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邱妙津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自己的,她的,遗书邱妙津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肆、结语
邱妙津是个骨子里就很悲的人,直接从心底反映於外在,她的书写中。她悲情的女同性恋恋情藉由《鳄鱼手记》,这本呈现半自传式的作品,表达出她被扭曲、压抑的个性,以及在社会异性恋价值的压力,群众的好奇环伺下,驱使最後选择自我毁灭的结局。
邱妙津诚实於书写中所建构的自己,是显露强烈的男性认同,甚至於之後《蒙马特遗书》中,表现出东方男性专断、渴求独占的传统文化。於《鳄鱼手记》之中,她几度不愿正视自己在性别上「T」的认同(却於情感的表现上越趋明显),之後面对了又得接受社会所建构出「正常」爱恋的批判、压力,使她想爱而不敢爱,爱了又不能放胆爱,肉身情欲及精神灵性上的拉扯煎熬,几经尝试改变,至末了仍宣告放弃,无法坚持下去,而以悲剧手法作结。
纵然她是备受争议的作家,但她的女同性恋书写,使得我们去正视从当时一直到现在的女同性恋情感及情欲表现。因为同志书写於一开始多为男性执笔,或是由男性来写女同的故事,而邱妙津《鳄鱼》一书的出现,表现女同在自我性别认同过程中的挣扎痛苦以及偶有的喜悦,与自认寡廉鲜耻的深层欲望,在在牵动著读者,使阅读者试著去了解女同志们在异性恋社会机制下所承受的苦痛和不被接受、不被谅解的疲累。《鳄鱼手记》只是一个开端,它让读者有了新的文学视角,除了在汲取多元的知识之外,其实也丰富了社会本身。
伍、参考书目
一、专书:
?邱妙津:《鳄鱼手记》,时报出版(1995年5月)。
?刘亮雅:《欲望更衣室》,元尊文化出版(1998年3月)。
二、论文:
纪大伟:《发现鳄鱼:建构台湾女同性恋论述》,1995年11月。
刘亮雅:〈九Ο年代台湾的女同性恋小说―以邱妙津、陈雪、洪凌为例〉,《中外文学》1997年7月。
刘亮雅:〈爱欲、性别与书写:邱妙津的女同性恋小说〉,《中外文学》1997年8月。
刘亮雅:〈世纪末台湾小说里的性别跨界与颓废:以李昂、朱天文、邱妙津、成英姝为例〉,《中外文学》1999年11月。
简淑怡:〈邱妙津的女同性恋小说―以《鳄鱼手记》为例〉,2001年5月。
?
相遇
?
十九岁郁闷的雨后下午,我买了第一本邱妙津的小说,坐在台北一个咖啡厅,看着《鳄鱼手记》,直到窗外的景致让夜色熏黑了,杯中的咖啡添满又喝去了三次,我看完了《鳄鱼》,投入微雨的夜色。对于当时因为对就读科系没有归属感,常常逃课流连街头的我,邱妙津给我了一个炫丽不可方物的青春实体,这是我与邱妙津的相遇。
图书馆本次的主题书展「另一种风景」,导读的作家们他们皆以「自杀」结束其生命,也藉此表达其对于这世界的爱与恨。邱妙津也是这样情感敏感又强烈的作家,以二十六年的青春岁月留下绚烂与轻狂。
台湾女同志文学代表作家
《蒙马特遗书》应该是台湾卖得最好的女同志书籍吧,作者邱妙津的自杀更为这本书添上了神秘的光环,创造出拉子文学前所未有的话题性。这本小说是她死后一年,朋友整理而出的,阅读起来总觉真实性相当高,不像小说,反倒像自传。因此,文章读来令人怵目惊心,其中强烈的爱欲、霸道独裁的占有欲,是中文世界中几乎未出现过。试想,若是邱妙津未在法国自杀身亡,这本小说是否会因作者的增删润饰而有不同的风貌,所有怵目惊心的情感都变成了语带幽默而温和呈现的爱,正如邱妙津另一本着作《鳄鱼手记》一般。
《鳄鱼手记》是我与邱妙津相遇的第一本书,邱妙津巧妙的以俏皮天真的鳄鱼与社会大众做对照。在《鳄鱼》的书写当中邱妙津化身为鳄鱼,以鳄鱼作为另一个拉子(或是说一般同性恋)描写鳄鱼所受社会大众的偷窥、歧视,文中我们可以发现鳄鱼跟一般人没有什么不同(鳄鱼也会逛街、吃泡芙),但是穿上身为鳄鱼一定要穿上人装才会免于被偷窥、被歧视。作为女同性恋,她的自主性却要建立在社会大众的歧视之下,她的生活空间竟然只能退到社会边缘角落中,邱妙津藉由一只鳄鱼的生活来反窥视一般社会大众(大多是那些假道学及卫道人士),鳄鱼最后烧燃烧自己而亡,对大众作出最悲痛的抗议,拉子最后(到蒙马特遗书)自杀身亡,曲终旁白:「贾曼(邱妙津)说『我无话可说……祝你们幸福快乐!』」,令人无限唏嘘。
邱妙津的痛苦爱欲
邱妙津的痛苦来自于自己的性别认同和社会大众的歧视眼光。她对于自己身为女同志的认知是痛苦的,这样的认知造就了她的自卑,也因为这种自卑,使得她不能勇敢的去爱。《蒙马特遗书》里写道:「世界总是没有错的,错的是心灵的脆弱性,我们不能免除于世界的伤害,于是我们就要长期生着灵魂的病。」一语道中作者的脆弱与矛盾。邱妙津在文中提到的日本作家太宰治与其心理状态呼应,太宰治一生自杀数次不成功,留下著作《人间失格》,便投海自尽,而邱妙津在完成「蒙马特遗书」后,也同向太宰治的不归路,为我们阅读者留下无限的讨论与反省。
日记
1995年,年轻的小说家邱妙津自杀于巴黎,年仅26岁。这个写出了《鳄鱼手记》与《蒙马特遗书》等作品的早慧天才就此“自我注销”于人世。但她独特的文体、写女同志的热烈情欲、真诚率直的笔法仍对年轻一代的创作者启发甚多。
十二年过去,如今读者终于在她1989-1995年的日记中,看到宛如《蒙马特遗书》未收录的小说细节与生命内里,以及直面生活的思索。
2008年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节目“邱妙津:爱欲与死亡的深刻反省”
(主持人)卢琛:有的时候阅读只是为了一种纪念,纪念作者的才气,纪念作者的风格。今天我们要重读一位早逝的才女作家的作品,在13年前,1995年的夏天,台湾年轻的小说家邱妙津在她巴黎的寓所自杀,年仅26岁。
很多人为她惋惜,因为她太年轻了,也因为她太才华横溢。就像写作根本就不是什么创作班子能够教得出来的,邱妙津的写作才气完全流淌在她的血液里,或许就是这种天生的对事物的超敏感感受力和极为丰富的情感,让她的文字很有张力,很有气质,也让她过早的透彻了这个世界,选择离开或许是她情感燃尽之后的平静。
邱妙津的作品其实不多,但是都能够让人烙下非常深的一个印记。她的处女作长篇小说《鳄鱼手记》,有自传的倾向,第一次透露了她同性恋的性趋向,像书中所提到的“拉子”、“鳄鱼”等词汇,现在也是台湾女同性恋者沿用至今的自我称号。
另外一部小说《蒙马特遗书》,是她26岁在巴黎自杀之前的最后一部作品了。由10多封写给离弃她的人的信组成,百分之百投入的生命书写,有让人喘不过气的一种浓烈的爱情,以及对艺术执着而纯粹的追求,对爱欲与死亡的深刻反省。
当然这本书是我本人今天并不打算推荐的。因为会对情绪造成极大的摧残,稍有情伤的人都非常容易被它感染的情绪很低落,而且被深深的吸引其中,有些恍惚。在我看完了这本书很长的一段时间,我都不敢再去碰它,尽管它就放在我家里面书架非常显眼的一个位置。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