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普鲁斯特问卷(普鲁斯特问卷完整版)
短片,我的,电影普鲁斯特问卷(普鲁斯特问卷完整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邬浪:短片剧本用了三周。
赵浩董洋:剧本初稿并没有花太长时间,但剧本的修改一直持续到开拍之前。甚至直到最后一天拍摄,某一个台词的细节才最终确定。
唐艺:第一稿可能花了我10天,一直在各种憋,想要尽量还原当时的情况。然后中间我有两三个月没有碰这个剧本。后来拍摄之前两个月我就一边改剧本一边找演员。真正定稿是在拍摄前两个礼拜吧。
4.拍摄资金的筹集过程是怎样的?预算是多少?
邹静:自己投资一半,电影公司投资一半,预算大概在40万人民币左右。
邬浪:我的制片人公司投了一部分,我自己和身边朋友也拿一部分。后期钱不够,我又从身边朋友那借了一些,反正东拼西凑。整个拍摄期是焦虑与兴奋并存。那会儿心里只有一个信念,无论怎么样都要拍出来!说实话,开机前两天我还在跟人谈赞助。
赵浩董洋:前期加后期总共28万。
唐艺:香港有一个鲜浪潮国际短片节,他们每年会赞助二十个年轻导演,每个人赞助十万港币拍一个短片。 我当时就是申请了这个项目,拿到了资助。我们的拍摄就是用了这十万港币,后来做后期我自己花了两万五。
5.拍摄周期是多久?剪辑时间呢?
邹静:五天拍摄一天转场,总共六天。剪辑大概花了两个半月。
邬浪:拍摄四天。剪辑较为漫长,从初剪到最终版定剪算下来差不多一年半时间。
赵浩董洋:拍摄计划做的是五天,最终四天拍完。因为是顺拍,一边拍一边剪,其实最后一天开拍前,前面的戏已经有一个粗搭版本。杀青之后我留了差不多一个月时间才和剪辑师重新开始剪辑,我需要这个时间重新对素材变得陌生,基于素材而非剧本来构建一个故事。开始剪辑到定剪花了不到两周时间。
唐艺:我们筹备了一个月,拍摄了四天。剪辑了两个月。
6.剪辑后的成片和原剧本相差大吗?如果有改变,修改的思路是什么?
邹静:相差不大,基本是照着原剧本剪的。因为拍摄的时候已经是比较精准的拍摄,素材量不大,所以后期也没有很大的改动空间。
邬浪:还好。但有改动,修改方向主要是看完实拍摄素材后,思考如何进入和开启这段关系的入口,会比较多时间用在这上面。
赵浩:剪辑后的成片和原剧本有很大的差别,但变化更多发生在拍摄期间。目前成片的第一场戏是现场临时加的,当时我们在为三人晚餐的场景布光,扮演父亲的演员在餐桌旁抽烟。他背对我坐着,我只能看到他的背影,一支点燃的香烟,窗外则阳光明媚。“一个父亲,左右为难的背影。”恰好是我心中对父亲的印象。我当时一下子就觉得这个背影会给这个故事一个支点,以父亲的为难开始,到男孩的为难结束。找到这个支点之后,与这个故事核心关系不大的场景、戏的内容甚至调度及机位,都被毫不犹豫的删掉了。留下的每场戏,我们甚至都可以用一个很精准的词去描绘它的内核。所以某种程度上说,剪辑的工作或者说关于最终影片呈现方式的思考,在现场已经开始。
唐艺:成片和原剧本可以说95%了。 我的剪辑师非常喜欢我的剧本,有一些我觉得没有拍好的地方,我想让她剪掉,结果她都能很妙地把那些地方留住。
《朵丽》剧照。
7.在上述的哪一个过程(剧本、资金、拍摄、剪辑、节展入选)对于你的这部短片来说遇到了最大的现实困难?
邹静:最大的困难,是找到合适的主角。我们很幸运找到了,虽然过程很艰辛。
邬浪:过程里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程度的困境,而拍电影就是一个与困境共处的过程,每个人适应不一样,对于我来说,开头会难一些,不过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拍之前为会自我明确几件事情,这个故事是不是非讲不可? 是不是非得用这种方式讲不可?还有就是自己是否相信这个故事?
赵浩董洋:节展入选。我们首先欠缺影展投递经验,也没有任何销售或者发行公司介入。都是从零开始做调研,自己准备资料,完成投递工作。新冠疫情爆发之后,很多电影节被迫取消或者改为线上举办,也打乱了我们的计划。
唐艺:其实这是我拍过的最轻松的一部电影。可能最麻烦的事情是遇到租的器材很差,总是没有电,又有个别闹事的群演。但是因为我的整个团队都是我很好的朋友,都非常了解和保护我,所以在现场很乱的情况下,我依然可以拿到我想要的表演。
8.最大的创作困难又出现在哪一步?
邹静:最大的创作困难永远是剧本吧。
邬浪:拍电影的决心。
赵浩董洋:首先是在寻找故事的内核上。像我刚才提到的,我们需要为影片找到一个支点,从父亲的为难开始,到男孩的为难结束。在实操层面我们在置景上遇到了不小的挑战。综合考虑后,我们选择在棚里搭建一个重要场景。场景设计的工作大概在开机前两个月就已经开始,我们需要同时考虑搭建的难度、周期和成本,而且必须在剧本还在不断修改的过程中就非常慎重地思考一个非常重要场景的机位和场面调度。因为美术需要提前知道我的机位和调度范围,这决定了我们需要搭建多大的空间并完成置景,另外留出可以活动的墙,为镜头运动提供更多选择。一旦场景方案确定,后期我们再想修改拍摄方案就可能遇到问题。
唐艺:比较大的困难是决定拍摄风格。因为我们学校拍的片子很多都是那种很严肃的成长故事,我当时也想挑战自己,想要拍一个drama。 结果越写我越觉得自己别扭,尤其是女主角的塑造,非常“受害者”。 有天晚上我看了北野武找灵感,然后第二天醒来我就写出来了黑色喜剧思路的剧本。一开始觉得哎呀怎么又是我原来的那个风格。但是和团队商量了一下,大家都鼓励我做自己。
9.拍摄这部短片的整个过程中自己收获最大,习得最多的是什么?有什么感想?
邹静:收获最大的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一个好的发心也很重要。
邬浪:收获最多的是友谊吧。习的最多的在慢慢走向自己所相信的,而不仅仅是自己所看到的。
赵浩:这部短片之后其实我的创作兴趣和创作模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我想要我的电影能够呈现“真实的”、“真挚的”时刻,无论是空间、时间还是演员的存在本身:在真实的空间和时间中,原本就存在或者令人信服地、合情合理地存在的人或物,共同创造出一段,在摄影机介入之前可能存在,但还未存在的连续的时间和情感体验。
董洋:习得最多:流水线的了解了电影的全部制作过程,完成了一个电影从前期筹备,拍摄,后期,一直到参展的全部过程。虽然听上去很简单,但是对于一个新人导演来说是一种很宝贵的体验,对于电影市场的概念比以往更深。私人方面的话,创作电影剧本的过程也是一种不断地审视自己和父亲关系的过程。这种观察从各个视角,各个时间维度,有着不同的体会。对于自己和父亲更深的理解是我最大的私人收获。
唐艺:上一部短片花了我两年的时间才做完,我的老师同学都在担心我的情绪了。 《天下乌鸦》真的是非常一鼓作气,筹备到完成一共4个月的时间,而且是在这么低的预算下完成的。 我最大的感受其实就是,要珍惜你身边爱你支持你的团队和朋友,没有谁对你的爱是理所应当的。还有就是拍电影可能真的和有没有明星以及预算多少没有很大关系。其实我现在看《天下乌鸦》都能很明显看到自己的各种缺点,但是整个制作过程我都是我自己,能做所有决定。所以我觉得入围戛纳是老天对于我做我自己的一个奖赏。
上一篇:市场开拓(市场开拓总结)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