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综合体(综合体建筑)
城市,商业,综合体综合体(综合体建筑)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综合体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综合体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在存量成为地产的主旋律时,不断创新的“商业+”模式中,TOD项目以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优势成为商业综合体的重要热点之一,国内不少地产开发商相继涌入,造就了TOD的开发高峰。
特别是一二线城市,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必然会存在着各方商业力量的博弈,“应运而生、应时而变”的TOD开发模式成为未来城市发展过程中极其重要的部分,激发出一片新的发展蓝海。
但是肩负着“城市未来”的TOD商业要想发挥“大能量”,依旧面临重重挑战,任重道远。
那么,国内城市TOD商业综合体的出路究竟在哪里?本期,我们结合一些国内外优秀的城市TOD案例,给行业带来一些借鉴和启示。
1
国内TOD商业综合体扎堆出现
未来十年将是TOD时代
随着这些年城市轨道交通的飞速发展、不断扩充和建设,也为TOD商业体开发带来了巨大的价值空间。
5万亿元赛道“争锋”,不少城市已开启TOD时代
截至2019年底,全国开通轨道交通城市数已达40个,在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长度已达到6903公里。根据测算,已经在运营的+在建部分的轨道交通线路对应的TOD市场规模接近5万亿,并有逐年上升势态。
伴随着国内城市的轨道交通的开发白热化,TOD开发模式的扩张效应突出,已成为城市综合体中“走红”的发展趋势。
美国设计师Peter Dovak制作的中国轨交发展动态图
目前北上广深、杭州、重庆、成都等城市,纷纷制定了各自的TOD建设计划,毋庸置疑,TOD模式已经成为我国一二线城市未来建设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开启城市TOD时代。
2020年5月成都发布的首张TOD地图中,16个TOD项目被均匀分配到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TOD商业综合体扎堆出现,头部效应显著
近年来,不少头部房企如万科、龙湖、绿地、绿城、保利、碧桂园、新鸿基地产.....有强势进入这一蓝海市场的趋势,积极布局,拓展其对于TOD商业的版图。
万科的天空之城系列、绿城的杨柳郡系列,龙湖则有天街系列在这两年接连面世,引起不小的轰动。像万科这样头部房企,甚至出现了一个城市多点布局的战略模式,构建“TOD网络”。
2
TOD的发展进阶和开发逻辑
TOD模式是指: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在经历不同时代阶段的发展下,TOD模式所呈现的形式也有着明显改变。
从车站出现,打破城市边界的TOD1.0,到集聚简单商业系统“站楼一体化”的TOD2.0,再到依托垂直交通聚合的“站城一体化”--TOD3.0,共同构成了TOD的初阶阶段,至此,购物中心、住宅、公园与车站开发结合的模式得以尝试和发展。
到了TOD4.0--“站城人一体化”,理念便发生了“质”的飞跃:以“人”的需求为驱动,在满足轨道交通、公共服务、物质消费的基础上,将当地的自然景观、艺术氛围结合城市个融入,创造出富有独特魅力的“站城商居一体化”场所,构建立体微城市。
TOD模式的开发逻辑
从“垂直城市”到创造“超级城市”
与其说TOD是一个项目,不如说它是“长在”城市轨道交通上的具有生命力的微型城市,这才是城市TOD的开发逻辑。具体而言:
其一,处于城市发展核心节点之上,拥有复杂而全面的业态,宏观角度上还涉及地区规划、城市复兴、郊区革新等城市发展。
其二,须与大型轨道交通枢纽相连,与城市有着充分的对接,实现“距离一公里”的理念,切实链接城市与商业,城市与人,人与商业。
其三,拥有一定的体量,这样才有足够空间才能去施展一座立体的“微型城市”。
目前国内已有TOD项目
主要分为三大类型
区域型TOD:以城际铁路站点、高铁站点为中心,以区域交通枢纽、商业办公、商务功能为主导的混合开发模式。此类型一般住宅属用地比例较少,同时还会与单条或几条地铁线路多轨交汇,构成规模较大的区域交通运输枢纽。
城市型TOD:以多条地铁、轻轨或地面公共交通的换乘枢纽为中心,以商业办公、商住、公共开放空间为主导的混合开发模式,构建节点商圈。
社区型TOD:以地铁或轻轨的公共交通站点为中心,以商业办公、纯住宅、政策住房、公共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为主的混合开发模式。一般基于公共交通的某一个支线站点进行规划。
3
那些优秀TOD商业综合体
如何平衡城市、商业、人之间关系的?
纵观国内外的经典TOD 项目案例,日本的涩谷未来之光、二子玉川综合体,英国国王十字火车站、美国纽约新世贸中心、新加坡乌节路综合体、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环球贸易广场等成功范式,都是通过“推陈出新”的TOD项目,一跃成为世界地区经济、文化与艺术的新地标,其设计规划能给到我们很好的借鉴。
日本新宿站
世界上最繁忙的交通枢纽之一
围绕东京新宿站延伸出的商业区,是日本TOD项目中最具有代表的。他是世界上最繁忙的交通枢纽之一,5条铁路、9条可换成地铁交汇成巨大的网络交通网。日吞吐量达到340万人次,有200个出入口连通新宿周围各大建筑和地面区域。
日本伊势丹百货、小田急百货等15座著名商业体,与新宿站无缝接驳,新宿站是东京久负盛名的大型繁华商业区,同时带动新宿站周边地价,在短短五年内上涨了37%。
作为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的“世界上使用人次最多的车站”,为保证承载巨大客流量的同时保持人流顺畅,新宿站对陈展设施、周边建筑、以及道路基建进行了一体化规划和建设,形成了一个清晰明了、通达良好,舒适、密集的步行网络,原本单纯以步行为目的的步行网络设计兼具了休憩、逗留和聚集的功能。
案例借鉴:最为早期的TOD先行项目代表,新宿站也在依附交通枢纽的基础上,聚集商业能量,将这个原本属于城郊之地,一跃“变身”为城市“副中心”,高效利用地下空间和存量土地资源,为市民打造出一个除家和公司之外的“停留空间”。
东京涩谷站
最大规模的TOD城市更新范例
涩谷站是东京圈中仅次于新宿站的第二大交通枢纽,9条重要线路在这里交汇,换乘人数超过300万人次。在经历了“Mark City”、“涩谷之光”和“涩谷STREAM”等大型项目开发后,涩谷站完成商业、交通一体化整合,实现层层推进的完美蜕变。
涩谷之光的地下2-3层为对接地铁的配套餐饮商业,地下1层到地上5层为零售商业,其中2层对接轻轨站,6-7层为餐厅餐饮业态,8层为文化创意业态,9层为会议功能,10层为剧院及空中客厅,通过10层的空中客厅可到达18-34层的办公空间。
涩谷站还因地制宜,建立了地下至地上共四层的空间步行系统,联通了地铁车站、地面、连廊、空中走廊以及“城市核”建筑。
车站看似复杂的结构并未影响其商业运营,反而给各个商业体规划了合理的动线和入口,在感受的营造方面向地上商业靠拢,最大限度规避地下空间的缺点。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