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本地化(本地化翻译公共号)
产品,市场,内容本地化(本地化翻译公共号)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2)多语言
作为内容平台,所选的语言不单单关系界面展示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推荐内容所属的语言,与产品的表现挂钩。因此如何让用户方便快捷地使用自己喜好的语言就成为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在单语言市场投放直接展现当地母语即可,如日本用日语、美国用英语。但是海外很多国家并不是由单一民族占主体的,以印度为例,主流的语言就有八种,大大小小的语言有超过两百种,单纯的用英语只能覆盖10%的人口,如果希望做更极致的本地化就可以让用户主动选择偏好语言或者根据所在地区,手机系统语言给用户建议更合适的语言和内容。
2. 本地化的分发如果在国内的产品已经有一套成熟的分发体系,还需要针对不同的市场做调整吗?答案是肯定的,以推荐算法的模型为例,一个模型是由不同的特征加权得到的函数。受内容、用户构成和用户行为变化影响,每个特征的权重需要不停调整才能保证更高的推荐效率。因此即使是在同一市场,都需要持续更新模型,更不用说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市场了。另外不同市场用户的评论、点赞和分享等主动行为的偏好不同,对模型的影响也很大。
3. 本地化的团队确定好产品方向和策略就需要找人执行了,内容产品核心团队就是产品、运营和技术,另外就是负责变现的商业化团队。
(1)产品运营一定是本地化的
为了同时兼顾效率和对本地用户/内容的理解力,我把产品运营团队的组建随产品发展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
前期:产品筹备的阶段主要由在中国的中国人领导在中国的外国人,中国自身团队行业素养更高,对产品理解力也更强,因此起步一般由中国自身团队主导。运营也可以是有外语背景的中国人,方便管理,能力更强。配合外国同学理解当地的文化的优点就可以起步了。前期把团队都控制在国内,沟通成本低,工作效率高;发展:如果产品进一步发展,就不得不深入当地组建团队了,主要原因是在中国懂海外市场的人难招,反应也更慢。这一阶段的团队策略是由在外国的中国人领导在外国的外国人。这样的方式能够确保异地沟通的顺畅和团队的执行效果;成熟:更进一步地,产品已经在当地产生较大影响力,能够吸引到足够优秀的当地同事加入,可以考虑让在外国的外国人主导运营。小米在印度市场的成功很大一部分需要归功于印度的运营团队,基本上小米印度公司从管理层到执行层基本都是印度当地人,印度总裁贾马努(Manu Jain)是小米持股第三高的员工,把小米当成自己的公司在经营。据悉刚开始小米印度的管理层主要是中国人,虽然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整体效率较低成本很高。后面逐渐替换成本地团队后管理成本大幅下降,市场反映也更好。(2)研发一定在中国
中国的研发能力即使在全球也极具竞争力,特别是应用层的开发丝毫不逊于美国。在日本、新加坡和欧美,中国程序员都是很吃香的存在。除了能力够强,团队设置在国内执行力也有保证,而且技术层面不需要本地化,因此研发团队放在中国是首选。值得注意的是包括印度、美国等市场对数据保护严格,要求用户隐私数据不能离境,因此需要把系统部署在当地。
(3)商业化一定是本地化的
到了变现的时候自然需要发展商业化团队,由于团队很大一部分工作是获取客户售卖广告等。面对面的交流能触达的客户更多,成功率更高,更有机会促成深层次的合作。而且本地人更懂本地人,因此成熟的商业化团队一定是本地化的。另外商业化的形式除了广告外,直播其实也是可行的,YY旗下的BIGO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件事。
李学凌在收购Bigo的内部信中也说:“BIGO帮助YY证实了一件事:直播在海外的收入模式是成立的。我们能够不同于其他的美国互联网公司——主要依赖广告收入的模式,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创造用户直接付费的商业模式,这样可以避开美国互联网公司的竞争优势,而完成我们自己的特色生存模式。”
03 内容安全时时在心这里单独再提一下内容安全,很多时候为了上线速度和快速增长,在产品运营初期经常会忽略安全问题,等着产品做大后再洗白,再弥补。这个方法在中国市场或许可行,但是在许多品牌意识强的市场,前期野蛮生长的行径对品牌会造成永久的伤害。
我曾经主导过几个市场的产品,前期内容主要靠抓取,并且含有部分擦边内容。后续我们再去与创作者谈合作的时候就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吃了很多闭门羹,因为前期的口碑太差,再创作者中形成了很不好的风评。后面我们花了一年的时间和更多的成本才取得合作进展。
还有一个例子是BIGO,产品前期经常有不少擦边的直播,虽然收获了流量和收益,但是也给用户形成涉黄的印象。以至于在印度等保守的国家,员工竟然不敢跟家人说自己在BIGO工作。因此前期在安全上下功夫不仅能保障产品的安全运营,而且可以避免对品牌形象造成不良影响。
1. 绕开可能的风险点在国际化市场中政治、色情、宗教和版权问题是四个概率最高的安全问题,具体情况需要根据市场具体分析,下面是常见的风险点列举:
政治:政治方面的风险点主要包含“所在市场相关的政治内容”和“所在市场谈论中国的政治内容”两类。前者的主要在政治言论不自由的市场有风险,而且在多数市场大多存在特殊的“政治正确”问题,如美国的种族平等,英国要尊重王室等等。后者则很直观,如果你的平台上出现了很多对中国不利的内容,自然会有人找你喝茶;色情:色情内容在很多国家都会受到严格监管,需要做好用户分级和内容分级。如果涉及儿童色情问题轻则下架,重则有牢狱之灾;宗教:尊重当地文化,避免卷入宗教纷争是明哲保身的绝佳选择。我们本身不懂宗教,也没必要在上面指手画脚。特别在伊斯兰和印度等宗教影响力强的国家一定要尊重当地信仰;版权:版权问题是中国团队经常忽视的问题,在产品设计阶段就需要重点规避。特别像音乐类归属清晰的版权内容一抓一个准,如果确实需要最好在一开始就采取合作的方式。2. 可持续运营的安全机制为了避开安全的坑,我们为每个市场制定了审核标准。而为了让标准更彻底地执行,成立本地化的审核团队是不错的选择。
本地化审核:本地人对自身市场的风险内容有更高的敏感,因此识别风险的能力也更强,在资源允许的条件下优先考虑本地审核团队;低成本审核:世界上有很多国家英语都能达到流利水平,而且用户收入水平较低,这就意味着有机会用较低的成本完成更多的审核任务。最其中具代表的是印度和菲律宾。我就曾经把英语的审核任务放到菲律宾,其它语种的审核任务也可以进行同样的操作。3. 区域隔离防灾国际化的进程中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被当地有关部门请喝茶,被应用市场下架是很难避免的。为了降低风险,可以做好内容和产品两个方面的隔离。
(1)内容隔离
不同市场之间的标准不一样,可能在A市场是合规的内容到了B市场就违规了。而且用户的喜好也不同,在A市场很火爆的内容到了B市场可能无人问津。因此不同市场之间的内容需要相互隔离,用户行为数据也彼此分开,防止模型的脏数据。
上一篇:楼永良(楼永良之女楼杨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