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麒麟阁十一功臣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汉武帝,御史大夫,丞相麒麟阁十一功臣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监校将军-魏相(?-前59年),字弱翁,济阴(今定陶县东王店乡魏胡同)人,西汉著名大臣。
人物事迹
他先后任茂陵令、扬州刺史、河南太守、大司农、御史大夫等职。霍光死后,官至丞相,封高平侯。魏相治郡有方,深得民心。在任茂陵令时,御史大夫桑弘羊的亲戚坑骗乡里,鱼肉百姓。魏相辨明真伪,不畏权贵,将其收捕治罪,并杀于街市示众,从此,茂陵大治。在河南太守任上,他整顿吏治,考核实效,禁止奸邪,当时豪强无不畏服。因政绩突出,后被征为谏议大夫。
魏相匡扶正义,扼制外戚势力,为西汉的强盛做出了贡献。宣帝即位后,征魏相为大司农,后升为御史大夫。他积极向皇帝建议,下诏罢免了企图篡权的霍禹、霍云、霍山3人的侯位。魏相被任命丞相后,他整顿吏治,抑治豪强,选贤任能,平昭冤狱。并要求各地官吏省诸用,宽赋税,奖励百姓开荒种田,积粮解困。从此,汉朝的实力大大增强。
魏相熟谙兵法,有雄韬大略,为确立西汉在西域的统治地位立下了功劳。公元前65-前61年(元康年间),匈奴不断派兵扰乱边关,由于魏相的建议,皇帝未动用武力而使匈奴归服。
魏相为人严毅,刚正不阿,与丙吉同心辅政,君臣交泰,人民安乐,视事九年,于公元前59年(汉神爵三年)卒,谥宪侯。
邴吉
人物简介
邴吉(?~前55),字少卿,鲁国北海人,曾官廷尉监,光武省右监。昭帝时曾任大将军长史。地节三年(前67),立皇太子,丙吉充任太傅。几个月后,升任御史大夫。五年后,代替魏相当丞相。邴吉为人深沉忠厚,不夸耀自己的长处,自己救过宣帝的事情更是没有透露半点出去。
人物事迹
原来,汉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巫蛊之祸”爆发,当时的卫太子刘据兵败自杀,他的妻子史良娣、儿子(史皇孙)刘进及另外两个小儿子、女儿、儿媳王翁须皆遇害。这时刘进的儿子刘病已(即后来的汉宣帝刘询)刚刚出生不久,也被收系郡邸狱。案发后,廷尉监邴吉被调到京城负责处理卫太子刘据案,邴吉知道太子是被诬陷的,怜悯这个刘病已无辜的婴儿,便让忠厚谨慎的女囚胡组、郭征卿住在宽敞干净的房间哺育皇重孙。后来武帝病了,望气者说长安监狱有天子气,便派遣使者,命令将监狱中人一律处死。使者夜晚到来,邴吉紧闭大门,说道:“皇曾孙在此。普通人都不能无辜被杀,何况皇上的亲曾孙呢?”到了天亮,使者无奈回去回复并弹劾邴吉,武帝此时也清醒了,说:“天使之也。”于是大赦天下。而邴吉则自己拿钱来供养皇曾孙,并将曾孙送到其祖母史家抚养。后来昌邑王贺淫乱被废,邴吉跟霍光提出皇曾孙刘病已资质过人、性格平和,于是刘询便登上了皇位。可皇帝一直不知道,小时候被邴吉救过性命,并且还受其抚养数年。(《汉书》载: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治律令,为鲁狱史。积功劳,稍迁至廷尉右监。坐法失官,归为州从事。武帝末,巫蛊事起,吉以故廷尉监征,诏治巫蛊郡邸狱。时,宣帝生数月,以皇曾孙坐卫太子事系,吉见而怜之。又心知太子无事实,重哀曾孙无辜,吉择谨厚女徒,令保养曾孙,置闲燥处。吉治巫蛊事,连岁不决。后元二年,武帝疾,往来长杨、五柞宫,望气者言长安狱中有天子气,于是上遣使者分条中都官诏狱系者,亡轻重一切皆杀之。内谒者令郭穰夜到郡邸狱,吉闭门拒使者不纳,曰:“皇曾孙在。他人亡辜死者犹不可,况亲曾孙乎!”相守至天明不得入,穰还以闻,因劾奏吉。武帝亦寤,曰:“天使之也。”因赦天下。郡邸狱系者独赖吉得生,恩及四海矣。曾孙病,几不全者数焉,吉数敕保养乳母加致医药,视遇甚有恩惠,以私财物给其衣食。)
后来有位宫婢上书说抚育过皇帝,说丙吉全都知情。丙吉对她说,“你因为抚育皇曾孙不尽心,还被我处罚过呢,你有什么功劳。”皇帝这才知道丙吉有旧恩却从没说出来,认为他非常贤德。
独特作风
丙吉原本自狱法小吏被起用,后来学《诗》《礼》,能通大义。最后官居相位,(他处理政务)崇尚宽大,讲求礼让。掾史有罪赃,不称职,就给他长期休假,让他离职,最终没有查办他。有人对丙吉说:“君侯你当汉朝丞相,奸诈的官吏贪赃枉法,却没有受到惩处。”丙吉说:“用三公之府查处下属官员的名声,我认为不好。”后人代替丙吉之职,于是以此为前例,三公之府不直接查处下属官员,从丙吉开始而形成惯例。
对于官属掾史,务求掩盖他们的过错,传扬他们的好处。丙吉的车夫嗜好饮酒。曾跟着丙吉出行,醉酒呕吐在丞相车上。西曹的负责官员告诉丙吉想要赶走车夫,丙吉说:“因酒醉的失误而赶走士,让这人将在何处容身?西曹只管容忍他,这只不过是玷污了丞相车上的垫褥罢了。”就没有赶走车夫。这个车夫是边郡上的人,熟知边塞发生紧急军务的事,曾有一次外出,恰巧遇见边郡发送紧急公文急驰来到。车夫乘机跟随(驿骑)到公车探候求取消息,得知敌人入侵云中、代郡,急速回相府见丙吉报告这情况,还没完,(皇上)下诏召见丞相、御史,把敌人入侵郡吏的情况拿来问他们,丙吉一一答对。御史大夫仓促间不能知道详情,因而受到责备;而丙吉被认为能为边务与职守忧虑,是车夫的功劳。丙吉于是感叹说:“士没有不能容的,才能各有所长。假使丞相不先听车夫说知此事,还有什么功劳能受到褒奖呢?”掾史因此更认为丙吉贤能。
丙吉又曾外出,遇到清道的人发生群斗的事,死伤的人横陈路上,丙吉经过这里却不闻不问,掾史特别觉得奇怪。丙吉往前走,遇到有人追赶牛,牛气喘急,吐出舌头。丙吉停下车子,让随员骑马过去问:“追牛走了几里了?”掾史更觉得丞相不问群斗而问追牛的事,太不恰当了,有的因此讥刺丙吉,丙吉说:“老百姓争斗,相互杀伤,这是长安令、京兆尹职责应当禁止、防备和追捕的事,(我的职责是)年终奏请实行赏罚罢了。宰相不亲自处理小事,不应当在路上过问(打架斗殴之类的事)。正当春天还不应当很热,害怕牛行走不远却因暑热而喘息,这意味着气候不合节令,担心将会伤害全国百姓,因此而问这事。”(听了这番话),掾史才心悦诚服,认为丙吉注重的是大事。五凤三年(前55)春天,丙吉病重。死后封为定侯。
杜延年
人物简介
杜延年(?~前52年),字幼公,南阳杜衍人。昭帝初补军司空,拜谏大夫,封建平侯,擢为太仆右曹给事中。宣帝时坐霍禹免官,后召拜北地太守,徙西河太守。五凤中拜御史大夫,卒谥曰敬侯。杜延年,武帝时御史大夫杜周少子,杜周为武帝时著名酷吏,长子次子分为河南河内太守,也以苛酷闻名,杜延年为杜周第三子,也从小学习法令,唯行法尚宽大,不与父兄相同。
人物事迹
昭帝时,霍光执政,以杜延年明习法令辟其为僚属。其时桑弘羊上官桀与霍光争权,有稻田使者燕苍告桑弘羊等谋反,先告诉大司农杨敞,杨敞怕事,托病不出。再告诉杜延年,杜延年遂告变。最终桑弘羊上官桀等下狱处死,家族也被诛灭,而杜延年由此为霍光赏识,以“首发大奸”受封为建平侯,不久迁官太仆加右曹,给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