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萨缪尔森经济学(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
经济学,萨缪尔森,芝加哥大学萨缪尔森经济学(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当经济学的上述“选择”转向逐渐成熟时,数学方法和统计方法也基本完善并开始向社会科学渗透。当时看到这个趋势的人不在少数,但是萨缪尔森可能是最年轻、准备最充分、行动最坚决的一个,当然,他的“转换”成本可能也是最低的。作为对比,萨缪尔森在哈佛大学时的老师熊彼特虽然早就在大力倡导经济学研究数理化,但是却仍然一直在纠结:如果必须在精通数学和统计学还是精通经济史之间做出选择,他将不得不选择精通经济史。
现在人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在那个时代,前一个时期“多元化”的经济学研究已经种下了许多果树,拥有极佳的经济学洞察力的萨缪尔森,在熟练掌握了微积分这门“上帝的语言”之后,如同拿机关枪打桃子一样,在各个经济学领域攻城略地,无不得心应手。
将经济学引入“窄门”之后
萨缪尔森之后的经济学研究,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总结,那应该是“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化”。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说萨缪尔森将经济学引入了一扇“窄门”。也许正因为如此,巴克豪斯认为萨缪尔森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多元化的经济学与二战后出现的更狭隘的、更加理论化和数学化的‘新古典’经济学”的“过渡人物”。
这样说并不是在贬低萨缪尔森。对于数学和模型在经济学研究中的作用,争论颇多,我们不必多加讨论,但是至少有一点应该是确信无疑的:数学在经济学的大量应用,提高了研究经济学的门槛,同时也吸引了大量高智商人才加入。经济学之所以能够成为“社会科学皇冠上璀璨的明珠”,经济学家作为一个职业的地位的确立,都与此有关。因此,萨缪尔森将经济学引入了“窄门”,更为经济学家创造了一个“天堂”。
萨缪尔森一生以“折衷”和“走中间道路”自豪。这种折衷的好处是,可以在价值中立的面纱下,对“最左”和“最右”的观点加以合理化,这样一来,也就为经济学研究打开了很大的新空间,例如,他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理论的处理,就是如此。
(作者为均衡研究所学术顾问、浙江大学跨学科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编辑:臧博)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