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麒麟阁十一功臣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汉武帝,御史大夫,丞相麒麟阁十一功臣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麒麟阁十一功臣是中国西汉王朝时期霍光等十一位名臣的总称,后世简称麒麟阁。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西汉中兴之主汉宣帝刘询因匈奴归降大汉,回忆往昔辅佐有功之臣,乃令人画十一名功臣图像于麒麟阁以示纪念和表扬,后世往往将他们和云台二十八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并提,有“功成画麟阁”、“谁家麟阁上”等诗句流传,以为人臣荣耀之最。
麒麟阁坐落在未央宫中,因汉武帝元狩年间打猎获得麒麟而命名。十一人中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霍光为第一,其次为大司马张安世;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韩增;后将军赵充国;大司农、御史大夫、丞相魏相;太子太傅、御史大夫、丞相丙吉;太仆、右曹、给事中、御史大夫杜延年;阳城侯刘德;太中大夫、给事中、少府梁丘贺;任谏大夫、丞相司直、御史大夫、左冯翊、大鸿胪、太子太傅、前将军、光禄勋、领尚书事萧望之;中郎将苏武共计十一人。
,含义
麒麟阁在未央宫中,因汉武帝元狩年间打猎获得麒麟而命名。
唐・李白《塞下曲》:“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唐・长孙无忌取笑欧阳询的诗句,全文为“耸�m成山字,埋肩不出头。谁家麟阁上,画此一猕猴。”
唐・高适《塞下曲》:“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资治通鉴・【汉纪十九】・中宗孝宣皇帝下・甘露三年》:“上以戎狄宾服,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容貌,署其官爵、姓名。唯霍光不名,曰“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姓霍氏”。其次张安世、韩增、赵充国、魏相、丙吉、杜延年、刘德、梁丘贺、萧望之、苏武。凡十一人,皆有功德,知名当世,是以表而扬之,明著中兴辅佐,列于方叔、召虎、仲山甫焉。 ”
《汉书u2027卷五十四u2027李广苏建传第二十四》:“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唯霍光不名,曰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姓霍氏,次曰卫将军富平侯张安世,次曰车骑将军龙额侯韩增,次曰后将军营平侯赵充国,次曰丞相高平侯魏相,次曰丞相博阳侯丙吉,次曰御史大夫建平侯杜延年,次曰宗正阳城侯刘德,次曰少府梁丘贺,次曰太子太傅萧望之,次曰典属国苏武。皆有功德,知名当世,是以表而扬之,明著中兴辅佐,列于方叔、召虎、仲山甫焉。”
《前汉纪u2027前汉孝宣皇帝纪u2027卷第二十》:“图画相次于未央宫。第一曰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霍光。次曰卫将军富平侯张安世。次曰车骑将军龙□侯韩增。次曰后将军营平侯赵充国。次曰丞相高平侯魏相。次曰丞相博陵侯邴吉。次曰御史大夫建平侯杜延年。次曰宗正阳城侯刘德。次曰少傅梁丘贺。次曰太子太傅萧望之。次曰典属国苏武。皆有功德。知名当世。以明着中兴辅佐。列于方叔、召虎、仲山甫焉。”
历史背景
昌邑王
汉昭帝无嗣,他死后,由谁来继承帝位,这是霍光等公卿大臣面临的困难问题。当时,汉武帝的儿子中还有广陵王的刘胥在世,但他行事不检点,有失皇家道统,汉武帝生前就很不喜欢他,他们便选择了汉武帝之孙、袭封昌邑王的刘贺,让他来继承帝位。但这个刘贺本是纨绔子弟,荒淫无度。汉武帝死时,他竟于服丧期间四处游猎,虽有属下苦谏不止,他仍放纵自若。昭帝死后,霍光等大臣以太后的名义派车迎接他入京登基,他喜不自胜。在进京途中,就派人掠取民间女子、财产,并让其属吏。家人都穿上刺史的官服,封官进爵,任其胡作非为。看到这种情况,霍光等众大臣都感到事态严重,如果不及早处置,将会使汉家天下断送到刘贺的手里。于是在刘贺即位的第27日,霍光将所有在朝大臣、列侯、博士等召集到未央宫,举行会议,当众宣布了要废掉刘贺,另选贤明的意图。与会大臣、博士等人一听这个消息,都感到意外,因为废立之事,关系重大,谁也不敢发言。田延年看到这种情况,立刻站起来发言,假意斥责霍光,说汉武帝把汉家天下寄托给霍光,就因为霍光忠诚于汉室,能使汉朝长治久安。如果继续维持刘贺的帝位,那汉家天下就会断送,你霍光将来死了,又有何面目去见汉武帝呢!他手握剑柄,严词厉色,声称如有人敢反对废除刘贺他就将其就地斩杀。与会者见此情景,都同意由霍光主持,废除刘贺,另选贤明之主。于是,霍光联合杜延年、杨敞等人,十分慎重地写了一封奏章,列举了刘贺的种种劣迹,上奏当时主持汉室的十五岁的上官太后,并将刘贺召至未央宫承明殿,宣读了这封奏章,即日将刘贺废掉,并将其所属官吏统统收捕,随后又将刘贺发送回昌邑。而后,又将养育掖庭的汉武帝与卫子夫的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十八岁的刘病已立为皇帝,这就是汉宣帝。
确立新主是当时安定全国的需要,然而要确立一个什么样的皇帝,则又是关系到汉朝能否长治久安的问题。霍光既考虑到前者,更考虑后者。所以他宁愿担负所谓擅自废立的恶名,也不愿使汉家王朝倾覆。这表明他对汉室的忠诚,也是对国家的高度负责。事实证明,霍光选择了汉宣帝,才使得汉朝保持了兴旺的局面。汉宣帝即位后,霍光稽首归政,宣帝不许,于是霍光继续辅佐朝政,直到病死。
汉宣帝
汉宣帝刘询(公元前91年4月7日―公元前48年1月10日),本名刘病已,字次卿,西汉第十位皇帝(公元前74年9月10日―公元前48年1月10日在位)。他是汉武帝刘彻嫡曾孙、戾太子刘据孙子、史皇孙刘进之子。因汉昭帝无子,昌邑王刘贺又被废,所以在公元前74年9月10日(农历元平元年七月庚申日),18岁的刘病已先被上官太后封为阳武侯,一个时辰后即被立为皇帝。公元前64年6月(农历元康二年五月),改名刘询,汉宣帝改名“询”的理由是“病”、“已”两字太过常用,臣民避讳不易。
当年戾太子刘据有个妾叫史良娣,生下了皇孙刘进,号史皇孙。史皇孙长大成人后,幸王翁须,生下了儿子刘病已。数月后,汉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巫蛊之祸”爆发,戾太子、史良娣、史皇孙、王夫人和这一家族的其他人先后遇害,只有襁褓中的婴儿刘病已被收系郡邸狱。
后元二年春,因为有望气者说长安狱中有天子气,武帝命令处死所有犯人。典狱官邴吉拒不开门。第二天武帝就撤销了这道命令,并大赦天下。邴吉因此把曾孙送到了其祖母史良娣家中。史良娣的母亲贞君看到这孩子孤苦伶仃,心里非常难过,于是亲自照料他的生活。武帝驾崩留下遗诏,命掖庭养视曾孙,并令宗正将刘病已录入皇家宗谱。从此,刘病已的名字被记在了宗室的族谱上,他也于是被掖庭抚养。这时的掖庭令张贺,原来曾当过戾太子刘据的家吏,顾念主人的旧恩,对这位皇曾孙关怀备至。他用自家的私钱为刘病已延师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