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碎片化(碎片化阅读的利和弊)
碎片,孩子,知识碎片化(碎片化阅读的利和弊)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碎片化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碎片化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最近收到一位粉丝的私信,说自己家孩子总是玩手机、看短视频,每次大人阻止,孩子就会说:“我明明是在学习,我又没有玩游戏。”查看他APP使用记录,确实都在B站、知乎看一些历史文化相关的知识。
孩子爸爸却认为,这种学习方式根本“不靠谱”,然而孩子却觉得爸爸是老古董,根本不懂年轻人的学习方式。到底谁对谁错?面对孩子新的学习方式,我们该如何因势利导,又该如何规避带来的问题呢?今天跟大家探讨一个前沿话题:碎片化学习!
“碎片化”学习到底是个啥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曾写道:这是一个碎片化的时代,信息碎片化、受众碎片化、媒体碎片化
微博、短视频、朋友圈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不仅变多了,而且碎片了。在字面意义上,碎片意味着原本是整体的信息被分割成了零星的小块。就像是曾经系统的知识,散落于互联网的海洋中。
人们总会说“碎片化”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但其实碎片化的学习并不是当代所独有。有人笑称《孟子》就是孟夫子发的微博,难道这不是很碎片么?再到唐宋诗家留下的即兴诗作,不是也很碎片么?那凭什么B站上的输出和学习,就要受到家长的鄙视呢?
那是因为碎片化往往被误读了,一些孩子的碎片化学习就是漫无目的地浏览知识,看似很努力地利用每一分钟来学习,但却没办法完成转化,最后这些知识依然如同浮云一样漂浮在大脑中。
碎片化的本质是知识的“零存整取”而不是零存零取,而这一点也可以用来判断孩子是在“休闲娱乐”还是真正在“碎片化学习”
“碎片化学习”有什么优势关于“碎片化”学习的作用,我可以说是直接受益者,因为无意间用了碎片化的学习方式,用了一年时间,实现了从一个模拟考试340分的“差生”,到考入理想大学的飞跃。下面我就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最新的脑科学研究成果,来跟来聊聊为什么“碎片化”才是更适合孩子的学习方式。
首先,我们身处碎片化的时代
人是不能超越这个时代的,虽然你认为孩子应该从小上私塾从四书五经底层逻辑学起,但是这个世界的信息不可避免地走向了碎片化,孩子们既需要适应碎片化的学习,也要适应碎片化的输出。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写作”,当时我很喜欢写作,脑子里经常有很多好玩的故事,想要写下来的话。但是因为学业繁重,没有时间去创作,怎么办,找一个小本。三百字把自己想要描述的感觉,讲的故事写下来。这也就练就了我写梗概的能力,后来当编剧做策划,基本就是靠这个在沟通。
再比如,当时看书的机会也少,就随便翻翻,看到好的句子,马上人工摘抄,写作文时信手拈来,现在虽然换了软件操作,但依然保持了建立资料库的习惯。在大语文时代,这种习惯对于孩子来说更加可贵。
其次,碎片化学习可以提高效率
碎片化学习不仅意味着吸取碎片的知识,更意味着利用好碎片的时间。高三那一年,用班主任话说,我上厕所都在奔跑。其实只为挤出上课前十分钟的时间,用来做英语的完形填空。因为每道题分配下来也就5分钟左右,马上要上课的压力条件又跟考试相似,一年下来完形填空我做了三百多道,高考满分没压力。
虽然“刷题”不可取,但是让孩子利用碎片时间,做一些需要反复练习的事情,其实也是一条提高效率的道路。
最后,“碎片化”学习可能是最底层的学习逻辑
其实,在正规的学校诞生之前,学习一直以来都是碎片化的,相比系统而被动的学习知识,人类更加擅长碎片而主动的学习知识。回忆一下宝宝小时候就可以了,当时没有人系统的对他进行语言培训,可是通过聆听大人说话,通过猜测,婴儿就能掌握语言。那些动物植物的名称,日常生活的规范,孩子也是在碎片的学习中慢慢掌握。
等我们迈出校园,学校里的知识仅仅是搭建了一个轮廓,而工作中下班后的碎片化学习,才慢慢让我们的认知“羽翼丰满”,比如我一个做律师的同学,毕业十年重聚时,感慨的说:“这些年的工作,完全是在大学研究生的框架下,不断学习。”
从这个角度来讲,系统学习的能力,可能会让你的孩子获得好的成绩,但绝不足以让他在日后的“终身学习”中游刃有余。而“碎片化学习”才是孩子,甚至我们自己需要努力修炼的内功。
“碎片化学习”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规避么?在反对碎片化学习的人中,很大一部分人认为:“碎片化学习会让你变得很笨,不善于深入思考!”就像那位粉丝提到的孩子爸爸一样。事实上,脑科学研究只证明了在“不断刺激”中的大脑,持续释放多巴胺,会导致VTA(中脑腹侧被盖区)持续激活,容易损伤。而“碎片化学习”并不意味着持续受到刺激。“碎片化学习”的真正问题在下面两个方面。
一方面,大量的信息接受,导致“知识假象”
比如在妈妈群里有位妈妈认为“绘本阅读师”其实是骗人的勾当,因为任何一个妈妈看多了关于儿童阅读的文章、问答、知识都会教孩子阅读。但是过了几个星期,她的孩子一本书都不肯看了。她私信问我,我们才一起发现了他们亲子阅读中的问题。
如同这位妈妈一样,在“碎片化学习”中,我们拥抱了海量的信息,很容易自认为这些“信息”等同于“知识”。孩子在碎片化的学习中,很容易“中二病”爆发,认为“我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其实仅仅是接受了“信息”,尚未理清其中的内在逻辑,将信息转化为知识。久而久之,深度思考能力也会退化。
破解之道:
为了帮助孩子更有效地“碎片化学习”,爸爸妈妈可以在聊天中关注一下孩子获取的信息,跟他们形成讨论,带着谦逊的态度多问为什么?让孩子成为你的老师,或者跟你一起探讨信息的真伪。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活学活用,走完从获取到输出的过程,同时还可以建立起思辨的习惯,遇到一个信息,先去思考是否合理,是否可信,在这个信息爆炸碎片的时代,这种能力非常重要。
另一方面“碎片化的学习”无法形成知识体系。
碎片化学习带来的另外一重问题,是无法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这个前文我们也已经提到过,碎片化学习的过程,就像是盖房子。先搭起系统框架,再用“碎片化”学习填充砖头水泥。
然而如果没有这个系统框架,孩子的认知体系就会变成一个废弃砖厂,满地都是知识碎片,别说触类旁通,找都找不见。成为“看过就忘”的无效输入。
破解之道:
及早帮孩子搭起系统框架,让他们的知识碎片“安居乐业”。比如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多给他们看一些百科类的书籍,不仅可以开拓视野,实际上也在搭建知识框架,在以后的“碎片化”学习中,他们会更有目的,知识也会更系统。
上一篇:黄廷芳(黄廷方奖学金)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