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评判思维(评判思维量表)
思维,护士,问题评判思维(评判思维量表)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评判性思维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评判性思维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护士将承担着更多的责任。一个以抚慰患者心灵之痛的角色;一个以专业技术管理患者疾病的岗位;她应具有临床思维的全面,更要包含评判思维的逻辑。评判思维作为护理专业的核心能力,能够帮护士做出正确的临床决策,有利于护理工作的进行及护理科研的开展。
案例导入患者,男,56岁,诊断: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近期血糖异常增高,需做葡萄糖耐量实验。入院后第三天,科室护士接检验科电话该患者葡萄糖耐量检验条码是无效条码,当班护士立即查看医嘱,发现医嘱于入院第二天下午16:00已经作废,随后联系当日大小夜班,经询问得知患者拒绝抽血,值班医生给予作废医嘱,当班护士未及时撤销条码、试管及葡萄糖实验所用药物50%葡萄糖注射液,当天大夜班护士在核对时看见有50%葡萄糖注射液和试管,未发现抽血医嘱,询问小夜班,小夜班很肯定地说就是此病人的糖耐量实验,大夜班再无核对及追踪,次日为患者抽取血标本送往检验科,此事告知护士长及科主任,上报不良事件。
分享理由护理工作中应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并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利用以往的知识和护理经验,对思维对象做出合理的判断。本案例中,当班护士未及时撤销试管及药品,制度执行力不强;大夜班护士在发现问题后未判断出问题所在,评判能力欠缺;小夜班护士在没有客观证据支持下,确定为该患者的药品,逻辑推理不清;在送往检验科时未发现问题,识别技能欠缺。本事件中出现的多处问题,皆由护士未进行评判行思维而成,本文与大家共同分享:评判思维--护理工作中制胜法宝。
一、概念:
评判思维又称为批判思维,是指个体在复杂情景中,能全面地、能动地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选择,在反思的基础上加以分析、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定。从护理角度来看,评判思维是对临床复杂护理问题所进行的有目的、有意义的自我调控的判断、反思、推理及决策过程。
二、评判思维的组成
包括智力因素、认知技能因素、情感态度因素三部分。
1、智力因素是在评判行思维过程中所涉及的专业知识,护理学的专业知识包括医学基础知识、社会人文知识和护理学知识。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具备全面的医学基础知识,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给予正确的护理措施。
2、认知技能因素是护士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些技巧和方法,这些认知技能有助于护士综合以往的知识和护理经验,对思维对象做出合理的判断。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在思维过程中全面剖析认识对象的本质、功能和事物之间的关系,通过确认相关资源,并收集客观的、主观的、既往的、当前的有用信息,根据所建立的个人、专业和伦理原则,识别各种问题和答案中的共同和不同点,从而客观的判断出结果,即为认知技能应用过程。假若本事件中,当大夜班护士发现问题询问小夜班护士缘由时,小夜班护士立即使用认知技能,与大夜班护士一同查看医嘱、再次跟当班护士确认,并与医生沟通,确认无误并客观的做出决定,此不良事件就不会发生。
3、情感态度因素也称评判精神,是指在评判思维过程中个体所应具备的个特征、态度和倾向,主要包括自信负责、公正客观、勇于创造、灵活调整、执著探究、学术正值、开放思维等。
三、护理评判思维的培养
1、专业技术及理论知识学习。提高个人业务能力水平,科室定期更新及培训专科理论知识,技术操作熟练、准确执行,并能够配合医生实施治疗及抢救工作。专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疾病发病机制、病情观察要点、症状体征、应急预案及抢救流程熟记于心,对于并发症的管理熟练掌握。
2、常用药物知识培训。科室常用口服、注射、肌注、外用等药物按照规范分类放置管理,对于使用方法、注意事项进行培训,做到人人掌握。
3、 整体护理观念和法律意识培养。护理服务过程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注重细节管理,定期开展“我是患者”活动,换位思考,了解患者的需求,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文化,做到 以病人满意为宗旨,保证服务质量。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加强护理人员依法执业的法制观念。同时,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严格按病历书写规范做好护理文件的记录工作。
4、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指结合文献资料对单一对象进行分析,得出事物一般、普遍的规律的方法。护理案例分析是将已经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或方法,从而在护理工作中规避不正确的、可能存在隐患的因素,更好的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利用案例进行分析,调动护士的参与和创造,并将这种思维品格和技巧内化为自身的应用能力。
四、评判思维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在临床工作中,护理程序是系统解决护理问题的方法,将评判行思维贯穿于护理程序的各个环节,有助于护士进行深刻缜密的思考,做出正确的临床抉择策。在护理评估阶段,用评判行思维思考临床资料的收集是否全面、真实、客观;在护理诊断阶段,思考对护理问题和相关因素的判断是否正确;在制定计划阶段,思考如何合理的选择排列首优、中优、次优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在实施阶段,应用评判思维,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实施护理操作;在评价阶段,通过分析和反思等思维手段,对患者及护理活动进行整体评价,判断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及时发现和查找护理问题。
五、评判思维在其他护理领域中的应用
1、评判思维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将评判思维应用于护理管理过程中,有助于护理管理者从多视角、多方位、理地认识和分析问题,寻求最佳的问题解决途径,做出合理有效的临床判断以及客观公正的决策。
2、评判思维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护理教育除了为学生传授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护理实践中的解决问题能力。护理教育者在发挥教师主导的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参与和创造,帮助学生将这种思维品格和技巧内化为自身的应用能力。
3、评判思维在护理科研中的应用。用评判思维指导护理研究,能够对各种观点、方法、现象、常规等进行思考和质疑,对研究内容进行假设、论证、比较、推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调查和实验,探求合理的护理问题解决途径,得出新观点,新方法、新模式,直接或间接指导护理实践。
总结合格的评判思维者,要具备解决问题、分析问题以及作出决策的能力,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患纠纷。 所以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培养评判思维方面要更加重视,护士要养成评判思维态度倾向的自觉运用,做出正确的判断。评判思维的自信心可增强护士自我效能感、求知欲和系统化能力,且能激发护士的自主学习能力, 可使护士不畏困难,勇于探索。认知成熟度高的护士, 热爱护理事业,觉得实现了自我价值,社会认同感更高。
上一篇:backwardation(backwardation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