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样克服胆小怕事)-如何改掉胆小怕事
自己的,父母,的人(怎样克服胆小怕事)-如何改掉胆小怕事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谁知这时候校长路过我们班,看到我一头黑水却在笑,就狠狠骂我,话非常难听,让人没法直接说出这伤人的话来,大意是“你父母是去世了吗?你怎么搞成这个鬼样子?还笑?”(说别人父母去世这种不吉利的话,太伤害当时的幼小的我了!)
我心想“为人师表的人,怎么可以这么肆无忌惮地恶毒地骂学生父母?”
15年过去,我对小学的记忆真的很少了。然而听到校长这句骂人的话时那种弱小、颤抖、羞愧、愤怒却不敢言的感觉,清晰而强烈,如同发生在昨天。
然而当时你不敢跟他争论,一句话也没说。因为一想到这事情若捅到父母那里,他们大概率也不会维护你,只会觉得你给他们惹麻烦了,你就退却了。
当人经历一些创伤、失败事件却没能得到及时疏解,负面情绪没能抒发出来,就会长久地遭受其缓慢而严重的侵蚀,让你恐惧,让你害怕,让你遇事变得胆小畏惧,容易胡思乱想畏畏缩缩。
3.阅历较浅,经历的事情不多,判断力不够、抉择困难
人对未知事情的恐惧,是天生的。
当你刚刚踏入职场、走进工作岗位时,不知道怎么与同事及上级相处,对很多事情不知道对错和规则,这时候遇到问题、挑战时就倾向于观望或拖延,这些其实都是正常的现象。
而当遇到要选什么大学、什么城市、什么专业,要不要转行这类对你人生走向有挺大决定性的抉择时,也不知何去何从(还是要多听听自己的内心,多去请教前辈学长学姐或专业人士,分清利弊再抉择。绝对不要听信偏言。只听父母的话是不可取的,除非你父母是大学教授。)
当你第一次要处理一件新的挑战时,会慌乱到不知所措,容易一半担忧一边拖延一边自责。
而这时除了多找材料阅读提升认知,尽可能地询问有经验的人外,很多时候也需要你自己摸索着前进。而这摸索过程可能极其煎熬,不知该如何抉择!
二、其他可能的原因
除了以上因素外,其实胆小懦弱、害怕冲突也可能跟自身秉性相关,比如内向、敏感的人,更容易显得胆小、害怕冲突。
之前写到过,内向的人更喜欢从独处中获取能量,而在社交活动中相对于外向者而言,他们更容易感到“疲劳”。因为内向者只需要少量的多巴胺,就足以因刺激而产生剧烈的愉悦感。
而且当内向的人接收到新鲜刺激时,他们的右前岛叶皮层会被激活,从而,他们会把新鲜刺激跟记忆里的经历做对比,以求尽量「不出错」。也就是说,他们遇事总会「退一步」,先审视、思考一下,再决定要如何行动,要不要行动。相比之下,外向者就没有这么多的内心戏。
因此,内向者容易遇事胆小、想太多、讨厌冲突、不为自己争论和争取。
而内向者又很可能同时是个高度敏感者。
高度敏感者对内外部刺激均高度敏感,是容易被情绪淹没的人。他们能够感知到非常细微的刺激,同时,他们又倾向于对任何刺激做深入的联想和处理,这就造成了无论多小的刺激,都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情绪反应。
所以说,内向者、敏感者,有可能是天然地更害怕冲突,遇事容易犹豫不决、想太多,显得胆小。但往好处想其实可以说是「小心谨慎」,因为有些事情确实需要你多想一步再决定要不要做、怎么去做。
三、怎么做才能尽可能地改善和变好呢?
改变不是那么容易的,但并不是不能。
就像心理学家 Jim Loehr 说过的那样,「性格就像肌肉一样,是可以通过训练再塑造的」。
那么,胆小怕事、胡思乱想、害怕冲突,要怎么做才能尽可能地改善呢?
1.应对童年情感忽视:修正认知偏差,正确对待情绪、自我关怀
已经长大成年了,不可能再回到童年重走一遍了,所以现在去责怪父母对你的情感忽视,是没用的。而且大多数父母应该不是故意而为之,他们也并没意识到那些事情给我们造成了如此大的伤害和影响。
然而,我的第一个建议仍然是:如果方便的话,先回家跟父母“吵一架”。跟他们说出自己的委屈,指出当时某些具体的事情,他们曾经为什么做错了,这错误做法对你的伤害是怎样的。
是非对错,曾经没被公正对待过,现在总要公正地对待自己啊。
这么做的原因并非让父母为此道歉认错什么的,而是让他们知道事实真相,这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和安慰。
修正认知这件事,就是自我和解第一步,我觉得非常有效。
然后开始最重要的自我修缮工作。因为最终的改变只能靠自己。
正确对待情绪。聆听自身情绪想告诉你的事,那些小时候没被父母看见和重视的情绪、需求,我们自己去「看见」「认知」「回应」它。
实际上情绪感觉不是负担,而是生存的必需品。它告诉我们何时处于危险,何时该逃跑,何时该去战斗,值得去为什么而拼搏。情绪是身体和我们沟通的方式,驱使我们行动起来。每个情绪都有其目的。
我们需要练习觉察自己的情绪感觉,然后学习识别及命名自己的感觉,同时,接受并信任你的感觉。而且情绪本身不分好坏对错、道德或不道德。每个人都会时不时感到愤怒、嫉妒、厌恨、想破坏,或是觉得自己优于他人。这些情绪本身并不坏,也不会让我们变成坏人,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对待这些情绪。
认识到情绪并不总是理性的,但它的存在总有其原因。情绪虽然很强大,依然可以被掌控。
学习有效地表达你的感觉,它可以帮助你说出你的真实需求,帮你自己以及他人更好地理解你。
最后是自我关怀,最大秘诀是:像对待别人那样对待自己。
几个具体的方面是:
学习关爱自己,将自己放在首位,学会说不、寻求帮助、发现自己的好恶、优先自己的享乐。
自我安慰——自我对话可能是最有用和万能的自我安慰策略。这需要在你情绪不好时自己跟自己说话。你可以静悄悄地、自己一个人、在脑海中和自己说话,也可以写下来。用一些简单而坦诚的事实提醒自己,能让你看清楚事情的本质。
对自己有同情心——像对待别人那样对待自己,以及,允许自己做个普通人。
以上技能对童年受到父母良好关爱和教育的人来说是自然而然习得的。
但如果在孩童时期,父母对作为小孩子的你的感受没有足够的同情心,足够的共情,成年后你要学会这样善待自己。
我们只能自己去培养了。加油~
2.直面问题:多尝试多体验多摸索,不过度思虑而是立马去做,然后调整优化
一步一步尝试去面对人际冲突。比如,从拒绝同事朋友的不合理请求开始;指出伴侣的哪些行为让你感受很不好,说出具体的感受并提出请求,希望ta改变;面对不公对待,冷静而坚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遇到新的工作或学习挑战,相信自己,一点点拆分、查资料了解、解决,实在不会的可以去请教、付费咨询,总之不能躺在门外只想不做。不行动是永远不会解决问题的,而你踏出的每一步,都是进步。
主动去经历一些事情,参与复杂事项,去提升自己书籍以外的人生见识。去探索新城市,看那个地方的人是如何生活的,他们的思虑和你有什么不同。去了解其他行业、岗位,看他们的喜怒哀乐是什么。等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