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佛祖拈花一笑)-佛祖拈花一笑的下一句
儒家,佛教,禅宗(佛祖拈花一笑)-佛祖拈花一笑的下一句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最终,宗杲被以“非议朝政”的罪名剥夺僧籍,并充军湖南衡阳。
宗杲被判决发配充军的消息传出后,当他被监押出发之时,杭州城内外,竟然涌来了一万多人为他送行,许多弟子甚至心甘情愿陪护他,从杭州步行到了衡阳充军。
宗杲被发配到衡阳整整十年,秦桧后来觉得还不解气,又将宗杲发配到了更加偏远的广东梅州充军,没想到弟子们又收拾行李,陪护着宗杲步行到了广东梅州。
在梅州充军整整四年后,1155年,秦桧病逝,宗杲最终才被赦免、允许北返,一直到三年后的1158年,宗杲终于重返杭州径山寺,弟子们听到消息后,纷纷从四面八方涌来护持道场,场面非常感人,后来继位的宋孝宗听说后,特地赐予宗杲“大慧”的法号,宗杲因此也被称为大慧宗杲禅师。
回到杭州八年后(1163年),宗杲去世。抗金名将张浚特为其撰文写道:“师(宗杲)虽为方外士,而义笃君亲。每及时事,爱君忧时,见之词气。”
至此,禅宗僧众也以身体力行和不屈不挠的意志,赢得了天下的敬重,在当时人看来,佛教的僧众们有的已不再仅仅是出家人,而是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思想者和践行者。在家国面前,儒释至此已浑然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激荡出时代的铿锵之声。
▲大慧宗杲禅师画像(1107-1163年)。
5
历经从中唐到北宋的激荡交融,南宋建立后,禅宗也开始了与儒家的深刻交融。
作为“陆王心学”的开创者,一生都在讲学中度过的陆九渊,提出了“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的心学理念,对此,作为陆九渊的辩论对手,宋明理学的另外一位大师朱熹曾经评论说,陆九渊的理论“本是禅学,欲以吾儒说话遮掩。”
朱熹和陆九渊在学术上各有观点,概括来说,陆九渊主张主观唯心主义,朱熹则主张客观唯心主义,为了弥合这种裂痕,南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于是由陆九渊的科举恩师吕祖谦出面,约会朱熹和陆九渊双方在信州(今江西上饶市铅山县鹅湖镇)鹅湖寺进行辩论,在这场光耀千古的理学辩论中,理学大师朱熹、陆九渊、陆九龄等人在鹅湖寺进行了长达十日的辩论,尽管双方谁也没能说服谁,但却使朱、陆等人加深了相互理解。
鹅湖之会后,朱熹出任南康军知州,在任内朱熹修复了治内的白鹿洞书院,并坚持邀请陆九渊到此讲学,当听到陆九渊讲述《论语》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时,朱熹非常感动,他说:“我应当和学生们一同恪守,不忘陆先生的训诫(熹当与诸生共守, 以无忘陆先生之训)。”
后来,朱熹还请陆九渊把他在白鹿洞书院的讲词写了下来,这就是著名的《白鹿洞书院讲义》,朱熹还为讲义亲自作跋。
作为两位都将禅宗融合到自己思想当中的理学大师,朱熹与陆九渊尽管终其一生都无法说服彼此,但却真正做到了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君子之交,这也使得朱、陆二人的友谊,被称为中国儒释道融合史上的一段千古佳话。
对于两宋的儒家士大夫来说,儒家从东汉末年以来,经历魏晋南北朝和隋唐的衰落数百年,尽管有中唐的韩愈试图振兴儒家,但是儒家真正的复兴,却是在两宋时期。
也是在两宋时期,未能建立生死体系、回答宇宙本源等核心问题的儒家,最终在吸收融合佛道义理的基础上,获得了如何观照自我等更加广阔的生命内涵。
鹅湖之会,正是儒家如何在南宋奋起,主动融合学习的真实写照。
▲朱熹(左)与陆九渊的鹅湖之会,本质上是儒家与禅宗的深度融合。
6
离开南宋,在整个宋辽金元思想史中并不突出的道教,则在靖康之变后北方的乱世中,迎来了全新的探索。
就在朱熹与陆九渊的鹅湖之会前16年(1159年),出生于北宋末年、成长于金国时期的王重阳决定离家出走,为了悟道,他甚至自己修建墓穴,自称“活死人墓”,并在墓穴中居住两年进行参悟,随后,王重阳从陕西前往山东传道,并先后收下了马丹阳、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等七大弟子,这也就是后来武侠小说传说中的“王真人”和“全真七子”。
当时,王重阳在开创道教全真道的过程中,主张儒、释、道三教平等,提出“三教从来一祖风”的和谐学说,在教义上,全真道内以修习道家的《道德经》为主,另兼修习儒家的《孝经》和佛家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可以说是典型的三教合一。
尽管王重阳在创立全真道仅仅11年后(1170年)就去世,但在乱世之中创立的全真道,却在儒释道融合中,爆发出了超强的生命力。
王重阳去世50年后,金宣宗兴定四年(1220年),王重阳座下弟子、长春子丘处机有鉴于蒙古人四处杀戮,于是毅然率领门人尹志平等18名弟子从山东昊天观出发,西行前往寻找成吉思汗,试图说服成吉思汗“去暴止杀”。
丘处机出发西行时年已73岁,这位当时年过古稀的老人,最终历时三年,行程三万五千里,最终在金宣宗兴定六年(1222年),来到位处今天阿富汗的兴都库什山脉八鲁湾行宫,见到了成吉思汗。
▲剧照:丘处机率领众弟子西行弘道。
成吉思汗刚一见到当时年已75岁的丘处机,就直接问说,真人远道而来,是不是有长生药要给我?
没想到丘处机的回答却是:“有卫生之道,无长生之药。”
随后几个月里,丘处机先后与成吉思汗进行了12次谈话,丘处机在谈话中力劝成吉思汗停止杀戮,“拳拳以止杀为劝”,并劝诫成吉思汗要清心寡欲,积善修福,这样才能延年益寿。
或许是心有感悟,一生征战杀伐不停的成吉思汗,对于丘处机蕴含儒释道三家义理的说教,竟然并不排斥。对于这次在兴都库什山下的雪山论道,后来,作为参与会谈的当事人,成吉思汗的智囊耶律楚材,将丘处机与成吉思汗的对话写成了《玄风庆会录》,而丘处机的弟子李志常则写下了《长春真人西游记》,来记载丘处机的这次西行征途。
或许,这场行程三万五千里的西行征途,本身就是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的全真道,一次意义非凡的远征。
那时,中华文明仍在激烈、冲突与涅槃之中,寻觅着未来的方向。
参考文献:
杜继文、魏道儒:《中国禅宗通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
杜继文:《佛教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孙昌武:《禅宗十五讲》,中华书局2016年第一版
许纪霖:《脉动中国:许纪霖的50堂传统文化课》,2021年第一版
卿希泰、唐大潮:《道教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