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2021年外汇市场分析报告:贸易顺差主导的实需驱动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汇率,汇率,人民币2021年外汇市场分析报告:贸易顺差主导的实需驱动人民币升值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2021年外汇市场分析报告:贸易顺差主导的实需驱动人民币升值,需警惕市场和政策因素触发的汇率纠偏风险
凭澜观涛
摘 要
2021年,美元强、人民币更强,境内外汇供求状况是主要原因。2022年,需要重点关注市场因素和政策因素带来的汇率纠偏风险。
2021年,人民币单边升值态势并未持续,保持高位小幅震荡,年均汇率中间价涨幅较大,增强中国经济实力,但多边汇率升值较多引发出口竞争力隐忧。
2021年,美元强、人民币更强,主要反映了市场供求状况。受益于出口高增长景气,货物贸易结售汇顺差明显增加,与服务贸易、直接投资共同推升银行结售汇总顺差。
2021年,人民币汇率预期总体稳定,尤其是9月份以来,市场汇率预期主要偏贬值方向,显示这波人民币汇率的独立行情主要是实际需求而非升值预期驱动。市场继续加大对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的防范力度,汇率风险中性意识增强。
2021年,由于陆股通项下净买入额增加,港股通项下净买入额减少,股票通由上年净流出转为净流入;由于中美货币政策重新错位,中美利差收窄,境外机构净增持境内人民币债券减缓。风险属性更强的权益类投资净流入增加,债券类投资净流入放缓,有可能放大我国外来证券投资的波动性。
自2020年6月份人民币强势升值以来,政府部门多次发声并出台政策管理市场预期, 2022年需要重点关注市场因素和政策因素带来的汇率纠偏风险。新年伊始,人民币汇率恢复与美元指数的跷跷板效应,与上年同期相比,升值动能有所减弱。
正文
1月21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2021年12月份外汇收支数据。现结合全年数据对2021年境内外汇市场运行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全年人民币汇率在高位小幅震荡,年均汇率中间价涨幅较大
2020年,人民币汇率跟随美元指数先贬后升,前5个月,中间价累计贬值2.2%,6至12月持续升值9.3%。不过,2021年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态势并未持续,这符合我们在2020年12月19日发布的研报《逻辑比结论重要:关于明年货币政策与人民币汇率的猜想》中关于“人民币汇率没有那么强”的猜测(报告的另一个猜测“货币政策没有那么紧”也猜对了)。
前8个月,中间价跟随美元指数呈现先涨后跌再涨再跌的“W”型走势;9至12月,中间价迎着美指反弹压力持续走高。全年,中间价累计上涨2.3%,最高升至6.3498比1,最低贬至6.5713比1,最大振幅为3.5%,远小于2020年的9.3%,也明显低于其他主要储备货币最大振幅,表明人民币汇率在主要货币中保持了基本稳定(见图表1、2)。
由于全年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在高位小幅震荡,中间价均值为6.4515比1,较上年升值6.9%,远超过同期人民币时点汇率的涨幅(上年为基本持平)。2021年,中国名义GDP达到114.37万亿元人民币,折合17.73万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1%,为2012年以来增速最快的年份,相当于2021年三季度美国折年率名义GDP的76%,占比较上年提高6.1个百分点(见图表3)。
人民币多边汇率升幅超过双边汇率,对出口的影响由财务冲击转向竞争力隐忧
关于最优汇率选择(包括汇率制度安排和汇率政策操作)的国际共识是没有一种选择适合所有国家以及一个国家所有时期。其背后的政策逻辑就是,每种选择都是有利有弊。自1994年初汇率并轨以来,人民币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此汇率制度下,当前人民币汇率实行的是灵活的汇率政策,央行基本退出外汇市场的常态干预,让市场在汇率形成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进而让汇率浮动成为吸收内外部冲击的减震器,或者说是宏观经济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自动稳定器。但是,汇率灵活面临的挑战是,市场汇率容易出现偏离经济基本面的汇率超调。
这轮人民币升值自2020年6月启动以来,前期主要是双边汇率持续走强,影响出口企业财务状况。企业出口从接单、生产、发货到收款一般有一个时间差,期间人民币汇率变动会产生汇兑损益。到2020年11月份,滞后3个月和滞后5个月环比的收盘价均值分别上涨4.9%、7.3%,这意味,如果出口企业在此前3至5个月内出口货物,并在11月份把取得的货款结汇,将遭受4%以上的汇兑损失。但2021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总体保持窄幅震荡,故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的财务影响明显减轻,滞后3个月和滞后5个月环比的收盘价均值最大涨幅均出现在1月份,分别为3.6%、7.1%,此后涨幅明显收窄,甚至阶段性出现下跌,4至12月环比变动幅度均在2%以内(见图表4)。
最近表现为,在美元指数走强背景下,由于其他大部分货币兑美元汇率贬值,因此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意味着人民币兑其他货币偏强,人民币多边汇率加速升值造成的出口竞争力冲击。2021年,人民币兑银行间外汇市场(即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系统,CFETS)交易的24种货币的中间价均出现升值(见图表5)。全年,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累计上涨8.0%,远超过同期人民币兑美元双边汇率的涨幅;国际清算银行编制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上涨4.5%,其中四季度上涨3.3%,折年率达到13.8%,显示后期人民币多边汇率升值对企业出口竞争力影响加大(见图表6)。这或是11月18日央行首提“偏离程度与纠偏力量成正比”,并于12月9日人民币汇率创新高之际,晚间再次大幅提高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的重要原因。
美元强、人民币更强,主要反映市场供求驱动
根据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公式(中间价=上日收盘价+隔夜篮子货币汇率走势),短期人民币汇率走势由市场供求和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共同决定。
2021年,由于美联储紧缩预期加强,ICE美元指数止跌反弹,累计上涨6.7%,但人民币汇率不跌反涨,尤其是四季度人民币汇率和美元指数出现大幅背离(见图表1),这主要反映了市场供求状况。全年,中间价累计上涨0.1492元,收盘价相对中间价偏强累计贡献了177%。其中,1月、5月、10至12月,市场供求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尤为明显,贡献率均超过50%(见图表7)。
全年,银行即远期(含期权)结售汇顺差总计2742亿美元,同比增加590亿美元,除了8月份为小幅逆差之外,其他月份均为顺差。这不同于2020年的情形。当年,境内外汇供求也出现大规模盈余,但中间价累计上涨0.4513元,收盘价相对中间价偏弱累计为负贡献30%(见图表7、8)。这说明,人民币汇率由市场决定不等于由供求关系决定,后者只是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之一。
分项来看,2021年银行即期结售汇顺差2676亿美元,为2014年以来新高,同比增加1089亿美元(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3074亿美元,同比增加1633亿美元),贡献了银行结售汇总顺差增加额的184%;银行代客远期净结汇未到期额累计减少178亿美元,未到期期权Delta敞口净结汇余额增加244亿美元,两项合计,外汇衍生品交易增加外汇供给66亿美元,上年增加外汇供给564亿美元,对银行结售汇总顺差增加为负贡献84%(见图表8)。
上一篇:中国“适度人口”是多少?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