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杨振宁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中国,清华大学,教授杨振宁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2004年7月17日,杨振宁在北京大学,向1200多名赴京参加“全国台联2004年台胞青年夏令营”的台湾学子演讲。当讲到“七七事变”后的经历时,杨先生动情地对台湾学子说:“哪位如果再到北京来参观,我建议你们到卢沟桥去看看,因为卢沟桥是日本人攻打华北放第一枪的地方。”
2004年9月13日,81岁的杨振宁在清华大学开始为本科生讲授普通物理。他说:“现在很多教授不愿意给本科生上课,但我觉得,给本科生上课很重要。我也希望我能够带动更多的人。”他说:“每一次课前。我要花两个小时认真备课。我要了解学生的进度。”
2004年11月,受聘海南大学特聘教授。
2004年11月12日,杨振宁在山东大学演讲时强调,中国只有一个,“合则盛,分则衰”。杨振宁向山大学子们深情回忆了1997年7月1日,当他在港亲眼见证香港回归那一伟大历史时刻的激动心情,并称这是父辈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一天,因为“中华民族真正站起来了!”他也指出了中国目前存在的诸多巨大问题,但他表示,“这些问题并不比在过去100年间中华民族所经历的巨大问题更为严重,既然100年前我们能够将问题解决,那么今天的中国,凭借内在的韧性,依然可以克服困难。”
2005年4月2日,杨振宁在海南大学捐资设立“杨振宁特困优秀生奖学金”,用于资助海南大学每年20名品学兼优特困生顺利完成学业。杨振宁2004年11月来海南参加中国科协学术年会开幕式时,表示自己有帮扶海南省高校贫困生的愿望。以杨振宁名字命名的奖学金为每人1000元人民币。
2005年5月,杨振宁奔赴香港为清华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筹款。他在谈起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命名风波时说,如果李嘉诚先生捐给清华高等学术研究中心10亿元,他一定会用李先生的名字为该中心命名。据悉,近一年来,杨教授已经完成筹款1000万美元。
2005年7月4日,杨振宁等曾参与保卫钓鱼岛运动的老将们集结,召开记者会表达保钓的立场,签字声明,指责李登辉说钓鱼岛是日本领土是错误的。
2007年5月20日,香港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基金会将其所属的一切资产无偿赠送给中山大学。该基金会的发起人杨振宁教授出席了资产赠送移交仪式,其主要内容为:现金人民币1100多万元,港币约36万元,面积约4000平方米的研究大楼及其中的所有设备等。杨振宁在致辞时感慨地说:"我希望25年后我还能有机会看到中山大学在科研上的又一次飞跃。"
2007年9月22日,杨振宁度过85岁生日,并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大)举行了一个杨振宁铜像致赠仪式。杨振宁在致辞时指出,与中大渊源甚深,早在1964年中大部分地方仍是荒山时,已翻山到访,之后在中大执教,又曾在中大与分别已久的父母弟妹相聚。当提及为何选择将铜像置于中大林荫大道附近时,他更感慨地说:“我想长久在这里看着中大发展,每年秋天见到几千个学生拿毕业证书。”
2008年11月29日,由社会广泛参与评选的“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最有影响的海外专家”结果在“国际人才高峰论坛”上揭晓,杨振宁当选。当选理由是:在中美关系尚未解冻时期,带动一大批华人学者回国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献计献策,在促进中美两国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作出了特殊贡献;先后香港和美国发起成立三个基金会,成功地为中山大学、清华大学在海外募集数亿元资金;推动成立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为清华引进计算机诺贝尔奖“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等顶尖学者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011年4月20日,胡锦涛在清华大学会见杨振宁,得知他年近九旬还在带研究生并给本科生讲课,总书记连声称道,并请他注意保重身体。
2012年6月,杨振宁在清华大学庆祝90岁生日,并获得了校方赠送的刻有其重大贡献的黑水晶一尊。黑水晶上刻有杜甫的诗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水晶四周镌刻着杨振宁的四个重要学术贡献:“规范场理论”、“宇称不守恒理论”和他在统计力学、高温超导方面的成就。
同年9月,香港中文大学举行一系列活动恭贺杨振宁教授九秩荣庆,包括科普讲座、学术研讨会及祝寿晚宴,以表达大学同仁对杨教授的尊敬和爱护,杨振宁偕夫人出席活动,接受中大师生及亲朋好友的祝贺。
2013年10月,杨振宁做客西南联大讲坛。
2015年3月,被授予台湾大学名誉理学博士学位;同月,澳门大学在清华大学向杨振宁颁授2014年度荣誉博士学位,杨振宁表示非常荣幸得到澳大最高的荣誉。
2016年8月26日,杨振宁偕翁帆向中国美术馆捐赠其收藏的3件熊秉明顶级雕塑作品。熊秉明是著名法籍华人艺术家、哲学家。3件作品中的《笔架》是熊秉明专为杨振宁创作,作品背面有二人名字缩写,是二人友谊的见证。杨振宁夫妇慷慨地将“家藏”变成了“国宝”,向中国美术馆捐赠出自熊秉明的《笔架》《骆驼》和《马》3件雕塑。
2016年12月8日,2016影响中国年度科技人物颁奖,由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开奖,获奖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载人航天任务研制团队。
2017年2月,已放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的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杨振宁教授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7年8月26日,95岁的杨振宁正式恢复中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
助力科教
广东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何真:“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经常参加国内的学术交流,国内已有不少地方通过杨振宁教授引进了不少‘少壮派’高端人才,这其中包括杨振宁教授的弟子。”
1986年,杨振宁创建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室,本着“立足南开,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开放精神,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杨振宁创建后亲自指导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学物理及其在物理中的应用,包括量子可积系统,杨―Mills场,杨―Baxter系统,量子群,关联体系的代数结构,Yangian,纽结理论等。
杨振宁创建的理论物理研究室,已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培养的博士中,有人当选院士,有人成为大学副校长,有人拿到海外名校终身教职。用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墨林的话形容,研究室如今算略有成就,“毕业了一批人、做出点事”。
据葛墨林院士回忆,杨振宁“管”得很细。从1988年开始,南开的理论物理室办过7次讲习班,邀请的都是各个方向最有发言权的科学家。因经费匮乏,要靠杨振宁从香港募捐讲课费。
1992年,为了南开主办的一场国际会议,杨振宁筹集了两万美元。考虑到大陆不易换开百元大钞,他特地换成20元、50元的钞票,捆在一个包里带来。南开数学所的第一台计算机和激光打印机也是杨振宁当时购自香港,运到天津的,他还派自己的秘书负责打字。他甚至考虑到了外宾喝咖啡的习惯,打算自带咖啡壶。
南开理论物理研究室的早期毕业生,包括现任吉林省政协副主席、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薛康、中国科学院院士孙昌璞、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苏刚,都曾受杨振宁的资助到他任教的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访问一年。他们当时并不知道,杨振宁为了筹钱,曾发着高烧去唐人街演讲。
上一篇:陈曾寿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