做。通过“惠民保”这样一层相对比较薄、比较基础的一层保障,对剩下的这10亿人可能会有比较好的激发。通过“惠民保”,有这样一个基础的教育之后,是否会考虑其他升级的保障,我觉得“惠民保”打开了这么一个窗口,从这个角度来说,“惠民保”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新。任何一款保险产品,在短短两年左右的时间里面,能够去覆盖1亿左右的人、100亿的保费规模,保费规模虽然不算特别大,但我觉得覆盖1亿左右的参保人是让人非常吃惊的一个成就。
总体来说,我觉得“惠民保”解决了一部分人的保障需求,同时提升公众的商业保险意识,当然这个产品也会通过市场的方式自身迭代。对于整体上惠民保的延续性我不担心,但是局部会有一些比较短视的项目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可持续风险,特别是对于一些没有核定价值贡献的第三方持续参与的可能性存疑。相关利益方如何根据惠民保发展的趋势适时调整是多方需要面临的共性挑战,同时我们也希望顶层设计能够放宽一些路子,降低行业整体的试错成本,能够推动中国惠民保朝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作者:北美精算师、明德精算合伙人蒋冠军
2022惠民保大讨论系列刊文:
冯鹏程谈惠民保:既往症可保可赔倒逼行业制定商保目录
李常印:打铁还需自身硬!惠民保和全国医保信息系统对接需解决自身问题
王广英:惠民保若想得到认可 还需做大“盘子”
权威社保专家郑秉文谈惠民保的“破局重生”
精算专家谈惠民保:部分产品没有严格保险责任范围 赔付风险控制不容忽视
惠民保将来会不会变成政府的医保?医保专家最新解读来了!
火热报名中!“2022年全国惠民保评选”活动正在进行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