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港股滚过刀的“资本老炮”东鹏控股:一顿操作猛如虎,仔细一看原地杵
公司,蒙娜丽莎,来源港股滚过刀的“资本老炮”东鹏控股:一顿操作猛如虎,仔细一看原地杵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来源:公司招股书)
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57亿,同比增20%,但是扣非净利润大幅下滑36%,为2.9亿。而这少不了2020年上半年疫情导致的低基数带来的效果加成。
最新的第三季度,公司营收已经开始转为下跌,下滑了2.2%,扣非净利润更是断崖式下降108%,造成亏损2300万。
显然,公司业绩是相当不给力的。
虽然业绩一般,但是公司表示坚持品牌升级战略,进一步巩固龙头品牌地位。
公司认为,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包括:
1、品牌;
2、生产基地布局华南、华北和西南等主要建陶产区,是自有生产基地全国布局的建陶企业;
3、渠道,以5317家瓷砖门店,1393家卫浴门店覆盖全国大多数地县级市,线上销售也名列前茅;
4、技术和产品;
5、硬装产品整体解决方案优势;
6、供应链交付能力。
那么,为什么这些优势总让人觉得“然鹅并没有怎样”的感觉呢?是公司的产品品牌不够硬、生产基地布局和渠道不管用吗?
这还要从瓷砖这个行业的特性说起。
从销售模式来说,瓷砖洁具行业一般都是经销、直销、工程客户销售这三类。
公司没有披露最新的各种渠道的营收占比,但是从招股书还是不难看出,大致是“四六开”——经销占60%,其中专营是主力,2019年占到43%。但经销整体规模在萎缩,从2017年的48亿跌至2019年的40亿。
而直销在2019年占4成,而且是公司增长的主要来源,从2017年的18亿增长到28亿。
而恒大事件恐怕也算是给公司敲响了警钟:一年白干不说,增长的发动机熄火引出的涟漪恐怕也不会少。
(来源:公司招股书)
结合蒙娜丽莎的情况,近年来行业向工程模式转变的趋势非常明显,原因主要还是各地越来越严格的精装房交房要求、个人自行购买瓷砖比例下降。
2020年,蒙娜丽莎收入当中工程模式占44%,经销模式占56%,与公司不同的是这两块业务都在增长,只是快慢不同。
(来源:蒙娜丽莎可转债募集说明书)
从收入确认来看,几家公司大同小异,都是以产品控制权转移为确认时点,也就是把货交给经销商、工程业务客户和OEM业务客户,或直营零售业务客户即可。对经销商而言,拥有产品分销及定价自主权并自负盈亏。
(来源:公司2020年报)
(来源:惠达卫浴非公开发行反馈意见回复)
经销网络算是各家公司的基本盘,而从现金流角度来看,这一模式无疑是最香的,因为普遍采用先款后货模式。而工程、家装客户则有一定的信用期,所以后者占比提升对应公司的现金使用效率会有所下降。
(来源:公司招股书)
从现金循环周期来看,四家公司可谓“天壤之别”,其中惠达卫浴表现较差,一年下来要垫付4个月自有资金且多年来变化不大,帝欧家居从2018年以来变化显著,先降后升,这与其并购活动有关。
而公司与蒙娜丽莎的现金循环周期都以持续下降为主,表现良好。尤其是公司,居然过去四年都是负的,说明完成“购存销”不用沉淀公司自有资金,可以通过占用上游供应商的资金做生意。
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合理吗?
具体来看,公司存货周转天数几乎没有变化,应收账款天数随着工程模式占比提升而逐步提升,也符合前面的分析。
而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公司挤占上游供应商货款的周期出现大幅延长。从2018年及之前的5个月过渡到2020年的8个多月。
与之相对比,蒙娜丽莎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和存货周转天数都很稳定,尤其在账期管理上高下立判。同时应付账款周转天数虽然有上升,但是总体幅度不及公司。
说到供应商,那自然要看营业成本。主要包括什么呢?
根据招股书披露,以公司核心产品有釉砖为例,材料成本占了大概4成,能源成本3成,人工成本1成,制造费用2成。
公司也同样给出了主要原材料和能源金额和占比,砂坨和化工材料占比显然是比较高的,合计能占到自产产品成本的28%。
(来源:公司招股书)
从采购均价来看,砂坨和化工材料的价格也是自2017年以来持续下降,这与公司相对强势的地位吻合。
行业普遍良好的回款政策加上对上游的话语权,最终使得各家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普遍无虞。即便是伴随地产行业景气周期而在2018年遭受考验,几家公司除了惠达卫浴出现6000万的小幅流出外,其他几家全部仍旧实现了现金流入。
对比而言,这些年下来公司表现最好,2016年还曾创出过接近18亿的净流入。帝欧家居表现最差,长期看从经营活动并没有赚到什么钱。而其他两家居中,且在最近两年有非常强劲的净流入增幅。
竞争格局差,不妨让寒冬更猛烈些
这样一个现金流还不错的行业,自然会出现两种可预期的结果:
1、业内优质公司做大做强可以不依赖上市,或者至少不急于上市。比如消费者熟悉的福建九牧集团、广东佛山顺德乐华陶瓷洁具、广东恒洁卫浴等有实力的公司目前都还没有上市。
2、优胜劣汰太过温柔,行业竞争格局差。
根据披露,建筑卫生陶瓷产业进入门槛低,这导致产能扩张迅速。目前看,行业集中度低、总体产能过剩,竞争激烈。
公司招股书披露,根据工信部统计,2018年我国建筑卫生陶瓷全行业营收6000亿出头,其中规模以上(注:主营业务收入超2000万)建筑陶瓷企业营收接近3000亿,规模以上卫生陶瓷企业营收不到800亿。这说明还有超过1/3的市场规模被业内中小企业占领。
根据蒙娜丽莎提供的数据,2020年,规模以上建筑陶瓷企业营收超3000亿,增长微乎其微,而作为龙头它只能占到1.56%市场份额。
(来源:蒙娜丽莎公开发行可转债募资说明书)
那么规模以上的建筑陶瓷生产企业有多少家呢?
截至2019年,全国共1160多家。继2018年137家规模以上建筑陶瓷企业退出历史舞台后,2019年又有105家规模以上建陶企业被淘汰或主动退出。
这数量风云君觉得还是多到令人窒息,即使有前面提到的工程模式来加速行业集中度提升,但想要靠正常的市场行为出清恐怕尚需时日。
能指望的也许只能是行业合规要求,即随着行业调控及环保标准趋严,加速优胜劣汰。
根据总部位于台湾地区的中国制釉集团年报披露,随着中国持续打击房地产投资属性,工资上涨,以及环保要求越发严格,生产成本逐渐提高,瓷砖产业已过高点,虽然产量仍然是世界最大,但与高点比较,已减产30-40%。
总体来看,公司作为资本市场老手,近年来的表现只能用乏善可陈来形容,而“踩雷”则暴露出公司在追求业绩增长时在风控工作上严重失职。
而从全行业来看,目前的竞争格局并不友好,建议投资者持续关注相关合规政策以及行业集中度变化。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