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奢 [春秋战国]
(?~前522)
伍奢(?�公元前522年),楚国椒邑(今安徽省阜南县)人,生于楚国乾溪(今安徽省利辛县),楚庄王时重臣伍举之子(一说伍举之后),伍子胥的父亲,春秋后期楚国大夫,楚平王时担任太子太傅,后来由于费无忌对太子建的陷害,牵连伍奢被捕。费无忌担心伍奢的儿子伍尚和伍子胥要报仇,于是召他们来,表示来了就放过伍奢,不来就马上杀了他。伍尚和伍子胥明白去了也只是一同受死,伍尚不忍父亲独自受死,又怕自己报不了仇,被人耻笑,于是前往。伍子胥则逃走,准备报仇,辗转去到吴国,最终成功报仇。家族受封史所谓食邑,是古代天子、诸侯封赐给所属卿大夫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又称采邑、采地、封地,可以世袭。焦坡,也叫焦……[详细]
|
伍举 [春秋战国]
伍举,春秋时期楚国人。因封于椒(今安徽省阜南县焦陂镇),又称椒举(出自《册府元龟●卷七百三十三》)。曾任春秋楚庄王时期负责军事兵员管理的武职右司马。楚庄王【一鸣惊人】的典故就源于与伍举的对话。楚国大夫伍参之子,伍奢之父,伍员(即伍子胥)祖父。公元前547年,因避祸奔郑,并且准备下一步投奔晋国。在郑国遇到好友蔡声子,表达了还想回到楚国的愿望,于是声子到楚国告诉令尹子木:以前从楚国逃到晋国的人才,都被晋国重用,给楚国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楚才晋用”的典故就出自这里)。现在椒举又逃到晋国,如果被晋国重用,指不定会给楚国添多大的麻烦呢。令尹子木急忙派他的儿子椒鸣把他从晋国接了回来。楚灵王三年(前538)……[详细]
|
吕蒙 [三国] 十七史百将传,三国时期吴国名将
(178~219)
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期汝南富陂(今阜南县吕家岗)人,东吴名将。吕蒙幼年丧父,随母投靠邓当,生活于军营之中,练得一身武艺。少年随邓当征战,因作战勇猛,受孙策看重。邓当死后,吕蒙代邓职,拜别部司马,成为东吴年轻的将领,屡立战功。建安十二年(207)吕蒙随孙权出征夏口(今武汉市境内),吕蒙为前部先锋,大败刘表部将黄祖,攻占夏口,被擢升为横野中郎将。是年赤壁之战,吕蒙率吴军袭焚乌林曹营,截击曹操,逼曹败走华容道。吕蒙幼年因家贫未能就学,因此曾被人看不起,被称之为“阿蒙”。吕蒙在戎马征战中发奋勤读,持之以恒,后竟通三史,精三略,以知识渊博闻名。鲁肃称其“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孙权称……[详细]
|
聂鹤亭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
(1905~1971)
聂鹤亭(1905―1971),安徽省阜南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聂鹤亭,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任叶挺独立团排长。一九二七年参加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连长,中共东江特委教导营营长,工农红军第四军参谋,红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五团副团长,三十三团团长,师参谋长,四军参谋长,红一军团第一师参谋长,军团作战科科长,甘肃野战军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详细]
|
丁武选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1897~1993)
丁武选(1897~1993)阜南人。民国18 年(192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9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皖西北道委保卫局第二科科长、红四方面军第十师政治部保卫科科长、川陕省保卫局副局长、独立第二师师长兼保卫局局长。曾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军法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辽东军区政治部军法处处长、东北军区军工部等八办事处副处长、第四野战军后勤部兵站政委。1949 年后,任第二十一兵团后勤部副政委、中南军区后勤部军法处处长、武汉办事处副主任、武汉军区军事法院院长。是第三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 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 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详细]
|
焦玉山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15~1990)
焦玉山(1915―1990),是安徽省阜南县曹集镇人,1915年出生于贫农家庭。年幼时给亲戚家放牛,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他任红30军88师265团团部警通排1班班长。1934年经-介绍加入中国0。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八十八师二六三团排长,第八十九师二六七团连政治指导员,红四方面军总部便衣队队长,警卫营副营长,骑兵连连长。参加了长征。焦玉山先后担任红30军88师263团排长、89师267团连指导员、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学兵连连长、红四方面军总部便衣队队长、警卫营副营长、骑兵连连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5旅团警卫连……[详细]
|
陈孝平 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孝平,肝胆外科领域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外科学系主任、肝胆胰外科研究所所长。1953年6月生于安徽阜南,籍贯安徽阜南。1973年毕业于蚌埠医学院,1982年和1985年分别获同济医科大学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在肝癌外科治疗和肝移植方面做出了较系统的创新性成果:提出新的肝癌分类和大肝癌可安全切除的理论;建立控制肝切除出血技术3项和肝移植术1项,应用到临床,效果显著。曾获得国家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奖一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详细]
|
孙超群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06~1967)
孙超群(1906―1967),阜南县白果乡人,参加过红军长征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孙超群出身贫农家庭,幼时读过3年私塾,迫于家穷,不得不辍学务农。民国15年(1926)冬,孙超群因不能如数交租,遭地主毒打,离家出走从军,编入粤系军阀部队当兵。民国18年(1929)9月,在福建上杭参加了红军,在红四军三纵队七支队十九大队当战士。民国19年(1930),孙超群调任红二十六军军部通讯排长,童年加入中国0。翌年,任红军独立第二师十四团政委兼任0永丰县委-。民国21年,调任红军独立第四师师长,同年10月又调任红二十二军六十四师师长,不久入瑞金中央军事整治学校学习。民国22年5月,孙超群任瑞金教导团团长。……[详细]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