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洋务运动的意义(洋务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日本,北洋,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意义(洋务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洋务运动的意义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洋务运动的意义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我们来重新审视洋务运动这段历史的意义也许在于:我们需要真正地思考如何理解和面对这个世界,以及我们在世界秩序中的位置。
马尾船政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客座研究员陈悦
本文是对马尾船政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客座研究员陈悦的专访。
其作始简,其将毕巨
三联生活周刊:洋务运动最初的关切是什么?是如何开始的?
陈悦:通常把1861年成立总理事务衙门视为洋务运动的起点。这个时间点上,中国人开始静下心来承认有一种新的世界秩序。之前我们不愿意去承认在我们的“天朝”制度之外还有别的制度。即便如此,我们对这种新的世界秩序仍然是居高临下的态度。洋务运动最迫切的命题是中国怎么能不再被外国人欺负,最后归结到要解决具体的海防问题上,海防问题又归结到器物层面,也就是坚船利炮上。那时还没有看到,支撑坚船利炮有更大的体系,还只是一个军事行为,以国防目的为主。海防的需求跟是一致的,所以能够被允许。
首先要解决的是购船。最开始江苏巡抚委托美国人亨利·华尔到美国去打听如何买船,这件事情半途而废。然后总理衙门海关税务司赫德提出来,让李泰国去英国购舰,组建阿斯本舰队。至于船来了怎么开,不懂;如何与外国人打交道、签合同,也不懂。但有了第一步,下一步总能摸索出来。洋务运动就跌跌撞撞地这么开始了。
三联生活周刊:最初我们看到的是船,但不知道到达我们海岸线的船后面其实是整个西方的体系。那么从引进船这么一个小小的点开始,怎么引发了后续所有的改革?
陈悦:我研究北洋海军,发现近代海军的魅力在于:它不仅是军事史,而且也是中国近代化的一扇门。这是可以光明正大地做事情从而通向近代化的一扇门,其他领域在当时的中国是走不通的。1865年曾国藩和李鸿章在上海建江南制造局,最初没有立刻造船出来,而是做军火。李鸿章本人对于造船拿捏不准,感到它的构造太复杂,造价会很高。真正破题的是左宗棠。1866年他在福州马尾建造船厂。当时他在折奏里写,他已经对此做了三年前期准备和调研,想到的办法是引进西方技术,能自己造船,这样就能永久地解决船的问题。左宗棠有一个观点很重要,叫“权操诸我”,与沈葆桢是一致的。左、沈二人想到的是,引进外国东西时主动权得在自己手里,不能以外国人为主,与外国人的关系只能是雇佣关系,所以他们会想出与外国人签合同这个办法。船政就是这样开始的。左宗棠还考虑到,我们要有人能开船,要有人能来管理船厂和造船,这就是教育的部分。
福州船政启动后,曾国藩有点着急。他在1867年也开始造船,很快造出来一条船。曾国藩上奏朝廷,说我们造出了一条船,之前没打报告申请是因为还不确定能不能成功,现在我们成功造出来了中国第一艘船,中国的自强之道始于江南。最开始江南制造局和福州船政是两家争先恐后的一个态势。这两家把船都造好后,又遇到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我们要有一支海军。1870年,曾国藩上奏清廷,把船编练起来变成一支舰队使用,近代化又从一只船扩展成了一支部队,这又是一件破天荒的事情。朝廷任命福建组成了一支部队叫“轮船”,上海那边叫“江南轮船”,两支舰队开始编制。
左宗棠说要有教育,要办学校。这一揽子计划随着船政批准也得到批准了,创办的就是船政学堂。这在中国教育体系里是颠覆的一件事,相当于为年轻人开了一条有别于科举的新道路,而且国家允许它存在,能够光明正大地去学西方的知识。船政前学堂和后学堂的意义就是开眼界,青年人真正地接触到世界。洋务运动30多年,整个发展始终是沿着海防这条线走,走出了很开阔的空间。到了1874年,日本人居然入侵了台湾。我们调整了南北洋海军战略,北洋大臣建一支舰队,南洋大臣建一支舰队,后来就有了北洋海军这一揽子的事情。
为了沟通整个沿海的通信,电报线的架设也开始了。当时中国第一条电报线是马尾到福州的电报线,也是应1874年时的需要。1874年遇到一个问题:当时的台湾电报发过来很麻烦,要用船送到福州省城,到了省城之后往北还得用船送,在战争中讯息传递跟不上。电报线就这样架设起来了,后来台湾海峡的海底电缆也铺起来了。
衍生出来的企业也一概都是应海防需要。在福州船政这边,刚开始造船是用木头造,后来又用金属造。造金属船就遇到一个问题:船的钢板铁板从哪来?这就要开矿,要有炼钢厂、炼铁厂,这样的事业就出现了。船需要烧煤,那么就开始采煤,在台湾的基隆就有了使用机械的煤矿,北方就有了开平矿务局。过去对洋务运动有一种总结,说它是先求强后求富,因为求强需要花到大量的资金,因此需要办近代化的工业企业获得资金。实际上,他们后来建许多工厂都是围绕着解决船的问题展开的,那时还没有思考过盈利和求富,还没有资本主义的思维,求富依然是靠海关税收来做的。
福州马尾造船厂
修建铁路也是。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线被认为是中国在铁路事业上走出的重要一步,实际上也是因为北洋海军需要煤。从唐山开采煤之后,用传统方式无法实现这么大规模的运输,最高效的就是建一条铁路。一切就是这样在解决一个个具体的问题中建立起来的。
兴办的海军学校创造了更多奇迹。它们培养的学生后来成长为两类人:一类按照学校的培养目标学成后做了工程师,为我们国家设计军舰和轮船,或者当了海军军官,比如邓世昌。还有一类孩子进了学堂,读了许多英文书、法文书,学通了,被送到欧洲去留学。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开始看更多的西方书籍,产生了更多的思考。他们发现,我们的落后不是单一的海军问题,而是全方位的,对西方的城市、经济和文化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些学生的思维活络起来,开始思考更多的事情。严复就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代表。近代海军学校一方面培养了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为中国社会创造了各个领域的火种,这些火种是近代化变革的火种,比如詹天佑和李四光。研究近代重要人物的个人档案、履历你会发现,他们多多少少跟“海军”这个词有联系。
三联生活周刊:围绕着造船、开工厂和建海军,是不是还创造出一些新的组织方式?
陈悦:福州船政有很多开创。它与外国人的合作方式是合同制,即船政与外国人个人签合同,而不是与外国签合同,沈葆桢和左宗棠有“权操中国”的理念。马尾当时开了一系列车间,但凡船上用到的东西,都对应有一个机构能制造:需要铁就建铁厂,需要炮就建炮厂;船上有欧式指南针,那就建一个仪表钟表厂;船上锅炉里要有耐火砖,那就建一个车间研发耐火砖的生产;船最内核的部件蒸汽机也是自己设计制造的。从1866年开始合作,1873年就实现了这些目标。中国人能自己设计和制造蒸汽机,这在当时不可思议,都是之前十年中国人还见都没见过的东西。一群工匠集合到一起,跟着十几个从外国来的、在他们自己国家算底层的外国技术专家,把这些东西做出来了。
上一篇:台湾雅虎(台湾雅虎拍卖)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