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媒介行(媒介形式)
媒介,抒情,文化媒介行(媒介形式)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第六章讨论中国抒情传统中的“写意”审美在摄影技术制作的图像中衍生与延伸。民国的中国美术摄影通过精湛的摄影技艺和一系列修改技术与诗歌书法这些异质的艺术方式相结合,形成“写意”新的表达方式。抒情主体的“看”与摄影技术的“看”相结合,充分尝试探索摄影这种机械媒介表现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能力,将山水风景变为艺术家们的“胸中造化”。同时作者指出,这些图像通常是一些具有古风的常用主题(如落日、空舟、远山,等等),加以印刷或书写的古诗或文字唤醒读者脑海中熟悉的联想。对这些图像模块及其变异有意识的再利用、想象以及介入似乎比创新更为重要,如郎静山就储备了一批摄影图像,在不同的作品组合使用。
第七章在历史、记忆与时间的广阔范围内审视摄影和抒情主体在“怀古”照片与诗歌中对过去的凝望。 “怀古”使中国文人得以建立他们与历史的文本联系及情感链接,其中包含着文人对“景”所触发的“情”的表现和常规姿态,以及通过各个时刻面对不同的“景”时对这种抒情姿态的模仿与重复。作者引用艺术史家巫鸿指出“怀古”作为审美经验与遗迹废墟的紧密关系在于“内审的凝视、时间的间隔、忘却与记忆”。视觉影像唤起感情、心理和触觉上的即时反应,语言叙述回忆与思考,影像与文本的结合将前者的情感可能和即时与后者的智力过程同时注入审美经验与记忆工程。文人群体对怀古风景照片的题诗题字或点评体现了摄影者与观赏者的互动,这种文化形式表达他们的审美修养、进行情景说明、艺术评估,既是具有情感意义的社交活动,同时也是将摄影作品经典化的行为。邵元冲和张默君的影集《西北揽胜》与《西陲吟痕》记录了二人1935年公费资助的西北行,其文字叙事、照片与书法的视觉媒介与版式设计精心结合,使怀古从个人的情绪变为抗战前夕政治需要的集体回忆。
诗人陈翠娜及其胞弟扮“天女散花”图,《半月》杂志,第1卷第3期(1922年)
三
作为清末民初文化史,吴盛青的新作质疑科学启蒙的主流集体叙事,将中国抒情传统的审美主体、个人表达与情感结构置于现代摄影技术、大众印刷媒介、世俗化的道释思想与宗教实践的本土社会生活中,动态地研究当时人们关于现代的想象与现代化的实践,特别是中国文人对现代摄影技术的消化吸收及其在新兴的大众媒介中互动共生的关系。
作者使用了大量原始资料,涉及清末民初社会文化生活的许多层面,本书的尾注提供了许多最新参考资料。作者将缤纷多彩的原始资料和各个章节串联起来的主要方法是情感理论(affect theory)。通过深入讨论摄影技术以及大众媒介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士(特别是文人)的情感需求与自我表达的关系,作者得以从切实的个人生活与文化消费的角度来切入宏大政治文化转型。因此,本书通过丰富细致的中国案例分析为学界日渐兴旺的情感理论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一与第二部分各个案例层层相扣,充分论证了中国抒情传统在近代社会文化的转型中与不同文化形式与物质媒介的冲撞、挪用、互动演变,而由此得以延续与更新。第三部分中,有些案例分析似乎比较匆忙,未能形成步步深入的论证,给人略有材料罗列之感。如第七章中上海宝记照相馆欧阳慧锵《摄影指南》(1923)的案例研究。作者认为,书中欧阳所摄照片与文字说明(欧阳提供的技术说明与康有为的点评)的并置以及康有为将摄影作品置于“画”的范畴下使用传统套语赞美欧阳照片的行为,说明文人共同通过诉诸于源远流长的绘画及其抒情传统使摄影影像合理化,其理解丰富化,由此说明本土抒情传统对摄影影像的接受和与其互动的发展。这样的分析在很大程度上重复了前面几章的结论。但是作为指南,欧阳的技术指导文字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它们和康有为的公式化点评有无张力或互动?如何互动?当年的读者,特别是摄影爱好者,会如何理解这些照片与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字的关系?找到这些答案可能会揭示一些新的结论。
笔者认为,以摄影为代表的现代技术、实证科学、世俗化宗教思想实践与经验世界的种种不确定关系是本书极有趣味的一部分,同时也对理解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思想文化极为重要。除了人们兴致勃勃地通过摄影技术来实现他们分身和化身的梦想和文化精英们参与的鬼仙神摄影以外,书中谈到清末诗人不仅用真真的形象比喻照片形似逼真,还用“灵药”来比喻显影剂,这就是说,在某个历史时刻,现代科学技术是被理解为具有魔幻质的。这些例子展现出近代社会文化转型中认知的种种模糊地带、人们面对新事物的应对策略和被启蒙话语压制的幽传统 。实际上,晚清民初的不少“科学小说”文本也佐证这些模糊地带和“幽传统”的存在。
在后记里, 作者追问:传统会通过文化记忆和再利用变为二手吗?她的整本书的案例研究显示,至少中国的抒情传统是动态发展的。书中大量材料显示清末民初的人们在社会、文化、技术变迁过程中对既有文化资源的挪用和再利用。他们使用符号化的文化形象,公式化或典律化的文学语言与修辞,抒情姿态的模仿和重复,甚至模块化的视觉图像,来适应并改造新的技术与文化语境,缓冲它们带来的冲击,同时得以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当然,即使中国文学传统强大,僵化的文字在与照片影像结合时也会表现出媒介间的各种紧张关系,比如詹垲的《花史》中描绘青楼女子的公式化文字和她们的照片并不相符;使用香艳文学的陈词滥调来描绘异国女裸体,虽然将陌生的身体移植到读者熟悉的文字世界里来,却常常不能准确描绘视觉现象;而男文人们使用女影像进行的次韵酬作则表现出别政治中对女的物化和想象的权力控制。
在数字时代的今天,数字技术包容吸收其它技术媒介产品,带来沉浸式体验,这终将把媒介间与跨媒介(transmedia)以及情感理论推到研究文学文化的前沿。
责任编辑:彭珊珊
校对:丁晓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城乡二元结构是什么意思(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